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由富木謙治師範的武術分類看合氣道

圖片
沒想到,武術的分類與以下的問題有關.........  受方與取方間的距問題?  合氣道中的打擊問題? 合氣道中打擊時的重心變化問題? 楔子..... 不知道這個題目對不對,但是這的確是個問題? 生物界,用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區分不用的生物性質,但合氣道的武術性質又是如何呢? 一個特異的武術,非拳打為主,也非腳踢為主,究竟合氣道的切入點在那裏呢?它既不是打擊技,也不是扭打技,但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技法? 有人說,合氣道是武太極,但是太極拳終究來看也是由柔至剛的打擊技法。 根據研究,合氣道的身法與步法是劍步來的,真是奇怪,一個以赤手空拳的武術,居然是利用劍步來作為發展的基礎。更不用說的是,正面打、斜打是用「手刀」作為攻擊,而前打卻是以「握拳」的姿勢來進行相關的技法演綀。 問題.....  其實一個爭論已久的問題是,攻擊時攻擊者自身的重心變化問題。也就是說,不論是正面打、斜打或是前打時,攻擊者的重心一定要移動至前腳的部份!若對手的力的流動並未產生足夠的變化時,合氣道可能就作不下去了。 為了克服以上的缺失,這個時候合氣道中擋身問題的爭論也就浮上了抬面。因為擋身的好處有一、直接解決對手。二、破壞對手的重心。但是,如果不擋身呢?合氣道的技法就不完整了嗎? 不過,這裏暫且不討論擋身技的部份。 話說回來,有興趣的人不妨試試看,對打擊為主的攻擊者而言,除非已是到了緊要關頭時,否則不太可能出現前述的重心變化。那一種的重心變化,反倒會出現在以衝、撞為主的技法中;比如像是,肩靠技、或是頭撞技等等,還有相撲。當然,打擊技中若對手施以巨力時,或是因疲備而無力保持平衡時,才會有重心變化的情況產生。因此,合氣道這個講求和諧的武術中,似乎出現了不少令人感到矛盾的問題。  最獨特的是,合氣道中為數不少的處理棍(杖)、武士刀、及短刀的技法,對於通常的打擊技或是扭打技術而言,要空手處理這類的武器攻擊時,相關的技法卻又較合氣道少了許多。 另外,敵我雙方的距離問題,也是一項有趣的觀察。不同的武術有不同的考慮,譬如含有踢擊範圍(Kicking range),手擊範圍(Hand range)、纏封範圍(Trapping hand range)和扭鬥(Grappling range)範圍。雙方纏封範圍是指可以控制對方的臂肘活動,幷且可作爲從遠身踢打轉換爲埋身擒

合氣道的體術~金井滿也(Mitsunari Kanai)師範談技術-摘譯

圖片
....就身體而言,和諧表示在每一動作皆能使用身體的全部而非部份。面對突衝時,和諧的意思在於能同時了解自身與對手,並創造出能讓對手與自身處於和諧的狀態。 Mitsunari Kanai (金井滿也師範八段) 1958進入本部道場並成為開祖的內弟子,1966年至美國開始教授合氣道,活躍於北美及英國。金井師範對居合道亦有很研究。 第一章 訓練的方法 合氣道最基本也是長期無可避免的問題,在於受方與取方間的過度妥協!譬如,很多人對於和諧(HARMONY)的概念,有著不少錯誤的詮釋。 個人以為,所謂的和諧是合氣道的中心思想,表示能與宇宙和平共存,就是同時著重於身、心兩部份而沒有任何的偏倚。就身體而言,和諧表示在每一動作皆能使用身體的全部而非部份。面對突衝時,和諧的意思在於能同時了解自身與對手,並創造出能讓對手與自身處於和諧的狀態。 和諧不是讓自已與他人相處的最低公分母,也不是創造一個無視於規則的約定,從而避免衝突並保持於一種過度輕鬆的環境之下。 此外,合氣道的和諧不是一種妥協、減小、或是稀釋相對的事物及其個別的本質,而是讓彼此相對者能夠同時地存在並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合氣道雖然適合男、女、老、少進行練習,但不表示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練習;譬如利用十分激烈的練習方式來建立武術的技巧。合氣道的呼吸方式也不表示是容易的,或是相對著重在合氣道其它方面的練習而言,習者專注在建立激烈對打技法是不重要的,或是不合理的。 這些錯誤的觀念將導致習者無法適當的使用身體進而產生強大的力量,或是吸收外來的力道。個人希望藉由身體的原則來合理的表達出所謂的「合氣道」,來取代一般合氣道家或是尋常的武術家常用的簡要解釋。 合氣道的習者必須了解生理學,以了解身體如何產生最有效及最佳的功能。修正身體的移動(動作)是判斷是否正確的唯一因素,並評估是否能使用完整且經濟有效的方式來操作身體的運動,而能合理地解釋使用一特定技法的原理原則。 使用身體的每一部份來操作某一特定的技法,有系統並有次序地操作以產生最大的力量,如此技法將可以有效的被完成,否則將導致技法無效。 習者必須了解合氣道的訓練係基於生理學的最大效率下所進行的一種不妥協的原則,因此習者必須能快速地判別是否該技法是基於上述原則所進行的訓練。錯誤地了解身體運動的有效原則將另有其它的隱寓,譬如合氣道中的摔、抓、打、突擊等特色技法將失

