Thomas H Makiyama 師範訪談-摘譯


....夏威夷的課程當中有很多體型高大的人....萬一他們抵抗我的技法時,我又將會如何呢?....


Thomas H Makiyama 師範訪談

1928年生於夏威夷,學習過柔道、柔術及空手道,包括合氣道共具有55年的武術經驗。 1948年與鹽田剛三師範熟識,後來成為養神館的海外指導。 1977年授與合氣道八段。 1980年創立警術會合氣道(Keijutsukaia Aikido)。 警術會合氣道的原理原則是:適當的距離、圓形的運動。 人被教導維持自我的協調與平衡,以控制自身利用臀部進行運動,並且利用下半身來維持身體的重心。當受方推或拉時,只要施以同向之力並給與適當的導引,即可破壞對方的平衡。 而圓形的運動可以有效地擾亂對手的平衡運動,並遭遇最小的阻抗。當取方引導受方之力並導回受方施力的路徑,透過圓形的運動便可以很容易讓受方跌蹼而出。但需注意的是受方與取方必須維持一適當的距離。 (註:這與鹽田師範的名言「來則迎,去則送」相互地輝映!)

因為我具有柔道以及柔術的背景,所以我學習合氣道是很容易的事。 即使是愚笨的人只要學習得夠久時,亦可以了解合氣道的身體部份,但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層面。我們所要學習的不僅是身體的部份,還要了解為何它能夠有用?用你的身體去學習,但卻是一件長久的過程。 (註:對我們這些資質弩頓的人而言,真是一個福音!) 我學習每一件有關硬( hard) 的部份,後來花了許多的心力轉換成軟 (soft) 的部份。當我回到夏威夷之後,我才發現有些事並不是正確的。 尤其,夏威夷的課程中有很多體型高大的人,譬如警察或是其它類的人物都來學習合氣道。我雖然可以利用自已所學的技法制服他們,但我深刻地體認到應該有更容易的方法來處理這些高頭大馬的傢伙,而且必須不用花費到許多的氣力! 同時我也體認到,萬一他們抵抗我的技法時,我又將會如何呢? (註:藤平光一師範,也是在夏威夷獲得自已技法的印證!)

很多的合氣道教授之中,必須花費許多的氣力,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受方通常不會抵抗取方的技法,因此常常很多的受方在技法未施予之前便已自已完成技法。這件事若在我的課程中出現時,我將會十分的生氣! (註:這表示受方也是要努力學習人) 我跟鹽田剛三師範是很好的朋友,而且我還幫助他有關養神館的海外拓展事宜超過二十年的時間。 我認為我教導的合氣道與其它人的不同點在於不施以大的力道去完成一個移動或是技法。其次,我認為我所教的沒有什麼神秘之處,只是一般的常識及學校教的基礎物理學而已。 (註:這對於目前學習不佳的人,或是陷入低潮的人不啻為一項鼓勵!)


我認為坐姿的練習是過時的東西,現在沒有人會以膝行的方式進行攻擊。但膝行的練習可以讓人學習使用臀部而不使用腳的力量。 和協的運動就是相容的意思,而不是單方面的行為。不論是時機、速度或是其它的一切都必須能夠相容。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放鬆-反應-放鬆」。但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都是 「反應-反應-反應」的模式 (即:施技前進行反應,施技時進行反應,施技後進行反應)。 如果你不藉由你的身體進行學習,而只是用你的理智來學習時,就只能夠理智上了解相容的意義,但卻無法由你的身體來完成它! 絕大部份的人都是靠理智來反應,所以在兩人一接觸時便會感到困惑,而一產生困感時,也就是失敗的開始。我的意思並不是叫你去學習瞑想之類的東西,而是要你保持放鬆。放鬆代表很多的意義,而需要時間讓你的身體逐漸地去了解它! (註:藤平光一師範亦稱放鬆是合氣道裏最重的東西)

武道的深奧在於你無法從書本上去學習它,你必須用你的身體去學習、去訓練、去分析錯誤。我年輕時大部份的武藝都是以硬(hard) 的方式來學習,而且是十分嚴格的訓練,但我知道「出力-出力-出力」的方式是錯誤的方式。這並不表示自我的力量不存在了,而只是不要以[ 力對力] 的方式加以對抗。尤其,習者必須要有一些幽默感,不要在學習時太嚴肅因而造成緊張。 在一對多的情況下,我的教導是不要由其中跳開,而只要避開即可;因為跳開的同時你也會拉開彼此間的距離,也時必須要重新開始與你的對手接觸。同時,如果你跳開之後,將會喪失自已的有效施展距離。若你只是避開時,你就不會耗盡自已的氣力。 我不喜歡把合氣道解釋成很神秘的東西,或是要求進行冥想的訓練。若你去瀑布進行淨化的訓練,我想你可能會得到感冒!

