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富木謙治師範的武術分類看合氣道
沒想到,武術的分類與以下的問題有關.........
受方與取方間的距問題?
合氣道中的打擊問題?
合氣道中打擊時的重心變化問題?
楔子.....
不知道這個題目對不對,但是這的確是個問題? 生物界,用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區分不用的生物性質,但合氣道的武術性質又是如何呢? 一個特異的武術,非拳打為主,也非腳踢為主,究竟合氣道的切入點在那裏呢?它既不是打擊技,也不是扭打技,但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技法? 有人說,合氣道是武太極,但是太極拳終究來看也是由柔至剛的打擊技法。 根據研究,合氣道的身法與步法是劍步來的,真是奇怪,一個以赤手空拳的武術,居然是利用劍步來作為發展的基礎。更不用說的是,正面打、斜打是用「手刀」作為攻擊,而前打卻是以「握拳」的姿勢來進行相關的技法演綀。
問題.....
其實一個爭論已久的問題是,攻擊時攻擊者自身的重心變化問題。也就是說,不論是正面打、斜打或是前打時,攻擊者的重心一定要移動至前腳的部份!若對手的力的流動並未產生足夠的變化時,合氣道可能就作不下去了。 為了克服以上的缺失,這個時候合氣道中擋身問題的爭論也就浮上了抬面。因為擋身的好處有一、直接解決對手。二、破壞對手的重心。但是,如果不擋身呢?合氣道的技法就不完整了嗎? 不過,這裏暫且不討論擋身技的部份。
話說回來,有興趣的人不妨試試看,對打擊為主的攻擊者而言,除非已是到了緊要關頭時,否則不太可能出現前述的重心變化。那一種的重心變化,反倒會出現在以衝、撞為主的技法中;比如像是,肩靠技、或是頭撞技等等,還有相撲。當然,打擊技中若對手施以巨力時,或是因疲備而無力保持平衡時,才會有重心變化的情況產生。因此,合氣道這個講求和諧的武術中,似乎出現了不少令人感到矛盾的問題。
其實一個爭論已久的問題是,攻擊時攻擊者自身的重心變化問題。也就是說,不論是正面打、斜打或是前打時,攻擊者的重心一定要移動至前腳的部份!若對手的力的流動並未產生足夠的變化時,合氣道可能就作不下去了。 為了克服以上的缺失,這個時候合氣道中擋身問題的爭論也就浮上了抬面。因為擋身的好處有一、直接解決對手。二、破壞對手的重心。但是,如果不擋身呢?合氣道的技法就不完整了嗎? 不過,這裏暫且不討論擋身技的部份。
話說回來,有興趣的人不妨試試看,對打擊為主的攻擊者而言,除非已是到了緊要關頭時,否則不太可能出現前述的重心變化。那一種的重心變化,反倒會出現在以衝、撞為主的技法中;比如像是,肩靠技、或是頭撞技等等,還有相撲。當然,打擊技中若對手施以巨力時,或是因疲備而無力保持平衡時,才會有重心變化的情況產生。因此,合氣道這個講求和諧的武術中,似乎出現了不少令人感到矛盾的問題。
最獨特的是,合氣道中為數不少的處理棍(杖)、武士刀、及短刀的技法,對於通常的打擊技或是扭打技術而言,要空手處理這類的武器攻擊時,相關的技法卻又較合氣道少了許多。 另外,敵我雙方的距離問題,也是一項有趣的觀察。不同的武術有不同的考慮,譬如含有踢擊範圍(Kicking range),手擊範圍(Hand range)、纏封範圍(Trapping hand range)和扭鬥(Grappling range)範圍。雙方纏封範圍是指可以控制對方的臂肘活動,幷且可作爲從遠身踢打轉換爲埋身擒摔的橋樑,因此包括詠春的黐手(黏手)和衝拳(短打)在內。至於所謂扭鬥範圍,是指埋身可以足投擲或擒鎖對方,例如柔道和西方摔跤。而合氣道的採用的是「一刀一足的空間」,來彌補人的反應不足,因此合氣道可以處理刀、踢、手擊、與纏封範圍間所發生的問題。
不過個人以為,合氣道的技法,不論是單手抓、雙手抓,胸抓、肩抓….等等,都必須在產生扭鬥的瞬間便要加以施展,否則便會落入對手的圈套之中,或是遭到他人的圍攻。 而這一刀一足的空間問題,在道祖「武道」一書中,似乎可以發現柳生新陰流劍術的蹤影。
解惑.....
而走筆至此,合氣道的分類已呼之欲出了,請參考以下的日本武道發展圖:
參考,由志志田文明所著:合氣道教室
解惑.....
而走筆至此,合氣道的分類已呼之欲出了,請參考以下的日本武道發展圖:
富木謙治師範對合氣道的技術理論化、體系化盡了很大的心力,也影響了吉祥丸「合氣道」一書的創作。可以觀察到的是,富木師範將日本的武道由右至左地區分為:空手拳法、柔術、及劍術。空手拳法係以打、刺、踢為技術的本質;柔術則以投、壓為技術的本質;而劍術則以切刺為技術的本質。進一步看到,柔道是為了處理「扭打」時的技法,而令人感到訝異的是,合氣道的原始出發點在於為了處理「近處對手持有武器」時的技法! 根據這個發現,我們可以嘗試地回答本文一開始的問題。 合氣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處理近距的武器攻擊。 合氣道的正面打、斜打也是為了模擬武器的攻擊。 合氣道的前打,是為了模擬短刀前刺時的攻擊。 合氣道綀習時的距離,是為了模擬近距武器的攻擊。
基於上情,合氣道攻擊時的重心變化,在於攻擊者手上持有武器時,因握持出力所造成的重心轉移現象,而這個現象可以由前打一教的操作來獲得印證。當受方赤手空拳的以正拳攻擊時,取方很難因為前手在受方前臂上的滑移,來破壞受方的重心。相反地,當受方握有武器時,因手指異常出力之故(否則可能刺不進對方的體內),將導致受方攻擊時的重心向前滑出(即超出受方前腳的膝蓋位置)的現象,因此取方的帶動動作,甚或是取方對受方手臂的下壓動作,只要稍加訓綀就可以達到破壞受方重心的目的,從而進行一教的後續動作。 附帶一提的是,攻擊者既然持有武器,就不容易會同時施以武器或是拳、腳的攻擊。若再加上持有武器時的重心變化時,攻擊者很難綀成像電影中刀、槍、拳、腳同時攻擊的情況。所以,合氣道中受方看似作假的動作,實際上隱含了有效的物理效果的運用。
說到這裏,可別忘了曾經提到的「戰場效應」的問題,而在恐怖的時間壓縮之下,攻擊者不論是以拳腳或是刀劍攻擊時,都會很容易產生重心偏移的現象。 合氣道習者應該有的認識: 對付持有刀械的攻擊者時,合氣道是最好的選擇。 面臨急迫的環境時,合氣道可以發揮最大的攻效。 綀習對付持械者時,可以多利用帶動的動作,並感受力的偏移。 綀習對付空手的人,請務必配合入身、擋身服(使)用。
後記: 正面打、或是斜打用來模擬短刀的攻擊,其實已不是新鮮事了,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氣流帶動的問題。 受方真的被帶動了嗎?還是只是配合而已? 為什麼有些受方帶得動?有些受方就帶不動呢? 我想本文應該可以提供一些不同面向的解答。
22, Mar 2006 by Jame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