了解合氣道的潛力-摘譯

按,2012年七月份的aikido journal 中,由主stanley pranin 主筆的文章,摘譯出來供大家參考。 §合氣道的優點 合氣道自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普遍,由早期的師範及其後的弟子開始傳承及成長,並達到了國際性的規模。 什麼是合氣道在國外吸引人的因素呢?通常係因為它所展現的優雅技術動作所致。合氣道的道德面吸引了人們有關存活的天性,同時它獨特的技法也吸引了不喜歡暴力技術的人。 在肢體的層面,合氣道對健康確有幫助,而其中的熱身、伸展、摔跌等動作,提供了另一種健身的模式。 合氣道道場的社交性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而合氣道也讓人們有更廣泛的接受度,並且能提供較一般比賽性武術有更長久的練習機會。 § 合氣道是一種非武術的藝術 合氣道具有潛在地調和群眾的力量,使得它與一般性的武術不同;但合氣道讓人忽略它在武術上的價值,係因為它在歷史環境中的變化因素所導致。 二次大戰的戰後,日本在武術上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因此讓習者在武術的概念上做了一些的改變,使得合氣道的技術少了武術上應有的強度。 攻擊性不足 目前合氣道道場中的攻擊性不足為一普遍的現象,同時習者也沒有學習有效的攻擊態樣。如此將影響學習武術時的心態及技法的操作。若能提升時,至少可以有效減少訓練時的運動傷害。 缺少擋身及氣合 研究道祖的技法後可知,道祖在技法中亦強調擋身 ( 先發制人的攻擊 ) 及氣合 ( 戰鬥時的嘶叫聲 ) 兩項要素;即使道祖在後期也不乏展現上述的要素。 上述的兩個要素對合氣道而言是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是改變攻擊者的心態後而讓其失去平衡。即使習者操作擋身時並未能有效地攻擊到對手,但此舉也確實能夠有先取的優勢或是有干擾對手的效果。今日有不少的道場對此感到輕視,但這一歧見是對合氣道的源頭及道祖的教導有所誤解。 無法讓攻擊者破勢 ( 失去平衡 ) 攻擊性不足、缺少擋身及氣合的練習方式,將造成取方無法在第一時間讓攻擊者失去平衡。所以合氣道的練習已變成一種配合,而與真實的攻擊狀況不同。 使用蠻力並且假裝能摔出 以上所列的種種原因將造成習者草率地施技,進而轉變成為單依靠肢體力量的方式來操作技法,並提高運動傷害的風險。 所以另一個可能的狀況是,取方與受方只是單純地配合,而不是真正地操作技法。 缺少所謂的「武術」練習時,將

一位熟悉又陌生的師範~松岡春夫( HARUO MATSUOKA)訪談-摘譯

圖片
一位熟悉又陌生的師範 ~ 松岡春夫( HARUO MATSUOKA)     松岡師範可說是少數能作為席格爆發性技法UKE的人。但訪談時卻是十分的和諧與平易近人。 松岡師範16歲時在大阪參加了合氣的研習,沒想到6個月之後席格師範接手成立了天心道場。他表示,當時看到席格的技法如如此的讓人訝異,又快又流暢,因此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席格的合氣道以紮實及有效而聞名,以實用作為座右銘。席格的合氣道不管是步法或是手法,如同劍法一般的劈下,也保持上身的正直,也能發出強勁的力道。 席格強調劍法與合氣道的結合,不論是手、足或身體的動作,都與合氣道的操作相契合,避開危險並察覺對手的空門後加以反擊。 在松岡師範即將晉昇黑帶時,席格便提出要約至美國拍電影的請求。之後,席格開始訓練松岡作為UKE演示合氣道,自此松岡有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後並且快速提升了自已的實力。   上圖可見席格端坐在席上的神態。 1983年松岡決定跟隨席格開始了拍片,原本以為是短暫的情況,沒想到變成了長久的合作關係,他自已更在美國也設立了道場。參考:I KAZUCH道場   對於亂取的部份,春岡師範的看法是,取方必須隨時移動自已到一個相對受方安全的位置,才能有效的操作亂取。 以下在2003年的AIKI EXPO中,各位可以看看松岡師範精采的亂取演示,其中他並非只有在原地打轉而已。相反地,他採取了較大的移動區域,移動到「受方組」的死角以避免受方的前、後包夾,另藉由受方的彼此阻擋而保持自身的安全。                                所以可以看到,受方組一直在跑來跑去且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找攻擊的機會與空間,但師範對第一個遭遇的受方進行反擊後,又開始去找「受方組」的死角進行移動。一旦移動有困難的時候,就箝制第一個受方進行止擋受方組的攻勢。 可以對照一下席格師範的方式,那天他最後大太意了,被受方組壓到角落。反而松岡師範在演武時一直都很小心。   