當別人攻擊時,你必須馬上避開,這就是時機的掌握。步法決定了時機與協調的動作,而你必須有足夠協調才能進行移動!因為我們(合氣道)與拳擊手不同.... thomas師範在警術會合氣道一書中表示,他把呼吸法視為一種學習相容的方式;是一種可以讓學生用來感覺對手動作的方式。當受方抓住取方的手腕時,取方通常的反應就是抵抗它,或是想要把手腕拉開,而這就是一種力抗的表現,而通常也只有強壯的人才會贏。 合氣道的習者可以透過正常的學習後來放鬆身、心,並隨著力的流動,而取代既有的力抗模式,且進行學會利用臀部進行控制。

相容性(compatibility)的意義就是與你的對手共同的流動。 相容性並沒有特殊之處,只是對時機、協調、低姿勢的穩定性等所有共同的工作而已。這種相容性是不可見的,惟有不斷的練習與練習才能明白它的存在。久了之後你就能夠學會,而且我認為它存在於所有的武術之中。 合氣道的精神層面已經太過於強調了。對於西方的合氣道家而言,由於大多是基督徒,因此有關神道教或是佛教的東西並不代表什麼。所以我從實際面的角度而非精神層次的角度來看待相容性的問題! 合氣道被認為是屬於精神層次的,或是丹田的運用,雖然很好但卻很難說服西方人。所以很多西方的合氣道家便將合氣道推向於肉體力量的層面。 使得力量成為技巧的替代品,正如同運動一樣的情況,把所有的問題歸為力量,但合氣道卻不是這樣的東西。

我年輕時學習的許多技法,並且要施以力氣才能讓我的技法奏效。但我知道它是錯誤的,而且如此也不符合合氣道的理論。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了解它,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力的流動。順著力的流動,就是具有相容性。

(註:這個看法與 HENRY KONO師範相同)

當別人攻擊時,你必須馬上避開,這就是時機的掌握。步法決定了時機與協調的動作,而你必須有足夠協調才能進行移動!因為我們(合氣道)與拳擊手不同,我們不需要一直繞著對手身旁轉來轉去好像跳舞一般,我們係依賴於下肢的穩定性。也就是說,上半身可以自由的移動,但下半身,也就是臀部(koshi)必須保持穩定! Koshi表示低姿勢的重心所在,就像陀螺儀一般可以一直保持平衡。當敵人攻擊你時,你必須離開敵人的攻擊線,之後你才能進行後續的反應,而這就是所謂的協調!這種協調的反應必須是自動的產生,而唯有透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獲得。

我從海內外的學生中發現,大家都太過於緊張了,他們預知一個攻擊動作,並煩惱如何進行接下來的反應。而我們所要做的事,就是放鬆而已。合氣道習者的主要問題在於,從頭到尾都一直處於「反應」的狀態。習者大多在不該出力的時候,強迫自已進行一個移動。而事實是這個移動應該是自然的,而不是強迫得來的。 一般道場上的教導也只有力量而已,從沒有人告訴他們那是錯誤的事,而他們也只是依循前輩所教導的事進行錯誤訊息的傳達。而許多的老師以及高段的學生聲稱他們並不是使用力量,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在放鬆的情況下,受方的力量由我的身上(koshi)流進與流出回到受方的身上,所以受方必須承受兩倍的力道。而若要吸收受方的力量,就必須能夠放鬆,從而判定對手力量的流向與施加的力道大小….等等的資訊。若你想要對抗它,就只有奮力掙扎一途而已;而我太老了,所以已經無法掙扎了。 要學習上述感覺的方式,就是有透過你放鬆的身體,再隨著力的流動而已。就如同喝咖啡一樣,用最小的力道獲得最大的效果,這就是合氣道的原理原則! (註:如同太極拳一樣,合氣道亦必須培養銳利的聽勁!) 惟有透過不所的練習才能學聽從對手的力量,每個人都不一樣,也許要花五年、十年或是二十年後才能學會。

