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HENRY KONO 師範訪談-摘譯
我在學習的時候,開祖從未解釋過什麼;大家必須靠直覺去了解開祖的教導。我記得鹽田師範在一次英國的專訪中說過,他在十年的學習中,從未聽過開祖解釋過什麼。(註一)
開祖從未提過陰與陽的概念,但是在大本教內卻有相關的研讀。這是一個模糊的觀念,就像是氣一樣,很少有人能確實的描敘它。 開祖也沒有談論氣,因為他也沒有打算告訴你。開祖常常講一些事情,而不管你是不是聽得懂。 不過開祖在一次的生日慶祝會上確實提過陰與陽,對我而言就像是羅塞塔石碑一樣的重要。我問其它人是否知道陰與陽的意思,但他們都只叫我不斷的練習。
道祖的技法就是從接觸大本教開始,然後就不斷的演化成後來的合氣道。「演化」這點對於我們外國學生而言,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事。(註二) 我在日本的時候,至多只學習了二十種的技法,隔年就不斷的重覆練習。如今昇到初段就要學習600種技法 (註三),但這些繁索的技法學習,只會摧毀了合氣道的本身。如果你不斷的程式化自已的大腦,為何還要隨著你的對手流動(flow),又如何演進自已的技術呢? 當受方的攻擊為陽,而取方的施技亦為陽,並迫使受方為陰時,就容易導致受方受到傷害。我在本部道場的四年之中,只有一位新人受傷;而避免傷害就是開祖的訓示。(註四)
此外,道場的規定是十分的鬆散,黑帶可隨意而坐,而且大家可以自由的交談。 我是反對針對丹田(hara)訓練的,因為那太過制式化。我以為,丹田、移動、力量與知識四者應該共同被訓練起來。而身體的中心(body center)與工作的中心(working center) 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雖然開祖並沒有針對「中心」進行解釋,但他總是與對手共同的流動。而我認為在不斷的流動之中,所有的事都包括在裏面了。
由陰與陽的符號而言(註五),黑與白的區域有著各自的中心點;而當它們彼此融合之後,又成立一個新的中心點。而黑色與白色區域的結合並不是直線的形式,但兩者卻擁有相同的面積與重心位置。
傳統的合氣道大多是使受方喪失平衡,但在陰與陽的概念之下,只有彼此共同的流動,沒有誰要讓對方失去平衡,或是控制另一方的意念。 所以我就是利用流動的方式讓受方摔出,正如同開祖所做的方式一樣。所以當開祖握著你時,你只是覺得懸靠在他的身上,但你卻無法感覺到他所施展出的力量。而當你不自主的跌倒時,卻不知道自已為何會摔倒。 現在的合氣道中,每一個人都被要求的太過於精準的去施展某一技法。但事實是沒有兩個人可以做得一模一樣。每一個人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已的身體移動方式。 而如果受方不過柔軟與精細時,你無法評斷取方是否施展太多的力在受方的身上。
氣是一種平衡的能量,它在兩相對的方向下進行流動,並且處於和諧的狀態。如果施以一向量,就有另一個相等且相反的向量產生。 現在的訓練太著重於結果,每一個人的練習應該以更容易的方式,就好像不在於達到某一種結果一樣的自由自在。 我不認為大多數的老師知道受方的真實意義,而我在日本時強調的都只有受方。因此學生們必須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受方,並學習受方的意義。受方可以感受到力的流動與變化,而這正是最重要的學習之處!