2010 Christian Tissier 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Christian Tissier 為法國合氣道聯盟(French Aikido Federation FFAAA)首席 Q (問) : 您技法的廣度及優雅令人印象深刻,合氣道技法的華麗部份也是您的研究之一嗎? A (答) : 合氣道是武術的一種,技法的華麗不是它的目標。習者在肢體上雖有先天的限制,但我們希望技法在透過正確的姿勢後能夠被純淨化,以便技法在操作時能夠更精確、走位更確實及操作地更有效率。若上述的問題解決之後,技法在外人看來自然就會顯得華麗。 Q:您操作技法時總是讓人感到放鬆;事實上您在操作時也讓習者知道,若取方遭到受方的止擋時,放鬆的狀態將能讓取方有能力改變至其它的動作。 A: 不完全是這樣。個人的想法是,習者在操作技法上遭遇困難時,不應該隨意的放棄或變換其它的技法來操作。對我而言這是必須想辦法解決的事,而不是去逃避困難。我會試著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譬如改變操作角度或是姿勢,而不是將技法本身加以改變。如果我們一直逃避,逃避的理由會一直增加,最終導致該技法的留存將不會具有任何的意義。 至於有關放鬆的問題,武道的目標之一是壓抑自已心中的恐懼,因此夢想成為最強的人並沒有意義,而習者也應該要克服自身的憂慮。因此我們在合氣道的課程當中,一直強調的是如何面對被拒絕、排斥或是不互動的狀況。愈能夠克服上述的情緒,我們就愈能面對他人。所以當自已的技法能夠夠純淨化之後,我們便能面對自已並容易與他人互動,而放鬆的狀態便因此由然而生。 <註:技法的精熟才能在心態及肢體上放鬆。>  Q:您特別強調受方與取方的互動,而且受方與取方的合作才能讓雙方都獲得成長。 A:簡單來說,雙方必須要依循一定的規則而行,譬如玩網球時便不會拿出球棒來打擊。合氣道身著道服,在蹋蹋米上練習技法,這就是一個規則。透過這些制式的規則,習者才能確立技法的結構。例如,初學者剛開時透過轉身的練習可以了解中心的意義,但此時受方與取方之間並沒有交集存在。若此時受方的技法較佳時,取方便會了解學習的目標。最有趣的是,最終有一天習者可以自由地與他人練習而沒有任何的障礙。這也就是我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不管是與高、瘦、胖、矮的人,或不管是那一種武術背景下的習者,我都可以證明技法的有效性。但在達到上述的目標之前,習者還是要依循規則而行。 我很遺憾的是,有些流派的學習是非常的僵化

2010年大澤勇人(Osawa Hayato) 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 放鬆、速度及爆發力 > (2010年2月) 現為本部道場的資深師範,為大澤喜三郎師範之子。大澤師範是一個為人熱絡且說話溫柔的人,但他的技法不僅利落並具有爆發力。他認為,技法的成熟來自於嚴格遵守合氣道的基本原則。 Q(問):你認為合氣道家踏上榻榻米上的心態應該如何? A(答):個人認為應該是要對每一件事都有付出的意願。 Q: 在您的技法操作中,速度似乎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A:嗯,速度是很重要,但最重要且最根本的是要與你的對手保持連結(connection)。練習的目標在於達到技術的本質,但在練習之中我們卻常常忘了要如何使用自已的身體。習者專注在動作,卻沒有學習如何有效地(optimally)使用自已的身體,但至少我們仍可致力於態度及與對手的關係。 所以,與其說專注在速度,倒不如說讓自已的技法(action)不要有多餘的動作,並且呈現出最有效率的狀態。更要緊的是,習者在操作技法時應該要能一氣呵成(不要有任何的停頓)的施技,因此在練習時並不需要快速地操作技法。 A:您能推薦特別的方式來鍛練呼吸力(kokyu-ryoku)嗎? Q: 我認為雙手單手抓轉身法(morote kokyu-ho)及坐姿呼吸力養成法(zagi kokyu-ho)兩種都是很好的方式。雖然呼吸力有不同的方式可以鍛鍊,但習者必須思考的是要採用單方的練習?還是與對方的關連性練習?譬如,個人的放鬆及呼吸練習?還是自已在練習時將呼吸結合在技法之中,並配合對手的動作? 個別的考慮之下,最好的方式是重覆練習簡單的事,就如同在呼吸之間完成技法;但也需要掌握(跟上)對手呼吸的瞬間並且回應(reflection)對手的動作。 A:本部道場並未教導武器的現況,您有什麼看法? Q:雖然道祖在岩間道場練習武器,但道祖並沒有給予系統性的教學;事實上,並沒有任何官方的原因阻止道場不去教導武器。二代祖 (植芝 吉祥丸/, Ueshiba Kisshōmaru) 沒有相關的教導,其它的師範也只有少量及概括性的教學,因此我們無法說武器能在既有的合氣道課程中予以概括性的傳達。或許,未教導武器的目的可以讓合氣道的傳播予以簡化,但這一點我無法確定… A:不過您仍然建議習者學習傳統武器嗎? Q:是的,尤其是奪劍、奪杖的訓練、以及劍對劍、杖對杖的對練也是訓

