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合氣道的體術~頭錘

圖片
合氣道的技法~頭錘 千葉和雄(Kazuo Chiba)師範是1950年代的內弟子之一。這個時期有不少我們較為有名的內弟子,至少包括西尾昭二、山口清吾、田村信喜、阿部醒石…等人,還有台灣合氣道界最熟悉的小林保雄。 千葉師範約在1980年左右赴美,於2015年過世。早、中期的時間,千葉師範的教學聽說十分的暴力,因此常常有人在練習時而受傷。 千葉師範的訪談十分有趣,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千葉師範訪談 』 千葉師範在練習呼吸力時,沒想到居然橫空施展了一招頭錘。不理解運用此頭錘技法的背景因慌,當然也可能是練習時自然就呈現出來的運用變化,並以此勉勵習者不要停止警戒,並隨時利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就像千葉師範在訪談末段表示,係主動地直接一拳把前來挑戰的人打到流血,而不是等待對方攻擊。 開祖從前也曾經演示過使用頭錘的技法,所以合氣道習者也不需要劃地自限,讓自已不能使用任何形式的反擊與自衛。圖: 有趣的是,常常有很多合氣道的習者認為,合氣道基本教範中「沒說可以的都認為不行」!但為何不是「沒有說不行的統統都認為可以」呢!?為何不去想想,所應用的技法,是否真得與合氣道的技法原理或原則相違背呢?!譬如,如果都是用拳打腳踢,學空手道就好,何必學合氣道。 反過來說,如果是在瞬間空門下所進行的當身(拳、腳或是其它方式的攻擊),又怎會與合氣道有突衝或是違背的地方呢?!人不都是雙手雙腳以及一個身軀而已,身體再怎麼動總會有相同或類似的技巧。再者,合氣道出力與卸力的方式與一般的武術也不一樣,又怎能從外觀的相同或近似來論斷與其它武術的異同呢? 話說回來,根據經驗,不要小看頭錘,有幾次個人的手指分別被幾位師範的得意技控制時(手指擒拿),也是利用頭錘或是肘擊的方式化解。戳眼、撩陰或許讓人置喙,但緊急時為了保護自已呢?!就算是抓、咬、捏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哈。 註:以上為手指擒拿示意影片非當事人

合氣道的體術~熱身運動~划船運動

圖片
合氣道的熱身~划船運動 多田宏師範演示的划船(鳥船)運動及振魂(定心)運動 各位一定要把聲音開起來聽,身為目前在世的最資深的內弟子,操作起來真的是中氣與氣勢十足。 看看多田宏師範90歲時,在2019年第五十七回全日本合氣道演武大會的樣子,仍是神采奕奕。 協進會目前最年長者為夏繼岳師範,其於2020年時年92歲。合氣道也是少數能這樣長久練習的武術之一,從年輕到年長都能享受它所帶來的健身樂趣。 有趣的是,目前守央的課程中,似已沒有出現划船運動來做為熱身的項目之一。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熱身運動~膝行 合氣道的熱身運動~真向法

2006年黑岩洋志雄師範訪談(摘記)

圖片
2006年黑岩洋志雄師範訪談(摘記) 黑岩洋志雄在1946年加入了日本拳鬥拳俱樂部。眼睛受傷之後,後來加入了本部道場並成為了內弟子。 黑岩師範學習合氣道的主要原因,在於想要學會一個不把人打個半死就可以克敵的武術。看到報紙上寫到「合氣道是介於空手道與柔道之間的武術」,所以在1948年加入了合氣道。 黑岩師範後來建了一個黑岩學校來傳達他的武術理念,最後在2010年過世。 圖:1985年東京友好演武。 由左至右:小林保雄、黑岩洋志雄、砂泊諴秀、齊藤守弘、西尾昭二、五月女貢      §訪談內容: 開祖常說,技法不是教來的,而是偷來的,所以開祖展示技法時從不超過一次。 黑岩為道祖做護身時,覺得開祖的身形十分的鬆軟,並認為他是一個文雅及仁慈的人;他的眼中常常透著光芒,但有時也讓人感到害怕。 我在學習合氣道的三天內就了解到,合氣道的練習在於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約束稽古(yakusoku geiko)中抓取對方的手腕就是一種不真實的練習,但真實的是你加入了稽古練習。因為我曾是一個拳擊手,它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合氣道中運用身體的方式,正如同拳擊中的上勾拳、勾拳及直拳一樣。 上勾拳是垂直的運動,正如一教;勾拳是水平的運動,正如四方摔。所以我當時便了解,一教並不是抓取手肘,而其本質是垂直的平衡破壞。所以當時我反對本部道場打算稱一教是手肘的控制技法,因為這樣的稱呼實在是貶低了一教。我們不應該對一個原則性的技法,做出如此的限制。但山口清吾師範就不喜歡我的理論與看法(註:兩人都是1950年代時期的內弟子)。 圖:開祖說,掌擊對方的下額後,再插眼。   我留在合氣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受到開祖所展現的日本武道而吸引,此外,我和田村信喜師範等人都是好朋友。 開祖除了自已之外,不喜歡他人進行演武。所以弟子們常常把開祖拖延在接待室內而自行演武。 當時太氣拳的澤井健一(註:拜中國的意拳(大成拳)王薌齋為師),極真空手的大山倍達有時會來拜訪開祖。我聽說,大山倍達曾表示:「如果開祖過世之後,合氣道就會消失了」。所以,這就是我之前常說的,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開祖的合氣道技法,弟子們受限於自已的能力及經驗,都像是瞎子摸象般地了解部份的合氣道而已。所以我也只能建構屬於我自已的合氣道。 § 黑岩的合氣道理論§ 人們認為一教或是四方摔只是單一的技法,這樣的訓練只會搞砸了(註:意即習者將忽略了技法中的潛在意義)。 一教是垂