如果你的對手推你,你就用你的臀部來轉動身體後,並且跟從他的力道。每當我和學生練習時,我的學生總是想到「我被抓住了,而且我要掙脫它」,所以他們的技法總是無法奏效。總之,「放鬆- 反應-放鬆」的三要素,必須能夠確實地掌握住。 我們利用一些運動來幫助新進者學習如何適應力的流動;你可以發現那些新進者很容易地就讓他們的臀部上、下的彈動。而且他們的腳都沒有緊釘在地板上,所以他們很容易便會喪失平衡。 (註:腳部緊抓地板的說法與鹽田剛三相同)

如果你能放鬆並且緊盯對手的眼睛,你就能看出對手的移動;此外你若能保持一個適當的操作距離,你就能感覺出對手即將攻擊!而以上的種種就是所謂的時機的掌握! (註:盯著對手看,必要時才能作出適度的反擊或是當身。另外讀取對手的氣息時也是如此!) 釘著對手的眼睛看,並不是要你瞪著對方,如此你才能掌握對手的運動,並且不會被對方的拳頭所迷惑! 與對手的行動相容就是所謂的「氣」!這並不神秘,也不是任何神秘的力量。

有一些人一直強調氣的觀念,但他們的作為卻與氣的概念相反。而絕大部份的人也只是使用拙力而已。 我在1981年在黑帶雜誌發表的文章,就一直強調以上的概念,而且引起了很熱烈的反應。幾個月之後我到養神館時,鹽田師範對我笑著說,你又製造問題了,還有人從紐約寫信來質疑你的資格。雖然我是一個性格激烈的人,但對合氣道而言,我還是要說你要隨著力的流動而不要對抗它。我相信合氣道但它並不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我是一個會起而對抗的人。 調和是很重要的事,但許多人也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實踐它。

合氣會被認為是軟的技法,而養神館被認為是硬的技法。前者強調圓形的流動且很好看,但後者較硬就像是舊式的柔術一樣。合氣會的受方常會在技法未完成之前便會自動的摔倒,而養神館則會強調必要的出力。但我則是強調兩者必須能夠相容! 入身是一種身體配合的摔法,但今天卻變成身體的彈起與摔出,這可以由側身入身摔這一技法看出,養神館便是利用彈入的方式進行。我的方式雖然外觀看來一樣,但實際並非如此。我告訴一些女孩子說你不能與妳的對手對抗,因此我強調的是必須破壞對手的平衡後才能施展技法。 在對手攻擊時如果你不立即移動,我想你勢必會遭受對手的攻擊。所以對手攻擊時我並不先考慮技法,而我的身心將先自動地進行移動以避免對手的攻擊! (註:對於固定不動,就讓對手跌出的技法,僅為一種鍛鍊,並沒有任何實戰的意義!)

當身是我們練習合氣道中的一部份,但我認為當身不是僅有讓對手分心的方式,當身也是我們技法中的一部份。若當身能造成對手的傷害時當然很好,若不能時我們應該立即進行轉換,正如同自動變速箱一樣。 (註:個人以為當身除了攻擊、讓對手分神之外,亦可以化解後手的攻擊) 外人看我們的訓綀就知道有所不同,雖然我仍然稱之為合氣道,但事實是它已超越了既有的合氣道。由於合氣道無法處理所有的狀況,因此我才要改變它。我的學生之中有很多的女孩子,所以當身的存在讓很多的技法操作顯得十分的合理;我以為原始的合氣道中的確具有當身的存在。 合氣道中沒有踢擊,是因為古時的戰士都是披著戰袍,因此無法進行大幅地腿部動作;我做了許多的研究,發現唯一例外的是低側踢,因為這個方式可以有效的攻擊對手的膝部!

常常有人稱讚我具有好的丹田之力,但我以為我只是發揮臀部的力量而已。事實上,我發揮臀部之力也只是一般的程度而已。但不同的是,我知道當對手攻擊時,你必須立即反應,而我的手與身體都會快速的進行移動。而唯有當我已經完成了技法之後,我才會停止移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下背痛治療~小針刀 (20220901 新增後記)

下背痛治療~雷射治療儀

空手道的技法~流擋~和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