合氣道必須了解 ATTERU 與 KI -摘譯

了解匹配(Atteru)與氣(Ki) BY ROBERT HOUSE 個人有幸待在遠藤征四郎身邊達七年之久。當時個人在晉昇二段時正在撰寫一篇文章,其中在於討論合氣道習者的心態問題。遠藤師範同意個人的觀點,表示其它武術架擋與打擊的方式將會妨礙合氣道習者流動性的移動。除此之外,他更表示匹配(atteru)是合氣道中最重要的部份。 註:Atteru在英文的翻譯中為matching 或是 meeting。與Awase(同化)的意義不同。個人暫譯為「匹配」。 個人花了一個小時與師範討論這一個不常見的日文,而他的第一個解釋為「壓力」。他要求我緊握他的手腕,然後一個揚手之後我便向後退了幾步。師範說,你的「匹配」還沒有準備好,又叫我重新試了一次。 師範接著說,「匹配」並不是肌力的表現,也不是像石頭一樣的固定不動。由中心點產生的氣的流動,進一步形成了「匹配」的壓力,而當我們利用身體的中心產生足夠的匹配時,我們的身體就可以以該中心體進行旋轉或是移動到不同的方向。 當我抓住了師範的手腕時,我們兩人的能量將會產生衝撞,因此一個新的第三個方向將會在力量的交會之處產生。雖然師範手臂的氣的流動的方向不斷改變,而他的中心將不斷地向前移動並產生匹配。氣的流動由師範的指尖發出並向下向外地延伸,而師範的手臂卻仍受匹配之壓力而置於身體前方。 當師範的氣不斷流出的同時,師範的中心再一次移動到兩人氣交會流出的地方,而藉由師範臀部所發出的匹配,更造成我的摔出。 匹配能多藉著人的心與身體來完成,因此它也可以被稱之為殘心。而個人可以看到也可能感覺到師範的心思一直專注在對手身上。以斜打入身摔為例,師範一開始便向後退去,但我卻感覺他的一部份一直在對我施加壓力;師範看起來像是朝著斜打的手刀迎了過去,但一接觸的同時便向後移動重心,並導引受方的手刀向上移動,從而失去重心而摔出。 保持產生匹配的概念,就如同受方配合取方的施技一樣,如此將可感覺每一隻技法的匹配。大部份的人(受方)都想對取方的施技作出反應,但這種方式並不能改善習者的技法與護身的技巧。受方要作的是配合取方的匹配,並且自然地分離(即摔出)。這就像是慧星進入行星軌道後再脫離既有軌道的情況一樣。能量的移動係受到了重力的影響,其結果是對能量的遭遇產生新的移動方向。 另一方面,受方

合氣道由基本至進階技術的進步過程

圖片
....基本技術的進展輪廓係基於對身體動作機制有良好與實質性的了解,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運動來建立力量..... 而對進階技術而言,係基於「合氣」來作為肢體與能量的交互反應....  合氣道由基本至進階技術的進步  合氣道引人困擾的是基本與進階技術間的關係。合氣道的習者可以看到,當開祖被多數的攻擊者所圍繞時,攻擊者無法近身接觸或是接觸後便立即飛出的景像。 有趣的事,卻都沒有一致性的觀點來說明開祖是如何做到他所謂的合氣道。在不同派別的合氣道之中,以及不同團體的老師之中,甚至那些直接受開祖教導的弟子們,對合氣道如何由基本演進至進階層次的技術,也都沒有相同的論述。 對於一些老師們來說,「進階的合氣道」與基本的技術十分的接近,只是更流暢、更不費力、像水一般地流動並能一個技法接著另一個技法地操作。由於這種模式並沒有失去既有的型式,因此與開祖的演示也有顯著的不同。 另一些老師們則似乎認為,開祖八十歲時的技法才能代表合氣道的精髓,並試圖學習開祖的無型之技。著重在能量的轉換,肢體或精神層面的建立,而非著重在良好的體術。 事實上,也有一些人認為強力的肢體訓練有違開祖所欲表達的意圖。 問題在於合氣道對於開祖而言是一種過程並且持續到他過世為止。那些想要擷取開祖特定時期的生活並稱之為正統合氣道的作法,其實是未能了解合氣道於特定時間所賴以為創建的基本。他們忽略了開祖在該時期之後的任何建樹,而那些卻代表著開祖數十載的訓練所得。這樣的認知,只能代表個人的喜好與否,並不意味著有任何特別具有說服力的理由。 另一方面,那些直接跳到開祖的無型之技的習者,雖然試圖去了解但終究無法了解合氣道賴以維持的根本。不過我從未遇過任何人在沒有努力的肢體訓練之下便可以達到飄逸的境界。即使將其自身的了解傳遞給習者,而想要免除習者遭遇同樣訓練過程的辛苦時,也終究要面臨完全失敗的命運!若勉強為之,則將造成習者的動作華而不實,失去了原有的意圖,也無法在該層級上表現出應有的技法。 基本技術的進展輪廓係基於對身體動作機制有良好與實質性的了解,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運動來建立力量,知道如何利用對手的力量而不會產生衝突。而對進階技術而言,係基於「合氣」來作為肢體與能量的交互反應;此時肢體逐漸地被心理所影響,而技法在肢體的展現也愈來愈少,並且在行動之中有更多的原理原則運用時,合氣道的習者應被允許看到由基本至進階的不同步驟與變

