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合氣道的潛力-摘譯

按,2012年七月份的aikido journal 中,由主stanley pranin 主筆的文章,摘譯出來供大家參考。
§合氣道的優點

合氣道自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普遍,由早期的師範及其後的弟子開始傳承及成長,並達到了國際性的規模。
什麼是合氣道在國外吸引人的因素呢?通常係因為它所展現的優雅技術動作所致。合氣道的道德面吸引了人們有關存活的天性,同時它獨特的技法也吸引了不喜歡暴力技術的人。
在肢體的層面,合氣道對健康確有幫助,而其中的熱身、伸展、摔跌等動作,提供了另一種健身的模式。
合氣道道場的社交性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而合氣道也讓人們有更廣泛的接受度,並且能提供較一般比賽性武術有更長久的練習機會。

§
合氣道是一種非武術的藝術
合氣道具有潛在地調和群眾的力量,使得它與一般性的武術不同;但合氣道讓人忽略它在武術上的價值,係因為它在歷史環境中的變化因素所導致。
二次大戰的戰後,日本在武術上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因此讓習者在武術的概念上做了一些的改變,使得合氣道的技術少了武術上應有的強度。

攻擊性不足
目前合氣道道場中的攻擊性不足為一普遍的現象,同時習者也沒有學習有效的攻擊態樣。如此將影響學習武術時的心態及技法的操作。若能提升時,至少可以有效減少訓練時的運動傷害。

缺少擋身及氣合
研究道祖的技法後可知,道祖在技法中亦強調擋身(先發制人的攻擊)及氣合(戰鬥時的嘶叫聲)兩項要素;即使道祖在後期也不乏展現上述的要素。
上述的兩個要素對合氣道而言是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是改變攻擊者的心態後而讓其失去平衡。即使習者操作擋身時並未能有效地攻擊到對手,但此舉也確實能夠有先取的優勢或是有干擾對手的效果。今日有不少的道場對此感到輕視,但這一歧見是對合氣道的源頭及道祖的教導有所誤解。

無法讓攻擊者破勢(失去平衡)
攻擊性不足、缺少擋身及氣合的練習方式,將造成取方無法在第一時間讓攻擊者失去平衡。所以合氣道的練習已變成一種配合,而與真實的攻擊狀況不同。

使用蠻力並且假裝能摔出
以上所列的種種原因將造成習者草率地施技,進而轉變成為單依靠肢體力量的方式來操作技法,並提高運動傷害的風險。
所以另一個可能的狀況是,取方與受方只是單純地配合,而不是真正地操作技法。
缺少所謂的「武術」練習時,將導致反應的遲緩,更糟的是習者將錯誤地幻想可在實戰中運用其所習得的技法。

教練體能的過早衰退
許多的教練因為肢體的老化,導致只教而不練的狀況;而只教不練時,更容易導致肢體的老化,如此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改正的方式

教導攻擊的技巧
教導習者正確的攻擊方式,以及攻擊的意圖;或者需要與其它武術進行交互的訓練以便能有效地提升技巧。
習者也應知道如何進行基本的踢擊。
學習踢擊的防禦,以及對抗接續性(第二波)的攻擊;如此可有效提升習者的警戒心態。
譬如養正館(望月稔)一派在訓練的過程中,便會學習基本的空手道、柔道及武器技巧。
同時,武器攻擊的練習也能夠提升間合(maai)的訓練,岩間流的訓練中便是有系統的進行相關的訓練。
上述訓練的結果將可提升習者的專注力與嚴肅性,因此也可減少運動傷害。

重拾擋身及氣合
擋身及氣合常常可以讓習者在真實的狀況下獲得優勢,同時可以抵銷對方的攻勢,並讓對手失去平衡。此舉也能讓合氣道的技法能在較少力道及較少抵抗下完成。
同時,習者也必須知道擋身可以在技法的操作過程中隨時加以運用,如此當對方的空門一開時,我方便可運用擋身來獲得機會。西尾師範的方式可以做為參考。
更高階的擋身在於先機的掌握,透過肢體的語言而讓對手誤判,可由開祖的影片中得知這種微妙的技巧。

保持攻擊者處於破勢的狀態
讓攻擊者破勢並且保持控制,直到施技完成。
習者可以觀察受方的重心作為是否破勢的指標,如此也可了解其施技是否真實有效。
反過來說,若教練能在施技的過程中一直讓對手保持破勢時,就是一位具有真功夫的教練。

姿勢以及呼吸控制
培養正確的姿勢及呼吸,尤其是取方在施技的過程也要維持。呼吸的控制可以讓身體產生一個韻律而讓身體不易感到疲備,並且保持鎮定。久而久之,習者也能夠觀察對手的呼吸,進而感測對方的攻擊時機以及攻擊意圖。

教練應該持續地保持收導與練習
()

在學習合氣道的過程中學習其它的武術
開祖在不同的時期時,亦不斷學習不同的武術,包括學習鹿島新當流以完備合氣劍。同時道祖也常常邀請不同的武術專家至本部道場交流,以便擷取所需的技法。

§結論
筆者試圖解釋現代合氣道與開祖原始概念的不同,但畢竟現代合氣道已經散佈並且教導了數十年,反倒成為主要的概念,這也就是為何現代的合氣道遭人垢病的原因。希望本文能帶給習者的改變並減少外界的懷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下背痛治療~小針刀 (20220901 新增後記)

下背痛治療~雷射治療儀

空手道的技法~流擋~和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