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受洗 vs 受聖靈 (摘記)

使徒行傳十九1-7 1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 2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 3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 4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 5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6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豫言。 7一共約有十二個人。 §內容 發生在以弗所的幾個門徒身上的事件,乃屬非比尋常的事,他們既被稱為門徒,又怎會連聖靈都未曾聽過的呢(十九2)?他們聆聽保羅的講解及按手後「就說方言、又說豫言」(十九6b)。 這是否如傳統靈恩派持守的「兩階段歸主」立場:第一階段是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工作分為認識福音,願意悔改歸正;第二階段是要領受聖靈的洗,外顯的標記是說方言。抑或是這幾位門徒根本就不是基督徒,要透過保羅的傳道工作,相信後同時受洗及得著聖靈的洗? 要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深入了解保羅與幾位門徒的對話。保羅問了他們兩個問題,也得到他們的答覆。保羅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十九2a) ?他們的回答是:「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十九2b)。 保羅的問題是將信主和聖靈結合在一起,意即是信耶穌的人,就必有聖靈進入他們的生命中。 但奇怪的是那幾位門徒竟然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的教訓。「賜下來」三個字是為使句子更通順易懂而加上去的翻譯。原文只是「也未曾聽見有聖靈」。這裡並非說這群施洗約翰的門生從未聽過聖靈的事,因為舊約也有多處提及聖靈的真理;況且施洗約翰也常提到聖靈的來臨(參路三15-16),並曾說那將要來的基督,要用聖靈為他們施洗。因此, 路加的意思是他們仍未聽到聖靈已經降臨的事。 按照羅馬版圖的遼闊及初世紀資訊傳遞的緩慢,仍未聽到五旬節後的信息,即聖靈降臨的事,並非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保羅的第二個問題是「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十九3a)? 保羅將聖靈與洗禮相連在一起,因為他假設受了洗的信徒自然也受了聖靈,正如彼得在第二章的信息中所教導的(二38-39)。一個相信耶穌又受了水禮的信徒必定也受了聖靈 。約翰的門生回答說他們所受的只是約翰悔改的洗禮(參十九3b),而約翰一貫的信息都是指向耶穌基督,並要求跟隨的人接受那將要來的耶穌(參路...

空手道的技法~流擋與入身

圖片
空手道的技法~流擋與入身 井上派系東流慶心會,流自於琉球空手道,其宗家為井上慶身(Inoue Yoshimi),可『 參考 』: 東流慶心會在台灣也有支部,可『 參考 』 有關流擋與入身的部份,我們來看看井上的演示:   井上表示,單手架擋是為了初級者所設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單手架檔恐無法有效地阻擋對方強而有力的攻擊。我方若使用雙手在身體的中心線時,前手能快的攔截或改變攻擊方向,而後手亦更能有效地偏移攻勢。這種流檔與入身的方式,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各式擊打甚至踢擊。  我們也可以看到井上宗家的教學演示中有不少類似合氣道的技法  打擊技雖不是合氣道的長項,但以上的應用合氣道習者更有機會可以學得更好。  另外需注意的是,井上的介紹的技法,並沒有處理「連擊」的問題。影片中在4’30”左右時,井上一直強調「only one chance」,當對方接連打出二拳,而井上連退了二次並說「it’s finished」。所以個人推測,井上認為當敵人一動手之際我方就要立即進行動作,我方片刻都不能等,敵人才無法反應,因此才不需要針對「連擊」進行討論。  這讓我又想起西尾昭二師範的名言:「合氣道的勝負就在雙方一接觸的當下!」 小小的感想如下:  # 合氣道中永遠不缺技法,只是缺少有效的練習。  # 實用的技法通常都是簡單的技法,為了練習、提升習者興趣或是演武時技法才會複雜化。  # 情境的練習到那,能力才會到那,其它的都是假像(想)。  # 對呼吸摔的使用,不要想太多,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小林保雄真心話大冒險」的討論。  延伸閱讀:  空手道的入身之技  合氣道的接手~流擋 小林保雄2005年真心話大冒險 小林保雄2018年真心話大冒險(一)  