2003年阿部醒石(Abe Seiseki)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當大本教的王仁三郎在1924年要去蒙古的時候,他便要求開祖與其同行。但事實上開祖去蒙古的主要原因在於... 阿部醒石師範向開祖合氣道的學生,亦是開祖的書法老師。雖然是合氣會八段師範,但卻曾被開祖口頭授與十段的資格。阿部師範看出合氣道與淨化的方式與書法的練習相同,因此便投入開祖門下;而這也是開祖向阿部師範開始學習書法的原因。 開祖晚期十年左右,一個月大約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與阿部師範同住。 當大本教的王仁三郎在1924年要去蒙古的時候,他便要求開祖與其同行。 但事實上開祖去蒙古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習中國的武術(就是現在熟知的太極拳)。自此之後他便試著強化合氣道的技法 。我認為開祖是位具有遠見的人物,事實上他去那邊的確增長了不少的見識。 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是學習有關書法的技巧,而第二次時我便想多了解一下大陸的武術以及太極拳。到了那邊,我告訴他們我除了練習書法之外還有練習合氣道;此時一個聽眾上來告訴我他自小就學習太極,並且向我演示一個與街頭不同的太極技法,而且我發現它與合氣道的特殊技法完全相同。信念之所以能傳遞至受方,是基於正確的施技。首先是瞬時的合氣道技法,其次是當你的手被對方捉住時,雙方是處於一種震動下的調和狀態。因為合氣道的技法是螺旋及扭曲的,所以它是一種強而非靜止的技法。當對手捉住你時,利用精神與螺旋的方式予以反擊,並直通對手的胃。換句話說,可以攻擊對手的橫隔膜。 合氣道與體操不同,合氣道是攻擊對手的重心,且利用合氣道可以攻擊至橫隔膜。此時對手的痛楚將與你及對手的呼吸形成調和。但這種技法是十分的困難。 雖然我們可以分辨出開祖的每一個動作,但每當我們抓住開祖要攻擊他時,卻一直無法成功。初學者經常以蠻力並以手指尖來抓取對手,這樣才能獲得強而有力的抓取動作,但他必須打破這種既有的觀念,而必須將力道留在最後。一個十分強而有力的人雖然可以輕易地抓破玻璃杯,但是施力的同時心中卻充滿了恐懼;直到他可以確實的控制所發出的力道之後才能停止。因此,不論是拿起木劍、真劍我們都必須要了解其中抓取力道的差異性。 當我向開祖學習技法時,我會聽到「揮動木劍」的叫聲;如果我犯了錯誤時,結果將會是十分地危險。 開祖由他日常的生活中來教導我,而當我問他最困難的信條是什麼時,他會說水的信條(MITZUNOGYOU)。而我們在北海道練習水的信條時,我們便會花一整天的時間來打破