合氣道的體術~側入身摔

圖片
合氣道的側入身摔 這裏不討論步法或是身法,這裏要介紹一個有趣的手法(勢)。 按,通常入身摔的方式,取方走位於受方的外側,取方的前手控制受方的頸部,取方的後手上揚劃圈,再利用大姆指作為指標(向),由受方的前方、向上、向下地自受方的頸部位置切下。也就是說,取方的手心原則上是朝向下或是斜向下的方向,或稱手臂的陰面向下。取方手的方式,如下圖所示,:    但側入身摔(或稱之為入身摔前方)時,雖然也是類似的切頸摔出方式,但取方原則上都是利用手臂的外側面,利用由下而上劃圈的方式,切入受方的頸部位置後,再進行摔的動作。也就是說,取方的手心原則上是朝向上或是斜向上的方向,或稱手臂的陽面向下。若採攻擊模式時,也可以直接用反手背的方式打擊受方的面部或是頭頸的側面。 若要再細看時,取方會期待用到比較多的上臂的陽面進行摔的動作。 取方手部的操作,不論是合氣道、岩間流或是養神館都是相同(在本文中以「傳統方式」的用語與昭道館的方式加以區隔),即如下圖的方式: 但由第一代內弟子,富木謙治師範,所開創的昭道館合氣道,在操作側入身摔時卻出現不一樣的操作手法。也就是說,當取方的手欲切入受方的頸部位置時,取方的手心原則上是朝向下或是斜向受方的身體的方向,再進行摔的動作。 若要再細看時,取方可能會用到比較多的下臂的陰面及尺骨的部份來進行推倒的動作。 富木師範的演示:   在這種情況之下,取方摔出的手,將可利用手部尺骨的位置來壓迫受方的頸部。若採攻擊模式時,則可以用尺骨來擊打受方的面部或頸部。 尺骨示意圖: 在施力的操作來看,傳統方式的手的發力,因為手心一直向內或向上,所以手臂是由內而外的「擴張動作」,並協同手、腰、及腳步的動作,來產生摔出的勁道。 然若由昭道館的施力操作來看,由於手心會由內向外,或由上向下地翻轉,因此手臂可視為是由內而外的「推出動作」,此時手臂自我旋轉的情況明顯,並協同手、腰、及腳步的動作,來產生摔出的勁道。 我們再看一次昭道館的手部方式:   有趣的問題來了,那一種方式比較有利呢?至少由表徵來看,昭道館對於「推倒」受方時的情形比較有利,也比較有力。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其中的差異還有那些?!是不是所有類似的呼吸摔都能適用呢?! 我們可以再看看成山哲郎師範的方式: 我們可以看看成山哲郎師範的演武,風格十分的硬朗: 註: 1. 成山哲郎師範,除了師從富木謙治之外,亦師從第三代內弟子小林