我在日本時總是抱怨擔任受方的工作,但他們告訴我,日後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也就是說,受方可以學習到身體的敏感度與移動性!如此,當取方施技時你會變為陰,而你的身體必須要柔軟,爾後身體的中心便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來 (註六)!所以對初學者而言,放鬆心情去學習受方比學習技法要來得重要。 所有的一切在於平衡的學習,就像陰與陽一樣。就像你開車一樣,當你知道中心線還有路肩之後,你自然就能夠學習位於車道的中央了! 如果你攻擊開祖時,他會與你共同的流動。這道理很簡單,只是人們無法接受罷了。也就是說,平衡的學習在於技法之上的意思。而若專注於技法的移動時,將導致超過平衡的移動。
若能夠保持平衡,呼吸與臀部的移動就會自然而然的建立,並融合成為一體。 對我而言,師範的意思是可以將自已的意思與他人分享。能有今天的我都要感謝前輩的傳承。當我分享這些知識時,也正如同那些前輩與大家共同分享一樣,而也才有這個機會去教導他人。那些能將其它人教導成為比自已更好的師範,就是一位好的師範。
註一、鹽田師範在訪談中說過,他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管是行、走、坐、臥的方式都儘可能模仿開祖而做法。
註二、合氣道特別的地方是,每一位不同的師範都有自已一套看法,而且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變化。雖然岩間流一直強調為傳統式的合氣道,但的確與晚期道祖的演示不同;所以HENRY師範稱之為演化,而此處演化的意思亦包括了改良的意味。當然,也有些人認為那是簡化,而不是改良式的演化。反過來說,合氣會的方式,倒比較像道祖後期的方式,比較強調流動而較少當身。
註三、要學習600種技法......???。通常道場不會特別針對各色帶,對於要考試的項目,進行有系列的教學,常常是臨到要考試時才特別學習。但色帶一進入到三至一級的考試時,通常會覺得一時之間有太多的技法要學。
註四、內容可能是:「每次的訓練由活動身體開始,然後進展到密集的訓練不做不合理或不自然的動作;如果遵守這項規則,即使年長的人也可以在愉悅的氣氛中訓練而不會傷了自己。」
註五、就是我們熟知的太極圖;但是HENRY師範一直沒有提及他的想法與太極拳之間是否有共通之處?抑或是取材自太極拳的道理。
註六、的確,黑帶子作為受方時的柔軟度與敏銳度通常較色帶好了許多。 正常而言,若色帶的施技不當時,黑帶子才會給予一適當的抗力。
註七、其實在訪談之中,訪問者對於平衡在於技法之上的說詞感到十分的不解,但彼此的討論上似乎也沒有交集。所以大家可以在Youtube中打入henry kono的名字進行搜尋,就可能看到Heney師範的教學片子「Yin and Yang in Mortion」。
註七、以下的連結另有一篇專文的討論: http://www.aikiweb.com/columns/rrobertson/2004_09.html
本站另一篇專文:合氣道中陰陽在動作的表達
開祖從未提過陰與陽的概念,但是在大本教內卻有相關的研讀。這是一個模糊的觀念,就像是氣一樣,很少有人能確實的描敘它。 開祖也沒有談論氣,因為他也沒有打算告訴你。開祖常常講一些事情,而不管你是不是聽得懂。 不過開祖在一次的生日慶祝會上確實提過陰與陽,對我而言就像是羅塞塔石碑一樣的重要。我問其它人是否知道陰與陽的意思,但他們都只叫我不斷的練習。
道祖的技法就是從接觸大本教開始,然後就不斷的演化成後來的合氣道。「演化」這點對於我們外國學生而言,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事。(註二) 我在日本的時候,至多只學習了二十種的技法,隔年就不斷的重覆練習。如今昇到初段就要學習600種技法 (註三),但這些繁索的技法學習,只會摧毀了合氣道的本身。如果你不斷的程式化自已的大腦,為何還要隨著你的對手流動(flow),又如何演進自已的技術呢? 當受方的攻擊為陽,而取方的施技亦為陽,並迫使受方為陰時,就容易導致受方受到傷害。我在本部道場的四年之中,只有一位新人受傷;而避免傷害就是開祖的訓示。(註四)
此外,道場的規定是十分的鬆散,黑帶可隨意而坐,而且大家可以自由的交談。 我是反對針對丹田(hara)訓練的,因為那太過制式化。我以為,丹田、移動、力量與知識四者應該共同被訓練起來。而身體的中心(body center)與工作的中心(working center) 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雖然開祖並沒有針對「中心」進行解釋,但他總是與對手共同的流動。而我認為在不斷的流動之中,所有的事都包括在裏面了。
由陰與陽的符號而言(註五),黑與白的區域有著各自的中心點;而當它們彼此融合之後,又成立一個新的中心點。而黑色與白色區域的結合並不是直線的形式,但兩者卻擁有相同的面積與重心位置。
傳統的合氣道大多是使受方喪失平衡,但在陰與陽的概念之下,只有彼此共同的流動,沒有誰要讓對方失去平衡,或是控制另一方的意念。 所以我就是利用流動的方式讓受方摔出,正如同開祖所做的方式一樣。所以當開祖握著你時,你只是覺得懸靠在他的身上,但你卻無法感覺到他所施展出的力量。而當你不自主的跌倒時,卻不知道自已為何會摔倒。 現在的合氣道中,每一個人都被要求的太過於精準的去施展某一技法。但事實是沒有兩個人可以做得一模一樣。每一個人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已的身體移動方式。 而如果受方不過柔軟與精細時,你無法評斷取方是否施展太多的力在受方的身上。
氣是一種平衡的能量,它在兩相對的方向下進行流動,並且處於和諧的狀態。如果施以一向量,就有另一個相等且相反的向量產生。 現在的訓練太著重於結果,每一個人的練習應該以更容易的方式,就好像不在於達到某一種結果一樣的自由自在。 我不認為大多數的老師知道受方的真實意義,而我在日本時強調的都只有受方。因此學生們必須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受方,並學習受方的意義。受方可以感受到力的流動與變化,而這正是最重要的學習之處!