2005年遠藤征四郎(ENDO SEISHIRO)訪談-摘譯

圖片
...在練習自由技法時,我決定不再使用任何的力道,或是所需的足夠力量。當我碰到對手時,我將會去省查是否會與對手產生衝突.... 遠藤師範目前為合氣會八段師範。 老子說柔能克剛,而當人能達到這一境界時便能與對手的氣相應合,因此便能駕御氣的流動。為了達到這個境界,我的首要目標便是儘可能地以柔軟的方式練習,以便能消除自我的意識。 在練習的時候,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消除力量與緊張,放鬆肩膀與手臂的力道。然而並沒有人教導我們要如何地使用身體或是我們應該要如何做才能達到那種內在的境界? 30年前山口清吾師範告訴我說,把力量放在丹田並且保持腳步輕盈。而當我知道鍵藏粟(Awa Kenzo)禪師教導奧根海瑞格 (Eugen Herrigel)將所有的力量放在丹田,並且以你的精神力量來吸引時我便曉然大悟,原來大家都反覆地在談論同樣一件事。為了進行不用力的練習,則必須去除自我的意識,直到現在我仍然不斷的嘗試錯誤。 剛開始的時候,我只練習一教,並且長達六個月的時間。之後,我便開始練習單一的技法至少三十分鐘到一小時。我在法國的時候,我和三百位參加講習的每一個人都練習過同一支技法。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得動作或許笨拙,但經過不斷的練習之後自然會產生一種律動,我的動作也變得流暢;同時,我也幾乎忘了我自已正在操作的技法為何?當我面對對手時,他一移動我也自然地跟著動作。此外,我變得較能看到自已,我不禁思考這是否是無心與放鬆的表現?!這不禁讓我入迷了起來。 當我不論去到那裏,我都持續地以上述的方式練習;而在數年之後技法是否有用的思考已不再出現,只要碰到對手時,對手的重心自然地就會瓦解。我的氣十分地集中,而我的身體運動卻十分地柔順與輕盈。自此之後,我開始查驗我自已對於身體、手臂、腳步的運用是否適中。 在練習自由技法時,我決定不再使用任何的力道,或是所需的足夠力量。當我碰到對手時,我將會去省查是否會與對手產生衝突。若我的對手抵抗時,我接受並且重新評估這種反應的感覺,並且改變我的動作以調適這種反應,然後我將它化為自已的動作。如此,當我愈能放鬆時,我就愈能感受到對手的氣,並對其做出適合的反應。 練習的時候,習者需要排除技法是否有用的思緒,不管是受方還是取方都只要持續地且正確地練習。因為習者必須歷經守、破、離三個階段:在守的時候必須不斷的練習正確的形式並遵守紀律,如此身體才會不斷地自動

1998年山田嘉光(YOSHIMITSU YAMADA) 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較隨和的習者容易被藤平師範的方式所吸引,畢竟他的方式不需要太努力的練習與磨鍊。雖然如此,藤平師範仍然有很多吸引人的優點... 山田嘉光(YOSHIMITSU YAMADA) 八段師範1998年訪談 TADASHI ABE 師範是開祖早期的內弟子之一,由於他是我的親戚所以我才有機會也成為開祖的內弟子。 我作過藤平光一師範的受方,這對有些人而言是有點困難的事,原因是在課堂上我能夠說一些英文。尤其是在藤平師範私人的授課幫忙。 藤平師範不幸的是,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然而他是一個不可置信的人。他有強烈的個人性格,是一個好的受方,具有包容心,是一個與道祖(註:應為二代祖)的低調與安靜截然不同。藤平師範喜歡飲酒,也可以與他談論任何的事,所以如果你是年輕一輩的人一定會為之吸引。尤其,他從夏威夷回來之後,常常身著夏夷衫,擦抹搶龍水,喝威士忌就像喝水一樣,身邊更不乏女人的圍繞;這一切這我們這些窮小子(內弟子)而言都實實在在地感到印象深刻。 早期我在美國駐紮在日本東京周圍的軍事基地授課,藉此也讓本部道場賺了不少的錢。那時一碗拉麵大約是25元日幣,而我們向美軍收費是每人每範2500日幣。所以那時候內弟子們多在外授課,甚少聚在一起吃飯。只有在有人贊助時,我們在可能同時在一個地方聚在一起。 而在合氣會已經有了美國東岸的分支之後,藤平師範便脫離了合氣會。他帶走了不少師範,尤其是那些來自他故鄉並接受他教導的直屬學生。 就某方面而言,我痛恨發生這種分裂,我不知道為何藤平師範要改變對合氣會的心意,然而他實在是一個好的領袖,具有領導力,具有強烈與正面的性格。他對任何事都是十分的直率,但他卻又是一個善良與容易相處的人。但就另一方面而言,這也也是一個正面的改變,更淨化了合氣道的自有技法,使得我們得以明白我們現在應該教導的東西是什麼。 你也知道,藤平師範那些人強調的多是在不可彎折的手,除了氣外還是氣。他強調了太多的哲理,但卻缺乏足夠的基本技法。所以這對合氣會而言不啻為一項好事。後來五月女貢師範的離開也是一樣的道理(註:五月師範自1975年離開,但在1988年後又為合氣會所認可)。 我與藤平師範之間有很深的情誼,雖然他認為我會跟隨他一起離開,但我仍尊敬地拒絕了他的提議,並且依然認為他是我的老師。我覺得如果我只是一個人的話,我會跟隨他,但我對自已的學生仍然負有責任。 較隨和的習者容易被