下背痛治療~近期感想202308更新

圖片
202308 時間過了很快,相信有些人也會好奇我目前的狀況: 一、辨公室: 最近在辦公室已經可以不需要特別定時的進行伸展運動。 二、運動: 1、單槓的的部份,還是固定練習。 2、動物流的部份,因為場地較小的關係已停止。 3、伏地挺身以及捲腹運動等,還是有固定練習。 以上的運動,都只希望保持固定的體能與肌肉狀態,而沒有要求自已不斷的突破。 三、按摩: 1、在辦公室時,有時下背比較不舒服時,把按摩球在臀部下在坐骨附近的肌肉按一按,並進行簡單的伸展即可。 2、 腰、背部,每周還是會花一些時間,用按摩球按摩一下,尤其是運動完,或是感到有些不舒服的時候。 3. 買了支按摩槍,運動完可以在快速地在重點部份直接鬆弛一下。原則上按摩球還是比較能深入,但缺點是有些部位自已按不到。。 四、全身的伸展運動,想到就做;但每週至少1~2次。 202109  距離上次的感想,沒想到時間飛逝又已過了一年。 說實在的,這一年我的下背痛的情況,又復原得更好了一些,連在辦公室都比較坐得久一些。即使有不舒服的時候,就利用伸展及按摩球的方式來舒緩,而不會讓人覺得自已的肌肉時時都在緊繃當中。 如果要說這一年有什麼不同,就是運動的項目有點改變: 一、引體向上 :可『 參考 』 二、動物流基本動作:可『 參考 』 以上的兩種運動的重點不同,但同樣都會訓練到自已的背肌以及自已的核心肌群,或許是這樣的訓練,才讓自已的下背痛又更加地復原了一些。而以上兩種運動相較,對下背最有感的應該還是引體向上。 附帶一提的是,因為是用門框單槓的關係,我是選用屈膝引體向上的版本,由於手、膝(抬腿)同時出力,因此腰部反而會特別有被拉伸的感覺,但操作上也會相對地吃力。如下圖。  如果只是想利用其伸展的特性時,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 沒想到以上的說明及實踐帶出了「運動療法」的概念,而個人目前對於「運動復健」、「運動療法」或又稱為「運動治療」的理解為: 一、讓較弱的肌肉增加它的耐受度或強度。 譬如要能正常的久坐,除了正確的姿勢之外,也必須提升背肌的強度及耐受度,才能有效的延後發病的時間。既然發病的時間及次數變少,相對地就能讓關的肌肉有更多的復原時間。 而開刀後的復健,也是相同的道理。 二、讓不能好好工作的肌肉或者較為虛弱的肌肉,儘可能地加入完整的工作行列。 就是要避免肌肉工作的失衡或是工作順序的錯誤,所產生的代償現象

合氣道的體術~體能~動物流

圖片
合氣道的體能~動物流 # Animal Flow 的由來: Animal Flow的創始人是Mike Fitch,他是美國創新健身教育家,專注於自身重量訓練以及技巧性身體練習動物流,是利用地板的力量與自體重量模仿動物移動及伸展, 做出許多流暢且華麗的動作。   # Animal Flow的好處 提升身體關節的靈活性(Mobility) 提高身體柔韌性(Flexibility) 改善力量(Strength) 強化身體關節的穩定性(Stability) 增加肌耐力(Endurance) 提高運動技術(Skill) 發展神經肌肉能力(Neuromuscular) 在Mike Fitch看來,Animal Flow的要義是保持動作自身的重點和運動目標,所以,目前所模仿的動物主要有三大類:猿類、野獸類、蟹及蠍子類。並包括了六種動物流重點元素: 1. Traveling Forms 移動模式(動物流的ABC環節) 2. Switches 交替與轉換 3. Wrist Mobilizations 手腕活動度 4. Activations 啟動 5. Form Specific Stretches 特殊形式伸展 6. Flow 流動 除了單人操作之外,也可雙人或是多人共同練習。   個人以為,對於肩膀,尤其是手腕關節較弱的人,或是四肢及髖關節有受傷的人,動物流的方式實在是一大挑戰。除了活動前要有效地熱身之外,活動中適度的休息及反向伸展,活動後的肌肉鬆弛也十分的重要。 個人還發現,雙膝不落地的運動方式,居然雙腿股四頭肌的負擔也是超過想像的吃力! Animal flow是一種極度要求核心平衡的運動方式,合氣道的習者若能學習時,不管是肌耐力、身體的靈活度、以及肢體的平衡能力,譬如入身、轉身,一定都能有效的提升! 註:動物流的認證課程LEVEL 1的兩天課程,要價就快2萬台幣,實在是不便宜。可 『參考』                                                            

合氣道的體術~運動呼吸法

圖片
合氣道的技法~運動呼吸法 學習合氣道之後,最多人說要「自然呼吸」,又有人說要「丹田吸呼」,搞得大家都不會呼吸…..甚至憋氣也是常見的事。 另由於在台灣的學習環境中,還有太極拳之類的內家拳已深入人心,所以這些傳統武術的呼吸方式,也或多或少地被摻入合氣道的練習之中。譬如「順式腹式呼吸」、或者說「逆式腹式呼吸」….不一而論,各有各的想法與做法。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金谷弘毅師範的演示: 另外,多年前小林道場的五十嵐和男師範訪台時也曾經教過我們,吸氣時要想像如巨人之姿將身體由拔地而起,吐氣時要想像如泰山壓頂之勢將身體落於地面….。但不管是金谷或是五十嵐的教導,以上的練習都是屬於「養氣」的部份,問題是操作體術時又該如何呢? 我們回過頭來參考吉祥丸在合氣道教範一書中的說明…… #出力的方法: 把氣力充實在臍下丹田,並且讓全身的筋、肉柔軟,以便成為氣力的通道,使氣力能像流水般的不斷的流到身體各部。 出力時手掌要打開,心態上要把丹田的力量送到身體各部,身體各部的力量整合成為洪流,最後從指頭不停的、無限量的使氣發射出去 #呼吸力: 人的呼吸不只包括口鼻,皮膚的呼吸也非常重要,將全身的呼吸集結於臍下丹田,由這裡流通到身體各部,氣、心、體一致,發揮出一個整體總和的東西,就是呼吸力………。 哇,結果是除了「呼吸」之外還要考慮「丹田」……,但還是沒有人告訴我們操作體術時要如何呼吸?! 話說回來,我們知道合氣道中有很多的入身轉身的動作,因此就運動的面向來看,要能維持良好的身體平衡,所以核心肌群的保持便十分的重要。此外,不管是做為受方或是取方時,也必須能夠攝入大量的氧氣來維持體能。因此在兼顧核心與體力的情況下,或許可以考慮以下經過科學實證的運動呼吸法,意即「全呼吸」或是「核心呼吸」。   有興趣的合氣道習者,不妨可以試試這種凡人的呼吸法~「全呼吸法」:在操作技法時,由於胸部與腹部都同時吸氣,因此可以試著讓自已感覺全身充滿著空氣(加油!看來已經接近吉祥丸的教導了….),此時腹內壓增加並以360度的方式全方位的膨漲,接著把氣力充實在臍下丹田,並且讓全身的筋、肉柔軟,以便成為氣力的通道,使氣力能像流水般的不斷的流到身體各部,出力時手掌要打開,心態上要把丹田的力量送到身體各部,身體各部的力量整合成為洪流,最後從指頭不停的、無限量的使氣發射出去….,出力時在將胸部與腹部的空氣順勢

