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木村果前輩的合氣道回憶(Kimura’s Aikido Memories)~摘記

原文摘自: < 原文 >   有興趣者可以自行參閱。 個人摘取一些較值得推敲與學習的地方作為日後學習的記錄及參考: 構え => 不要正面對著敵人,要隨時保持著『半身入身の構』並讓彼此的接觸面積最小。 <註:個人以為道祖在武道一書中的半身的角度,相較合氣會或是養神館的半身角度來得更大,道祖的上半身更趨近於「側身」的形態,合氣會或是養神館的上半身則類似於持劍的態樣。> 歩行 => 步法為足踏六方之法,屁股抬高,要像丁度歌舞伎役者走路的方式來移動。 放開你的身體(体の開き) => 要避開敵人的劍,閃躲時時不僅僅只有打開你的身体,也要入身到敵人背後的中心線;如果只是想閃開那把劍,你可能會因為閃躲的動作不足而被砍中。 合気的理念與呼吸力 => 合気就是在你和對方之間,想像著彼此有無數條無形的蜘蛛絲連繫著,彼此互相牽動,但蜘蛛絲卻砍也砍不掉;當對方想砍你的頭就同等於驅動你拿劍砍他的頭,對方想砍你的身体,就如同拉動蜘蛛絲來砍自己的身体一樣;因此,植芝老師告訴我,『當敵人想砍我的頭,你什麼也不要想,對方打面你也砍對方的頭,對方打胴你也砍對方的身体;』我當時覺得很奇怪,這樣不會變成『相打ち』的兩敗俱傷的局面嗎??老師說不會的,決定勝敗的關鍵在呼吸;掌握呼吸力的人會比對方砍的更快,贏得最後的勝利。換句話說,合気是一種對敵的技術,但最後勝負的關鍵還是在呼吸力的強弱。 面對真劍的距離 => 在遇到對手拿真劍相的狀況,如果你手上沒東西,就先抓把地上的泥土;要是對方真的砍來,你也衝上去,先把手上泥土朝對方眼睛灑去,一般人看到這情況,眼神會自然閃躲,手上的劍也會暫時失去他的正中線和攻擊性;不然不管你怎麼閃,對方的眼神和手上的劍,會一直跟著你,你根本跑不掉。  當雙方都拿真劍的時候,最好的對峙安全距離是彼此面對面距離五~六米;當雙方距離只剩一米,就是決定生死勝負的時候了。若真的在這個距離下決定勝負,勢必只能有一方倒下一方離開。因此,如果只是稽古鍛鍊,絕對不可以拿真劍出來。 先の先行=> 勝負對峙時,要比對手的氣發動前還要先動作。在對手開始動作後才反擊,就太晚了。當你開始想對手要做什麼招式、又該如何反擊的時候,對手就已經砍到你了。 呼吸力の練成=> 植芝先生早年時常對弟子說:『讓我們互相一起練習呼吸吧!!』這句話的意味是說:先生與弟子一起共同練習呼吸力

下背痛治療~ 紅繩 (Red Cord) 運動

圖片
為了找出自已左側上臀部容易酸痛的原因,因此參加了此次的治療體驗。 費用是NT$1000,一個療程下來上萬元是跑不掉。 醫院是位於民生西路的安X復診所 訓練的方式可參考以下的影片: 體驗的過程如下: ⑴ 諮詢:了解個人的生活及運動狀態、以及酸痛的部位。 ⑵ 檢測:利用不同的姿態了解患者是否有其它的疼痛,並評估患者的肌力施力狀況。 經檢測後發現,自已的臀中肌與臀大肌較為無力,因此身體利用腰及腿部的力量作為代償的表現。 ⑶ 上線:利用懸吊的方式,進一步確認上述的評估是否與上線的表線一致。 經上線後發現,自已在某一姿態之下,會有偏移或是無法平衡的現象。 ⑷ 上線訓練:利用懸吊的方式,提供患者針對特定肌群的施力訓練,以喚醒患者在日常的生活或運動時,能使用該特定的肌群以避免反覆性的酸痛,或者避免讓其它的肌群因代償的作用而導致受傷。 經上線訓練,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讓自已在特定的肌群較易感到肌肉酸痛或是無力。 ⑸ 自主性訓練:提供患者在家時的自主訓練的方式,以便能常常強化該特定肌群。治療師提供了一些方法,並告知只要一日二次即可。 感想: 當嬰兒學步時,必須要學會使用特定的肌群才能站得安穩,就像學騎自行車一樣,必須學會肌群的平衡使用,才不會歪斜或是跌倒。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忘了如何使用某一個特定的肌群,若當某一個環節發生變化時,身體就會有所謂的代償現象,長久下來就會造成代償肢體的疼痛或不適。 進一步而言,職業或是喜好運動者若反覆有或是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時,也有可能是肌群的使用不當,透過RED CORD的上線訓練,也可有效地讓運動者找回正確的肌肉運用。 另一個感想是,一般人或是會認為,保持正確的操作(運動)姿勢就會有正確的出力;但事實上,運動時的外觀相同或近似並不等於會有整正確且完整的肌肉使用;這種屬於深層的不正確的操作,輕者讓運動者無法獲得應有的效率,重者將造成運動者產生不必要的運動傷害,甚至會跟造成運動者一輩子的影響。 體驗的過程預計是45分鐘,但治療師仍不厭其煩地讓我體驗了約一個半鐘頭,感謝她的熱心與細心協助。

合氣道的體術~合氣~手部動作之操作:

圖片
Yoshihito Shibata 師範,除合氣道之外,亦曾修過習空手道、柔道、柔術…等武術。 按,手部是最常被抓取的地方之一,配合聽勁之下,被抓時手部若能有適切的反應,將可造成對方的破勢。 透過手部施力時轉動支點的轉換,便可達到控制的效果。個人以為,這樣的支點轉換,除了師範演示的前、後轉動(pitch)動作之外,手部自身的旋轉(roll/ 順、逆時針),亦是同樣的道理。 進一步而言,而施力於對方肩部時,亦能進而控制身體重心 施力於對方握持的手而控制身體重心 應用於呼吸力養成法 利用施力於對方的瞬間 小動作而有大的效果,這大概就是合氣道最迷人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