Thomas H Makiyama 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夏威夷的課程當中有很多體型高大的人....萬一他們抵抗我的技法時,我又將會如何呢?.... Thomas H Makiyama 師範訪談 1928年生於夏威夷,學習過柔道、柔術及空手道,包括合氣道共具有55年的武術經驗。 1948年與鹽田剛三師範熟識,後來成為養神館的海外指導。 1977年授與合氣道八段。 1980年創立警術會合氣道(Keijutsukaia Aikido)。 警術會合氣道的原理原則是:適當的距離、圓形的運動。 人被教導維持自我的協調與平衡,以控制自身利用臀部進行運動,並且利用下半身來維持身體的重心。當受方推或拉時,只要施以同向之力並給與適當的導引,即可破壞對方的平衡。 而圓形的運動可以有效地擾亂對手的平衡運動,並遭遇最小的阻抗。當取方引導受方之力並導回受方施力的路徑,透過圓形的運動便可以很容易讓受方跌蹼而出。但需注意的是受方與取方必須維持一適當的距離。 (註:這與鹽田師範的名言「來則迎,去則送」相互地輝映!) 因為我具有柔道以及柔術的背景,所以我學習合氣道是很容易的事。 即使是愚笨的人只要學習得夠久時,亦可以了解合氣道的身體部份,但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層面。我們所要學習的不僅是身體的部份,還要了解為何它能夠有用?用你的身體去學習,但卻是一件長久的過程。 (註:對我們這些資質弩頓的人而言,真是一個福音!) 我學習每一件有關硬( hard) 的部份,後來花了許多的心力轉換成軟 (soft) 的部份。當我回到夏威夷之後,我才發現有些事並不是正確的。 尤其,夏威夷的課程中有很多體型高大的人,譬如警察或是其它類的人物都來學習合氣道。我雖然可以利用自已所學的技法制服他們,但我深刻地體認到應該有更容易的方法來處理這些高頭大馬的傢伙,而且必須不用花費到許多的氣力! 同時我也體認到,萬一他們抵抗我的技法時,我又將會如何呢? (註:藤平光一師範,也是在夏威夷獲得自已技法的印證!) 很多的合氣道教授之中,必須花費許多的氣力,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受方通常不會抵抗取方的技法,因此常常很多的受方在技法未施予之前便已自已完成技法。這件事若在我的課程中出現時,我將會十分的生氣! (註:這表示受方也是要努力學習人) 我跟鹽田剛三師範是很好的朋友,而且我還幫助他有關養神館的海外拓展事宜超過二十年的時間。 我認為我教導的合氣道與其它人的不同點在於不施以大的力道去

George S. Ledyard 師範談擋身技-摘譯

圖片
..由經驗中知道若無擋身技的使用時,任何有經驗的攻擊者將會打垮合氣道的技法.... 若是在道場外時,就有必要對合氣道的運用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 合氣道中擋身技的使用目的 George S. Ledyard 師範自1976年起向五月女貢修習合氣道。並受到了池田裕、William Gleason, Mary Heiny and Tom Read 等師範的影響。並且是Defensive Tactics Options™ (警察與保安人員的訓練)的創辦人。他認為合氣道應同時包括了精神與武術鍛鍊。他前修習過Kobudo, Iaido, Filipino martial arts and Systema,並且導入了徒手技之中。 擋身技或是擊打技的操作方式在合氣道之中並沒有被良好的保存,甚至還產生了一些衝突的現象。 五月女貢師範則已清楚地表達,擋身技是開祖的教示並且是練習的核心項目。然而一些師範仍表達合氣道之中並沒有打擊技的存在,他們相信合氣道和平的訴求將會因為擋身技的操作而喪失。可是那些保存武術完整性者由經驗中知道,若無擋身技的使用時,任何有經驗的攻擊者將會打垮合氣道的技法。即使那些認為合氣道中具有擋身技是超合宜的人來說,也未必能有系統的意識到擋身技在合氣道中真實且多樣的使用面貌。 合氣道擋身技的操作本身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得以呈現, 一、 擊打本身即是技法之一。 二、 藉由擊打的方式以便進行其它的技法。 三、 非擊之擊。 使用擋身技有如技法本身一般,換句話說利用此方式可以直接終止衝突而無需任何其它額外的技法,是一種破壞身體機能的方法。擊打的方式可由打擊致命的器官,及設計擊打特定的肢體目標,使得對手無力再戰。 利用擋身技來終止衝突的方式對戰後的合氣道家而言並不熟悉,然而當時大部份的習者因曾接受其它武術的訓練,故都具有這一方面的知識。不過,由於合氣道強調的是非武力之技,因此擊打的方式被認為是合氣道中最後的選擇。此外,由於合氣道的理念是為了終止紛爭而不去造成他人嚴重的傷害,因此擋身技在合氣道的訓練之中也就不再那麼地強調了。 若當擋身技使用在非致命性操作時,它具有以下兩種面貌:一是造成攻擊者的疼痛(包括傷害性與非傷害性),而讓攻擊者產生了「抵抗能量」的轉換。且由於攻擊者勢必轉換他的注意力,因此使得攻擊者的氣專注在疼痛之處而無力抵抗,進而讓取方的技法順利的操作完成。此