合氣道的體術~護身術之王~斜打五教

圖片
合氣道的技法~護身術之王~斜打五教    先看看山田嘉光師範所演示的斜打五教 五教的操作:避開攻擊線→入身、止擋、破勢→当身 (一氣呵成) 這裏不用「架擋」而是用「止擋」,也就是我方必須盡可能地掌握對方即將出手或是開始出手的時機。 同理,可以應用於近距離的攻擊,由日本「劍護身術」的代表黑木博文所演示。黑木雖然來自於大東流,但其原理及使用都完全相同。   看看田村信喜師範的高徒之一LEO TAMAKI師範將其進階應用於一教 同理,面對刺拳時,亦可使用五教的方式來應對。  下圖為田村信喜的高徒之一Nebi Vural 師範的演示 下圖Nebi師範以劍理來解說操作技法時所應達到的破壞對手中心線的效果 当身的手,除了可以攻擊對方的面部之外,亦可以攻擊對方的腹部(橫隔膜)之處。 不論是否能完全避開對方的攻擊線,不論是否能破勢,都一定要有足夠的入身才能有效的防止對方的第二擊,我方伴隨的当身也才能獲得應有的效益。技法操作時,動作要一氣呵成,展現出瞬間的爆發力,更要有泰山壓頂的氣勢! 斜打五教雖然也可以說以一教手的應用,但在實務上以斜打五教來說明時,應該會讓習者更加清楚其原理及用法。 看不夠嗎?!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防禦~消極的防禦方式(續一) 

合氣道的體術~一教的演變

圖片
合氣道的技法~一教的演變 按Guilaume Erard師範定居並周遊日本,因此對於合氣道相關的技法及歷史頗有研究,近來在日本專為外國人設立了道場,可參考:「 橫浜合氣道教室 」 根據Guilaume的說法,合氣道的一教在以下三個時期而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一、合氣柔術時期 二、武道一書時期 三、合氣會時期   按「合氣柔術」傳承自大東流,是一個武器充斥的時代。此時的正面打一教著重在武器砍劈時的對應;我方掌握對手發動攻擊的起始時間點,瞬時利用「推肘止擋」的方式之後,對手的身形向後破勢,再行以短刀或是当身攻擊對手,最後再進行一教控制。此一操作方式與現行大東流的方式類似。 而「武道」一書的時代在1938年左右,偽滿洲國已建立,在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中日戰爭也即將正式開打,社會充斥著濃濃的煙硝味,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敵意較高。此時的正面打一教雖然著重在徒手攻擊的應對,但我方係主動掌握對方的空門,或是對方猶豫的時間點,再利用主動攻擊的方式之後(可酌以後手之当身或推肘),對手的身形向後向側偏移,我方最後再進行一教控制。就某一個程度而言,也算是一種「虛擊」的應用。個人覺得施技的時機,應該是雙方的間合矩離較近時,發動之後才易有奇襲的效果。岩間流與養神館的操作方式,即沿用此一狀況下的操作。 在吉祥丸1970年左右接掌二代主的合氣會時代,將合氣道不斷的發揚光大;二戰結束進入現代社會後凡事以法治為主,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狀況已大不相同。自此吉祥丸對於正面打一教的處理亦有不同的轉變;此時的正面打一教亦著重在徒手攻擊的應對,但更注意合氣的技法操作;即對方發動攻擊時,我方掌握對方發動的起始時間點,瞬間利用「推肘上揚」的方式之後,對手的身形向上浮起,我方最後再進行一教控制。如此,一教技法的操作必須一氣呵成,表現上更為動態與流暢。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一教~幾個特出的前方操作方法