傳武的發勁練習

圖片
傳武的發勁練習 鶴拳的甩手功法,又稱「水肢」,如下影片所示。 不管是那一家的鶴拳,這類的方式或是名稱都不太相同,但原理原則應該都很類似。 另有人演示鶴拳的三種發力方式 巧合的是,我們雖然不得而知鶴拳各種發力方式的心法,但以上的方式和太極拳名家田金龍師父的三搖三擺在手法上確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有點離題了…… 有一位合氣道的師弟練過太極拳、太極導引之類的功夫,所以雙臂發勁時,他人若使力打上去反而自已會受到反震之力而感到疼痛。譬如,他打對方時,對方若硬接的話就可能會承受不住。練習的初階方式,就是對方的右前臂對撞自已的右前臂,然後雙方輪流地使勁對撞。 雖然這種方式我在學生時就知道了,只是從來也不以為意。無論如何,之前我和他曾經試過一次,剛開始不覺得,撞了幾下之後對方上了勁,還真讓我覺得力貫筋骨,讓我的前臂開始覺得隱隱做痛。 最近碰巧從網路上知道「水肢」的功夫,自已每天早上起床後就依樣劃葫蘆地隨意甩個十幾下作為熱身,這樣的方式大概已持續了半年左右。心中沒有其它的想法,反正就是熱熱身而已。 前一陣子師弟對別人講解手臂上勁的功夫時,我剛好也站在旁邊,他又讓我配合並和他的手臂對撞;撞了幾下之後,沒想到自已居然還耐得住;雙方繼續撞下去,不經意之下居然讓我覺得游刃有餘,而且感覺上還能使更大的勁繼續下去。當時我心裏的確感到有些訝異,後來想想,難不成就是「水肢」的功效!?當然,也許是師弟承讓,但我覺得他本以為我會主動停下,沒料到我似乎沒有要停的意思,所以最後還是由他叫停。 網路更有人聲稱,雙手弄濕沾水之後再練這招「水肢」,向前甩直到甩到手乾,可以練出強大的破壞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呵。 話說合氣道的習者適合利用傳武的發勁練習嗎?有機會時,再看看有沒有什麼亮點可以聊聊?!

民數記中的除污水(轉摘)

民數記十九章1-10節講到經過特別的程序,備妥紅母牛灰。11-22節才說明紅母牛灰的用途,乃是要作成除污水,好潔淨接獨死屍者。以下分三點來說明: · 除污水的必要: 所有禮儀上的不潔,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死亡。不但必須要將過世者盡快埋葬在營外,連接觸死屍的人都算作不潔淨,必須妥善處理,否則不得接近會幕。11節首先講到「摸到任何人死屍的,必不潔淨七天」。這「不潔」(ṭāmē’)和利未記十一章至十五章所提到的「不潔」(ṭāmē’)相同, 均指禮儀上不潔,與道德的罪無關 。然而這不潔不會因為時間到了就自動消除,他不但要在第三天及第七天潔淨自己,還必須用「除污水」灑在他身上,否則仍舊算為不潔淨。 · 除污水的對象: 所有接觸到死屍的人都算作「不潔」(ṭāmē’)。又分室內及戶外。若有人在帳棚內過世,進入帳棚或在裡面的所有人都算作不潔(ṭāmē’),連其中所有敞開未加蓋的器皿也都算作不潔。若有人在戶外身亡,不論是被人謀殺,或自我倒斃,已逝者的屍體、骸骨,甚至墳墓,任何人只要接觸到這些,都算是不潔(ṭāmē’),要用除污水來潔淨。 · 除污水的使用: (1)首先是調製「除污水」(mê nîdâ)。要把紅母牛焚化所產生的灰放在器皿中,加上活水,即從活水泉或河流中取來的水,而非水缸中的水。(2)其次要由一位潔淨的人(’îš ṭāhôr,未必是祭司),用牛至草蘸在調好的除污水中,把水灑在不潔的人或物件之上。時間是第三天及第七天。第三天是開始潔淨,第七天則是完成潔淨。因接觸死屍而不潔的人,就因此得著潔淨了。 其它說明: 神預備紅母牛灰調製除污水,不是為死者,而是為接觸到死屍的人。不是為過去,而是為將來。不是為少數人,而為所有人,且不分有意或無意,個人或群體。 死亡所造成的不潔有傳染性,然而藉著除污水就可把這不潔除去。