1994年菅野誠一(SUGANO SEIICHI) 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正如同開祖所說,合氣道並不是固定不變。 由於合氣道係因為每一個個體的研究與追求,所以才有那麼多不同型態的合氣道出現! SUGANO SEIICHI (菅野誠一) 師範目前為合氣會八段師範,在1959年時成為開祖的內弟子。1965年菅野師範被派去雪黎教導合氣道約十五年的時間,隨後也在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地教授,目前在紐約教導合氣道。 菅野師範的銘言是”要品質而不是要數量” 這不僅適用於合氣道的技法也適合一般人作為座右銘。   我的自我訓練隨著年紀的增長與累積的練習而有所變化,而我的認知也是逐漸地改變。同樣地其它的師範也是依據他們自身的經驗與想法而有各自的見解。開祖曾說,25歲之前應該接受嚴格的訓練,並著重在體術的練習,使得自已能夠成長與茁壯。到了30歲的時候,習者則應配合自已的經驗來擴展自已對技法的了解。也就是說,合氣道不是有計畫的改變而是不斷的演進,而你的演進方式則與你的老師有很大的關係。 對我個人而言,我目前隨著對技法的了解與經驗的成長,使得我與十年或是二十年以前的認知已經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大家即使由外表看來我的技法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但不代表我的內在思考方向沒有改變。甚至或許我對於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有更好的了解與解釋。  [ 註:合氣道是演進而來了,此點與HENRY師範的說法相同。]  我的一位歐洲學生說我的技法很難被學生模仿,這並不是因為我教的技法有多困難,而在於我的教學方式讓他感到困惑。由於我不喜歡指揮他人,所以對他人而言也不容易模仿我的模式。 教導學生時我喜歡讓他們具有自發性,因此即使同一天的課程也可能會在不同節課時出現不同的教法與動作。正如同開祖所說,合氣道並不是固定不變。由於合氣道係因為每一個個體的研究與追求,所以才有那麼多不同型態的合氣道出現! 現在有些老師會說因為開祖如何操作,所以我們也必須這麼地操作技法。其實原因是開祖係利用他的宗教觀來解釋合氣道,但他並沒有要求你加入他所信奉的宗教。當開祖透過他的宗教達到某一心理狀態時,這種感覺即是他所認為的合氣道。 因為我們不是相同的宗教,所以我們必須利用其它的方式來詮釋開祖的教導。正因如此,有些人利用禪修或是瑜珈來進行體悟,並希望藉由此一方式來詮釋合氣道。但若人們沒有一個共同的認知與了解時,將很難對其它人進行等同的描敘。 我曾在本部道場外使用空手道的擊打板(makiwara)進行練習,

1995年藤平光一(Koichi Tohei)師範訪談-摘譯

圖片
我之所以向開祖學習合氣道,是因為他是一個能真實掌握放鬆之術的人。因為他能放鬆所以才能產生那麼大的力量...... 藤平師範是唯一開祖授與十段的師範。 我從未做過任何神秘的事,正如同大家所談及的氣也是一樣毫無神秘之處。但是,在開祖的言談之下,卻表現出神秘之處。 我之所以向開祖學習合氣道,是因為他是一個能真實掌握放鬆之術的人。因為他能放鬆所以才能產生那麼大的力量。說實在話,除此之外我並沒有聽從他大部份的訓示。 有關開祖可以即時移動,或是拔起一棵直徑十公分的松樹等等的傳言,我都一再強調那些事都只是一個神話,可惜有許多人都聽不進去。我長久跟在開祖身旁,我可以告訴大家開祖並沒有任何的超能力之處。   我小時候身體不好,所以父親帶我去學習柔道。隨後的失敗讓我轉去學習坐禪(seated Zen)以及淨化(misogi), 我誓言要找回失去的力量,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個時期合氣道也是訓練的一部份,而我專注於讓自已的身體強壯,沒想到困擾我已久的腹膜炎卻因此不葯而癒。雖然我的感想是不明確的,但我確實的知道精神可以刺激身體,因此保守自已的心便顯得十分的重要。 身體的疾病還可以忍受,但是決不能讓疾病影響(延伸)到自已的心或是氣。反過來說,如果心理是健康的,身體也會跟隨著心裏的狀況。 復原之後我回到了柔道場,但我覺得自已無法提起任何的熱誠。因為柔道強調在先的是身體的狀況。另一個原因是,雖然才離開了兩年,但從前的柔道夥伴大多已經提升到三或四段的程度,因此也遠勝於我(兩段)的技巧,並且可以把我給摔來摔去。為了都加自已的力量,我開始踢家中的樑柱練習。沒想到經過幾星期的練習之後,我感覺到自已的腳就好像手一樣的靈活與迅速。回到道場之後,我發覺柔道場上已經沒有人能把我摔倒。 我在1940造訪開祖時,剛好開祖不在所以我便向一位內弟子求教什麼時合氣道。那位內弟子對我展示了二教,我感到十分的疼痛,但我隨及以另外一隻手回擊,那名內弟子便退了下去。我心裏想,如果這就是合氣道那就算了。 開祖回來看了我的介紹信之後,便召來一位內弟子示範合氣道的技法,但我總覺得這一些演練假假的。此時,開祖叫我來試試,我很訝異的是開祖摔我的時候是那麼地平順與迅速,讓人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當下我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因此就請求入學學習。 剛開始時我搞不清楚狀況,而且連高中生都可能把我摔倒。而當我愈用力抓取他人時,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