合氣道的體術~體能~超慢跑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 ~ 體耐力鍛鍊 談到體力及耐力的鍛鍊,莫過於跑步。練武者更是如此,一個韓國綜藝節目就專門去少林寺體驗了一把,看到了以下的訓練…. 「少林寺的基本體能訓練從清晨早起第一課「跑步」開始。圍繞著這個少林寺內的跑步熱身,第一圈還是正常跑步速度,之後每圈速度不斷提升,達到全速奔跑後還要做樹木間障礙物奔跑。 在寺中狂奔數圈之後,以為會得到該有的兩分鐘喘氣的機會?如果這麼輕易就有了休息的機會那就不是頂尖少林寺了。…….一路蹦蹦跳跳,僧人們會向著寺外去,接著的又是繼續的奔跑。這才是基本體能訓練的真正開始。 跑出寺外後,僧人們會沿著山上的樓梯一路向上,當然也是用盡全速,上山下山往返跑幾次之後,再來幾輪全速每步兩級臺階的攀爬….」。以上可『 參考 』 但若時間、空間有限,尤其大部份的人都不喜歡汗流夾背又氣喘噓噓的跑步時,或只想維持一定程度的體能及健康時,是否有其它的選擇?!沒錯,就是所謂的超慢跑/slow jogging 我們看看日本人的研究 其中提到了以下幾個要點: 進行超慢跑時,由於速度約低於每小時5公里左右,因此會強化大腿肌肉中的「遲肌/紅肌」進行運動,而減少「速肌/白肌」的使用,從而減少肌肉中產生乳酸,就能在此速度下跑得又長又久。 雖然健走也是使用遲肌的一種運動,但以超慢跑的方式能多消耗1.6倍的熱量。 同時,遠端肌肉中的微血管的數量也會逐漸地較原來增加了約2成左右的數量。 大腦中的運動神經元及記憶單元,也逐漸地活絡了起來。 另外看看台灣的節目說明。 步頻約為180bpm,如果不能在戶外跑步,或戶外的空氣不佳時,也可以選擇用原地跑步的方式,更可以邊看電視邊跑步。 除了節拍器之外,網路上也有可以搭配的節奏音樂(180bpm)。個人覺得,搭配這類的音樂或是舞曲,原地跑時會比看電視要來得更有活力,而也讓人感覺時間會過得更快。跑步的時間約以30分鐘為準,初學者可以考慮10~15分鐘作為一個漸進的開始。自已的呼吸快慢,可搭配不同速度的節奏進行變化。   說實在的,習慣跑完30分鐘之後,跑者即使要求跑到40~50分鐘也不是難事,就看每個人的需要及時間而定。但不管跑幾分鐘,或是以那一種步頻下去跑步,跑者至少要保持或勉強保持「能正常說話」的程度,否則就不是「超慢跑」的目的,意即:溫和肌力訓練下的有氧運動! 奇怪,當初國軍怎麼沒有這樣教,從

合氣道的體術~體能~引體向上

圖片
合氣道的體能~肌力鍛鍊~引體向上 打架不能沒有肌力,也不能沒有體能,至少在逃走時也要能跑得快。 通常的上半身肌肉的訓練中,最常做的就是伏地挺身或是啞鈴、槓鈴之類的方式。但同樣簡單的運動中,引體向上卻號稱有七成的男生無法拉得上去或是做得完整。 由於全身的重量要能純靠上肢的力量向上升起,因此引體向上可以鍛鍊上半身最多的肌肉。下半身的鍛鍊之王是「深蹲」,而上半身的鍛鍊動作之王就是「引體向上」。  可『 參考 』。   雖然上述的片中有多種鍛鍊抓握力的方式,但最全面且簡單的方式還是引體向上。引體向上涵蓋的肌肉群如下: #背闊肌 當你做引體向上時,將肩胛內收時,最主要訓練的肌群是背闊肌,背闊肌大致上呈現三角形,也是男生想訓練成倒三角很重要的一塊肌肉。 #大圓肌、小圓肌、棘下肌 這三個肌群都為輔助背闊肌上拉時的力量,棘下肌也是旋轉肌群功能為手臂外旋及穩定肩關節。 #二頭肌、前臂、後三角 在將身體向上拉時,前臂、二頭肌、後三角都是輔助肌群,同時也會被訓練到,前臂影響到的握力,也能夠在引體向上的同時一起訓練到。 #中、下斜方肌 因為上拉肩胛的收縮,讓中下斜方肌也會訓練到。而上斜方肌通常是使用負重聳肩訓練。 # 胸肌、長頭三頭肌 在引體向上的動作中也會帶到胸肌,訓練到的肌群非常多,所以也稱作上半身的深蹲。   一般人的出力習慣都是使用「推力」,而引體向上鍛鍊的是「拉力」,而不是像伏地挺身般的「推力」,所以才會特別的難練。更重要的是,習者要能學會肌肉與肌肉之間的連動,並利用核心肌群的平衡與控制,如此才能做出有效的引體向上的動作。 個人以為,學會引體向上的鍛鍊方法之後,對於合氣道的幾個技法的好處: 一、抓握力的提升 要操作引體向上,一定要增強自已的抓握力道;這一部份牽涉到手指、手掌、手腕、及上臂的肌肉鍛鍊,否則將無法將全身的重量懸掛在一單槓之上。 合氣道中有很多的控制技巧,若習者的抓握力能有效提升時,技法的控制力道及操作穩定度也會一併的提升。 二、提升技法的向心力道 合氣道利用所謂的「離心力」來避開或導引對方的攻擊,並利用「向心力」來控制對手。因此有效的鍛鍊「拉力」之後,亦能提升向心力的操作。 (1) 入身摔時對於受方頭頸的向心帶動。 (2) 迴轉摔時對於受方上臂與頭頸的拉動。 (3) 四方摔時對於受方手臂及上半身的帶動 合氣道所謂的整體之力,主要就是利用關節與肌肉的協同作業來產生力