合氣道的劍杖~千葉和雄師範系統

圖片
合氣道的劍杖~千葉和雄師範系統 千葉和雄(Kazuo Chiba)師範是1950年代的內弟子之一。這個時期有不少我們較為有名的內弟子,至少包括西尾昭二、山口清吾、田村信喜、阿部醒石…等人,還有台灣合氣道界最熟悉的小林保雄。 千葉師範約在1980年左右赴美,於2015年過世。早、中期的時間,千葉師範的教學聽說十分的暴力,因此常常有人在練習時而受傷。 千葉師範的訪談十分有趣,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參考』 言歸正傳,這裏我們要看的是Mr. Mihaly Dobroka 所演示的千葉師範的合氣劍系統                               這四種基本操作,用個人理解後的中文註記(非翻譯便於記憶用)如下: (1)Nagaishi Uchi→ 受流打 (2)Suri Otoshi, → 上引落劍 (3)Uchi Otoshi → 上引落打(人) (4)Suri Age. → 斜上擦 除了廣為人知的受流打之外,個人認為其中最好用的是Suri Age,除了可以應對敵方的正面砍劈及斜砍之外,也不要忘記可應對劍前刺的攻擊。所以一般的習者,至少建議應該學會前述(1)、(4)的兩種技巧,應敵時才不會手忙腳亂。習者更不要忘了劍杖一體的適用性。 至於屬(2)、(3)的「上引落」技法,對於 凡夫俗子   一般人來說真得不容易學習。若對手的來勢凶凶,或是對手有練過劍道、或是學過其它的武器技巧時,在「有限的應對時間」與「凶猛的力道」的壓縮下,習者恐怕很難把「上引落」拿來運用。大家可以看看劍道比賽的情況,就能明白個人表達的情境,還不如直接回過頭來使用受流打(1)或斜上擦(4)。 延伸閱讀: 合氣劍杖的應用

下背痛治療~鬆筋療法

圖片
下背痛治療~鬆筋療法 雖然去板橋進行過兩次的撥筋治療,感覺上也比治療前好了不少,但就是沒有讓人覺得有愈來愈好的感覺。當然自已也知道,這樣的筋骨問題恐怕無法斷根,但有機會時心裏總是希望能獲得更大的改善。相信有經歷過長期筋骨問題的人,一定能理解我的心聲。 那天和內人幫大舅子處理一點雜事,他說道他右手有網球肘的問題,去找徒手治療的物理治療師(可 『參考』 )仍無法獲得改善。後來人家介紹他去蘆洲一家國術館,看了兩次就解決了八成。他說更神奇的是,每次的治療都只用短短的數分鐘的時間,就只在他的手肘附近推拿了幾下就OK了。他又說,原本無法伸手出力拿茶壺,現在也可以出力了,雖然只好了八成,但已覺得夠用,所以就沒有再回去找師父做進一步的處理。 聽他敘說的當下我並不知道是那一種的治療方式,但通常這種坊間的療法,會讓我們常常連想到「喬骨」的技術。內人聽了後要了電話,覺得反正嚐試一下也無妨。自已因為有上次去板橋「喬」尾椎的經驗(應該是間接的讓尾椎復位而不是直接喬,可『參考』),所以心理也沒有太多的疑慮。所以當天回家後和師父約了時間,就同內人一起匆匆忙忙地趕去試試。當然,據說一次只要數佰元而已,也是很強的誘因。哈! 想想自已已經很久沒有進過國術館了。多年以前內人的手腕受傷,就在娘家附近的大龍街上找了一間國術館;在當地還算有名,但處理之後一點改善也沒有。也曾經有類似的問題找到重慶北路上的林X獅(第二代),也是一樣沒有效果,所以國術館間的功力真得落差很大。記得國小二年級時玩盪秋千,跳下來時兩手著地後左手手肘就開始會痛。小時候也傻,不知道和老師說反而一直撐到下課後會家找媽媽。媽媽帶我去南勢角的一家國術館處理,處理後回家還是脹痛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再帶我去學校附近的另一間國術館,喬回來後才好。 內人最後還是我帶她到位於新店下城的國術館後,才獲得解決。這家國術館位在狹窄的巷子裏,當時是由一位阿公級的老師父在主持,在當地應該算是有名,至少我從小就知道有這間國術館,也跑來看過好幾次。讀專科時,有一次我常常覺得自已在走路時胸椎附近會痛,自已就跑來讓老師父看看;當時老師父還疑惑地問我說最近是不是有受傷或是摔到嗎?但他的問題連我自已也無解。 特別的是老師父的處理方式:兩人面對面站著,他一手壓在我的頭頂,另一手頂在我的會陰附近,整個人被夾在他的雙手之間;然後他的雙手同時進行不同時針方向的旋...