我在日本時總是抱怨擔任受方的工作,但他們告訴我,日後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也就是說,受方可以學習到身體的敏感度與移動性!如此,當取方施技時你會變為陰,而你的身體必須要柔軟,爾後身體的中心便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來 (註六)!所以對初學者而言,放鬆心情去學習受方比學習技法要來得重要。 所有的一切在於平衡的學習,就像陰與陽一樣。就像你開車一樣,當你知道中心線還有路肩之後,你自然就能夠學習位於車道的中央了! 如果你攻擊開祖時,他會與你共同的流動。這道理很簡單,只是人們無法接受罷了。也就是說,平衡的學習在於技法之上的意思。而若專注於技法的移動時,將導致超過平衡的移動。
若能夠保持平衡,呼吸與臀部的移動就會自然而然的建立,並融合成為一體。 對我而言,師範的意思是可以將自已的意思與他人分享。能有今天的我都要感謝前輩的傳承。當我分享這些知識時,也正如同那些前輩與大家共同分享一樣,而也才有這個機會去教導他人。那些能將其它人教導成為比自已更好的師範,就是一位好的師範。
註一、鹽田師範在訪談中說過,他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管是行、走、坐、臥的方式都儘可能模仿開祖而做法。
註二、合氣道特別的地方是,每一位不同的師範都有自已一套看法,而且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變化。雖然岩間流一直強調為傳統式的合氣道,但的確與晚期道祖的演示不同;所以HENRY師範稱之為演化,而此處演化的意思亦包括了改良的意味。當然,也有些人認為那是簡化,而不是改良式的演化。反過來說,合氣會的方式,倒比較像道祖後期的方式,比較強調流動而較少當身。
註三、要學習600種技法......???。通常道場不會特別針對各色帶,對於要考試的項目,進行有系列的教學,常常是臨到要考試時才特別學習。但色帶一進入到三至一級的考試時,通常會覺得一時之間有太多的技法要學。
註四、內容可能是:「每次的訓練由活動身體開始,然後進展到密集的訓練不做不合理或不自然的動作;如果遵守這項規則,即使年長的人也可以在愉悅的氣氛中訓練而不會傷了自己。」
註五、就是我們熟知的太極圖;但是HENRY師範一直沒有提及他的想法與太極拳之間是否有共通之處?抑或是取材自太極拳的道理。
註六、的確,黑帶子作為受方時的柔軟度與敏銳度通常較色帶好了許多。 正常而言,若色帶的施技不當時,黑帶子才會給予一適當的抗力。
註七、其實在訪談之中,訪問者對於平衡在於技法之上的說詞感到十分的不解,但彼此的討論上似乎也沒有交集。所以大家可以在Youtube中打入henry kono的名字進行搜尋,就可能看到Heney師範的教學片子「Yin and Yang in Mortion」。
註七、以下的連結另有一篇專文的討論: http://www.aikiweb.com/columns/rrobertson/2004_09.html
本站另一篇專文:合氣道中陰陽在動作的表達
因為要找合氣道的肩部陰陽概念, 無意間找到這網站, 有如獲至寶之感, 謝謝您
回覆刪除很高興對您有幫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