合氣道的體術~體能~間歇性高強度運動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肌耐力鍛鍊~間歇性高強度運動 合氣道習者常常被告戒的信條就是「不要用力」,因此可能會有些人會誤以為既然不要用力,就不需要鍛鍊肌力,免得只會用肌力來操作技法,而犯了練習上的忌晦。 只要是打架就不可能不會用力,雖然各門各派的技術及操作方式不同,但都是要讓自已的出力更有效率,進而達到自已理想中的果效。更何況,即使是當受方/UKE被摔來摔去,或是只是練習素振,都是一種肌耐力的鍛鍊。若看過道祖晚年時的筋肉之後,相信這種用意不用力的觀念應該會有所改變。 言歸正傳,所謂的間歇運動指的是一種「運動的訓練模式」,通過進行不同的運動組合,或是選擇同一個動作,透過短暫休息達到激烈的訓練方式。例如先做短時間的(20秒、30秒)密集無氧運動,再配合短暫休息(20秒、30秒、1分鐘…),反覆訓練就是間歇運動。 目前流行的間歇運動有兩種:HIIT以及TABATA 一、HIIT故名思議就是高強度間歇運動的英文簡稱(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二、TABATA,是由日本東京體訓大學的田畑泉(Izumi Tabata)教授在1996年提出的一種高強度間歇運動。 無論如何, TABATA屬於HIIV的其中一種,兩者之間也沒有嚴格的區別 。通常來說TABATA的運動強度,會比HIIV來得高。此外,因為強度高所以TABATA整體的操作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而HIIV則會來到20~30分鐘左右。 另外可參考多年前由美國醫療運動大學發佈的「七分鐘運動」,雖然強度較低,但為一全面性的運動參考。 間歇運動的好處是,可改善肌力、肌耐力、和心肺的功能,提高攝氧量,讓人能有更高的運動表現。而且這種訓練的另一個好處是,並不用一次挪出一兩個小時才能去做運動,而是幾乎是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10~30分鐘內的訓練。 間歇運動能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當身體對胰島素夠敏感,即使胰島素量少一點都能有效降下血糖,因此患者在持續做間歇運動一陣子之後,會發現自己的血糖狀況控制比較好。且研究發現,間歇運動訓練對減少腰圍,減少腰臀比都是有效的。雖然間歇運動的過程中選擇強度愈強的動作,減脂的效果就愈好,但飲食的控制才是王道,運動只是強化而不是根本之道。 如果進行間歇運動之後,即便在運動結束後新陳代謝仍可維持一段時間;就是說在這段時間之內,雖

合氣道的雜項~塩田合氣道

圖片
塩田剛三宗家的合氣道~塩田合氣道 眾所皆知,塩田剛三於1955年創立了養神館合氣道,可『 參考 』   養神館因有塩田剛三的神技加持,組織發展快速,日後和合氣會、岩間流合氣道並列為合氣道的三大支派。  養神館於2002年時由井上強一(INOUE Kyoichi)師範擔任館長一職;而在2007年時,井上強一師範將館長一職轉而交付給其塩田剛三的子嗣塩田泰久(Shioda Yasuhisa)之後,自已另於2010年成立合氣道親和館,後來又在2014年重新成立合氣道日心館。 井上在2007年才離開養神館沒多久,時任道場長的千田務(Tsutomu Chida)師範也離開了養神館自已成立了合氣道鍊身會,這對落在塩田泰久身上館長職務不啻為一項重大的打擊。 而天不從人願,於2012年6月15日養神館官方宣佈塩田剛三師範的子嗣塩田泰久辭去了館長的職務,而由道場長(千野進?)處理事務;但出人意外的是「養神館館長」一職也從此出缺。當然,這也可以視為對於開創者塩田剛三的敬意。 後來於2014年,塩田泰久與其子嗣塩田將太(Masahiro Shioda)共同成立了「塩田合氣道」,期待能將塩田剛三的合氣道再次發揚光大。可『 參考 』: 塩田泰久雖然是塩田剛三的宗家,但一直以來的知名度與曝光度本來就不高,再加上井上強一的風頭太健,泰久即使身為塩過的宗家,離開養神館之後似乎也失去了養神館的光環,這讓塩田泰久一直無法開創出屬於自已的合氣道局面。看看內弟子千田務的「 合氣道鍊身會 」 與安藤每夫的「 合氣道龍 」 收到滿滿的弟子還真是熱鬧,相信泰久的心裏更不是滋味。 更諷刺的是,這樣的情況下,泰久離開了父親創設的道場另立門戶之後,此時新創立的「塩田合氣道」究竟算是養神館的獨立分支?還是應該視為鹽田剛三的直傳道場?!當然,養神館是獨立的財團法人,而不是家族事業,創業的老板最後不是自已公司的老板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相較養神館的分裂,合氣會後來即使面對大外宣的要角藤平光一(1974年)的出走,以及後來岩間流齊藤仁弘的脫離(2004年),都還能穩定軍心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這要多虧老臣們的情義相挺 ,連名聲響亮的藤平光一,離開之後都不能與合氣會抗衡,自已出來能有搞頭嗎?! 話說回來,千野進師範是塩田剛三最後的內弟子,曾於2012年擔任養神館的道場長及代理館長一職。身為新世代的道場長塩田將太,特別委請千野進共