合氣道的體術~受身~原來華麗是要學的

圖片
原來華麗的受(護)身都是要學的! #正面打入身摔 注意1分鐘後的步伐教學。尤其UKE在打擊出去後,後腳一定要向前大幅地跟上(好像有點與現實脫節?),才能容易地進行下一步的橫跨步及轉身動作,後續的每一步腳步也一定要緊緊的跟好。   #一教前方 注意3分57秒後是正常版,4分35秒後的受身是華麗版,除了常見的歐式護身的LETHER FALL之外,甚至還有單手撐地空翻過去的超豪華版。 我們來看看養神館的方式,似乎受方就顯得笨拙不靈活,還有些踩碎步。 #正面打入身 #一教前方 受方與取方本來就是應該共同成長的夥伴,有適度調升抗力的受方才會有逐漸增長功力的取方。這方面和一些師兄弟們討論過,大家都覺得技法華麗不表示施術者沒有實力,但沒有實力者卻容易在華麗的表現下迷失了自已,也忘了技法練習的本質在培養功力。 無論如何,若遇到抗力較大擬真度高的UKE時,這一類的取方大概會有滿滿的挫折感~因為這不是真得肯德基(和平常的不一樣)。當然演武時除外。 延伸閱讀: 【 合氣道的護身~歐式護身 】 【 合氣道的帶動~受方請跟緊一點 】

下背痛治療~撥筋療法

圖片
下背痛治療~撥筋療法 進行了第三次的增生療法之後,感覺上已經沒有前兩次的效果,甚至有一些退步的感覺。而後來可能是慢跑(非原地跑)時,在最後一小般距離進行了小小的衝刺的關係,讓自已的下背痛好像退步回到增生療法前的感覺,真讓人覺得沮喪。 事實上,第三次的增生療法似乎已到了一定的極限,醫生要求去照核磁共振以便確定是不是椎間盤突出的關係。如果有的話,醫生會直接注射到病灶的位置,來提升治療的效果。但可憐的是,很多的資料顯示,大部份的人即使有椎間盤突出的狀況,也不代表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因為自已在網路上都有注意筋骨教學課程的關係,因緣際會之下,得知有一位於板橋的撥筋老師,似乎功力很好,因此打算若有機會時將向他學習這一類的課程。課程的費用不便宜,但還在一般的行情價之內,這時內人就提醒說,也許請他幫忙治療一下,日後更可以作為是否要向他學習的參考。我心想也對,網路上的訊息真假難分,雖然我已經很有把握,但仍決定試試看也好。 老師的費用不便宜,一小時要1仟多元,但徒手治療、增生療法的費用都更高了,心理想想也就安慰了不少,若能改善自已的疼痛才是重點。 老師約莫60來歲,他的工作室最近才搬到板橋,是額外搭設的空間;工作室內有點亂,但仍算乾淨。老師一開始時先評估我的骨架平衡狀況,包括肩膀、骨盆、腳掌等;同時發現我有骨盆左旋,以及扁平足的狀況。 開始治療時,老師先探了一下我的尾椎,發現都下沈了,老師認為很可能是撞傷的緣故;或者也有可能是練習合氣道空翻時摔傷。老師認為尾椎的位置偏移後也牽動了筋骨,因此是讓我的下背痛一直沒有好轉的原因之一。老師表示他將用「抖法」,看看能不能將尾椎「喬」高;如果傷勢不重的話,也許幾次後就可以拉起來。所謂的抖法,就是患者在趴著的姿勢下,老師配合手法再用抖動的瞬間力道分別把患者的腳向外拉。反覆進行數次之後,老師表示狀況還不錯,尾椎已經比原來高起來很多。說實在的,這一部份在自已沒有比較之下,也不是很清楚真實的狀況如何。 老師的撥筋方式,除了一些特定的位置之外,大多數的情況,在配合工具之下,並不如我預期的疼痛。根據老師的說法,撥筋就是把雜亂或糾結的筋給撥正,就能解決疼痛的問題。雖然撥筋是一種民俗療法,但其實與中醫傷科的解決原理相同,即處理所謂的「筋出槽、骨錯縫」的現象。 雖然我是下背痛,但老師在治療時,也會一併處理膝、腳踝、骨盆、以及肩背的筋...

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第三個月記錄)