空手道的技法~流擋~和道流

圖片
空手道的流擋~和道流 大塚博紀在神道揚心流、為我流這兩種派別的柔術上頗有成就,後來跟隨船越義珍、本部朝基、摩文仁賢和學習空手道,又融合了新陰流等日本古代劍術,創立了和道流。這個流派剛創立時的名稱是「神州和道流空手術」,後來改名「和道流」。目前,和道流與松濤館流、剛柔流、糸東流,並稱為空手道的四大流派。 有趣的是,台灣也有和道流,可 『參考』 以下為和道流第三代宗家大塚博紀的演示: 看來大家對於刺拳或直拳的接手方式,合氣道與空手道之間愈來愈有類似的操作技巧~讓子彈飛。當然,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再看看和道流流祖的技法,是不是和合氣道很像? 有趣的是,合氣道的定位在那?是獨立的一門科系? 還是可以作為其它武術習者的研究所?  雖然別人可能不領情。呵   延伸閱讀 空手道的技法 ~ 流擋與入身

合氣道的體術~技法源起

圖片
合氣道的技法~源起 小林清泰師範師承久琢磨,而久琢磨為武田惣角的高徒且唯一獲免許皆傳者。 小林在大學時參加過合氣道社,並曾經向內弟子小林裕和師範學習。甚至透過久琢磨的引薦,向合氣道開祖植芝盛平、吉祥丸、藤平光一學習。同時期,也參加養神館的訓練。 以下為大東流合氣柔術琢磨會小林清泰八段師範的訪談 以上訪談的內容很多也很精采,但這裏要強調的是大東流與合氣道的差異,根據小林師範的說法如下: 「開祖是個不凡的天才,他呈現出大東流技法中最好的一面。」 「惣角過世後,開祖就是大東流最資深的老師,當然有機會能夠獨立出來並成立合氣道。」 「於1935年的演武是開祖的技法修正時期,但已有合氣道的雛型。開祖並沒有完全複製大東流的技法,並且重新整理了一~五教的體系。」   「開祖操作技法時不停的移動,他伸出手後跳出(jump out),接者就已入身(jump in)。因為他不停的移動,才能讓對手一直無法反擊,最後再將對手予以控制。大東流的做法會先架檔再予以攻擊,這之間容易產生頓點,對手因此也較容易反擊。所以大東流柔術和合氣道的技法是基於兩種不同的理念,而合氣道不僅僅是施技時機,連施技的角度也與大東流不同。」  大東流的演武 「開祖不論是正面打、斜打、單手抓,都可以回到一教,這就是開祖融合技法的理念,而不論是被打或是被抓都可以用相同的技法來反擊,這讓合氣道容易被習者理解與記憶,也更容易推廣到全世界。」 (註:有關合氣道技法的系統化整理,吉祥丸及富木謙治兩入是最大的功臣。) 「當然,「合氣」也是一項重要的元素,否則只能用蠻力來操作技法。對初學者而言,用蠻力在道場中或許可行,但在街頭的鬥毆之中卻可能做不動技法而發生危險。」 另外,小林師範也提到合氣道的特質: 「練習過合氣道的學生的身體素質很好,再學習大東流相對容易很多。」 「合氣道允許老師發展自身的特色,因為包容性強所以容易推廣。」。 最後,讓人省思的是,合氣道的習者有看到自身的優點嗎?    

合氣道的體術~揚手

圖片
合氣道的技法~揚手 第一次比較認識白川勝敏師範,是由網路上的電視節目「功夫傳奇III之決戰邊疆 - 氣合天人」所看到的。   白川勝敏與五十嵐和男、堀越春芳、石垣晴夫…等人是小林保雄師的高徒,其並於仙台市成立了合氣道神武鍊成塾, 『參考』 。 不過現在網路上更常看到的,是白川竜次師範(下稱白川)。他的父親就是白川勝敏,白川做為新世代合氣道的推廣者,在技法的演示變化上不遺餘力,因此也逐漸成為合氣道新世代習者間競相仿效的對象 。   最近白川發表了一段影片,講述他到MMA武館介紹與講解合氣道的過程。   在9分18秒左右,白川想用雙手雙手抓的方式浮起體重較重的老外,但失敗。 在11分21秒時,白川想用半立坐姿雙手雙手抓的方式浮起同一個老外,但也失敗。 要先強調的是,這裏沒有任何嘲諷的心態,純粹就觀看到的事實進行說明。 此時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技法上,合氣道的合氣與大東流的合氣究竟不同點在那裏?!就個人粗淺的認識,大東流比較著重在接觸時利用合氣揚手的破勢或是封鎖對方攻勢的效果。 圖:大東流的合氣揚手 大東流揚手破勢的應用 但從道祖的演示影片可知,合氣道較少強調接觸時的揚手破勢效果,反而有更多的流動性(移動)。道祖演示:   所以個人私擬,會不會是大東流的合氣在實戰時,若對方有學習過其它武術,或是對方試探性強,萬一操作的結果與預期不同時,已習慣利用合氣揚手或類似操作技巧的習者,反倒容易有失誤的問題(功力高強者除外)。正如白川打算用合氣揚手操作時,所面臨的窘境一樣?!更何況若對方是動態的進行抓取動作時,失敗的風險恐怕會更高。 合氣道習著的技法有沒有效不知道,但至少期待還可以繞著對手跑。 我們再回過頭看,白川勝敏師範的演示,似乎又更為簡單與質樸 。 很多習者回過頭去學習大東流的合氣,但若這樣,(撇開道祖私心的部份)道祖又何必脫離大東流自成一家呢?除了少數的內弟子之外,也沒有因為這樣就跑回去大東流。是不是我們這些後輩的習者,在學習的歷程中弄錯了方向?! 自已和師兄弟進行練習時,在固體操作下還滿能展現出果效,但在流體操作時反而讓自已顯得拙劣。(~苦笑~)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技法~源起

合氣道的體術~斜退步的逆襲

圖片
合氣道的步法~斜退步的逆襲 合氣道中的一個重點,就是不與來力相對抗,合氣道基本技法中的「轉換/同化」與「轉身」,就是利用此一原理原則下的具體實踐。 因為不與來力對抗,針對受方的抓取動作(譬如肩抓、單手單手抓、雙手單手/雙手抓),在操作一教系下,遂發展出雙方接觸時「斜退45度角」的走位方式。進一步來看,這種方式似乎就是一種先缷力,再操作的技法的最好選擇;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利用轉換同化的方式來操作時,也是一樣的操作要求。  練習固體技法時,這種斜退的方式不僅在論理上獲得支持,且在操作時也不致於有太大的困難。雖然曾經有一位在小林道場受訓的過老師提過:「合氣道沒有在後退的!」。 §問題: 在進行壓力測試的練習時,受方充滿敵意的攻勢直撲而來,沒想到上述習以為常的操作,在此時卻容易引發不良的後果;意即取方被抓的手在退步時,反而受到受方的壓迫而抬不起來,更不用說想要操作一教。 進一步來試,當受方抓取的攻勢更快更猛時,受方不僅將取方被抓的手壓下,甚至直接壓迫至取方的腹部;此時受方被逼得再後退,但受方被帶動後的身形不停,取方的手被壓迫之下完全無法施技,且讓取方的後手更可以進行第二波攻擊。 §原因 受方是故意的嗎?事實上,取方的手被壓迫無法移動,完全是因為取方退步操作的緣故,受方的身體被帶動後所形成的慣量,反而直撲取方的中心線,取方的中心線被壓制甚至造成身形受到破壞,取方所能做的只有不斷的退後而已;另一隻手恐怕也只能進行無力的反擊,但大勢已去。 有些人會利用邊退邊用後手劃圓當身(或撥手)的方式,但一來這種無力的當身毫無恫嚇的效果;其次即使這類的當身撥開了受方後手的攻擊,也無法阻擋受方前手配合身形的推壓之力。尤其若利用類似太極拳中的擠、靠的方式時,取方恐怕將毫無招架之力。 §解決方案 岩間流齊藤師範的做法,原則上是側(橫)向稍前 養神館的基本技法與岩間流的相似,在雙方接觸時進行側向的移動。 以上的討論雖然是用逆單手抓來說明,但實際上不管是順/逆單手抓,若以「退步」的方式進行壓力測試時,都會面臨同樣無法操作技法的困擾,而且順單手抓時受方的壓迫及其穿透中心線的力道恐會更加的嚴重。 如果不想使用養神館或是岩間流的方式時,還不如選用守央的方法,直接上步施以当身後再操作技法。 個人較推薦岩間流的故法,因為更能因應急迫的抓取狀況。 第一、取方至少走受方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