主訴:下背痛,主要痛在右半側,但左半側開始較為明顯。 #治療: 於0612進行第三次增生注射。下背的左、右半側,醫生均有注射。 醫生表示,目前的疼痛感有向脊椎尾端集中的現象,下次需要評估是否要照斷層攝影,以便確定是否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醫生表示,要鍛鍊背肌來建立有效的支撐,病情才不容易惡化。 #記錄: 因為是以一週為一個單位,所以這中間的病情略有起伏時,只要不是持續性的影響,或者不是較為明顯的負面表現時,就會略過不提。 §第十週0613~0619 #感覺: 第三次注射完後,不像第二次,所以並沒有特別感到酸痛及不適。 右半側有一些突然的動作(雖然動作幅度不大),還是會覺得有些暗暗的抽痛。 #家中或辦公室狀況 坐姿時的疼痛有進一步的改善。但趴在桌上睡覺時,腰部比較不舒服。 #運動: 注射三天之後開始 運動:原地慢跑、棒式。 伸展:中等強度。 #其它: 持續補充維他命B及D3。 §第11週0620~0626 因為端午節的關係,本周上班的時間較短,原則上和上週差不多。 §第12週0627~0703 雙臀的肌肉覺得較為不適,還是要操作一些拉伸的運動予以舒緩。 這一週下背的疼痛感特別起伏不定,即使坐在椅子上也坐不久,推測是運動過度造成。原因是自已把原來的原地跑步,改為戶外跑一段,再加上走路一段。由於戶外跑必須移動髖骨做前後的移動,可能這樣的運動對於髖關節的活動量太大了,才會讓人感到疼痛。 §第13週0704~0710 上週的戶外跑步停止之後,腰部的疼痛感緩和了一些,但還是會覺得疼痛。三步五時還是要操作一些拉伸的運動予以舒緩。 看來,增生療法的方式也應該告一段落了。 延伸閱讀: 【 增生療法~第二個月記錄 】

合氣道的體術~熱身運動~膝行

圖片
合氣道的熱身運動~膝行 膝行不是技法操作的方式之一嗎?但與熱身有何關係? 通常合氣道的暖身運動如下: 但除了上述的伸展及暖身運動之外,髖關節的暖身大概是一般最少伸展或最常忽略的地方。請參考以下的動態式的髖關節熱身方式: 片中的內容就不贅敘了,但上述片中1分鐘後的判介紹的方式,合氣道的習者可以想像一下,不正是與合氣道中的膝行類似嗎? 有片有真相,請參考以下養神管的膝行法的介紹   除了向前膝行之外,還可以向後、以及左右旋轉的膝行方式。習者要記得,練習時一定是要用自已的腰骻帶動後而移動。 個人另外覺得,膝行的步伐,不論是前後或是旋轉練習,習者都可以儘可能的把動作加大,這樣才能有效地讓髖骨活動起來。 尤其很多人有膝蓋的問題,所以坐姿的技法一般常常會被忽略。沒想到練習膝行卻對髖骨有伸展及熱身的功效,值得大家再拿回來,至少可做為日常的暖身練習之用! 建議是所有的熱身動作完成之後,最後再進行膝行運動。

合氣道的體術~熱身運動~真向法

圖片
合氣道的熱身運動~真向法 據稱,合氣道的熱身運動,與「真向法」有關。   「真向法」從明治時代流傳至今,創始者長井津原為一名商人,年紀輕輕就獲得巨大的成功,地位、財富一樣也不缺。然而因為過度繁忙,在42歲時腦溢血倒下,雖然及時撿回一條命,但被醫生宣告終生半身不遂,過著鬱鬱寡歡的生活。 有一天,長井津在佛教經典看到古印度的禮法「頭面接足禮」,試著做做看時發現自己的手腳都十分僵硬,連彎也彎不起來,此時他領悟到,原來僵硬的身體是腦溢血的元凶。往後3年,長井津持之以恆做頭面接足禮,原先不便於行的下半身漸漸好轉,身體也變得更健康,而這就是「真向法體操」的原型。 真向法協會講師小野將廣表示,真向法體操的核心效果在於延緩老化,藉由運動身體軸心的髖關節與下肢肌肉,並搭配呼吸,不但可以讓肌肉變得更年輕、血液流動順暢、提高身體代謝外,還有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力、消除壓力、矯正姿勢、改善手腳冰冷、提升睡眠品質、活化頭腦等各種效果。一天只要3分鐘,不論男女老少,沒有空間時間限制,長保健康4個體操就可以輕鬆辦到! 我們再看看合氣道八段師範菅沼守人所演示的熱身運動,觀察看看其中有那些相同或類似之處?! 概括來看,菅沼師範所演示的熱身,比較偏向於動態伸展,適合運動前的熱身;而真向法則偏向於靜態伸展,另需搭配呼吸以產生最大的效果,適合養生之用。

合氣道的體術~接手(續一)~正確的接手

圖片
合氣道的接手(續一)~正確接手的重要性 西尾昭二師範一直強調地說「勝負的決定就在雙方接觸的一瞬間」。個人不認為應該把它用來詮釋擂台上的輸贏,個人認為應指合氣道習者,在雙方接觸的當下是否已取得實質控制權。 然而,第一時間(接觸的當下)取得實質的控制權,是否就表示勝負已定呢?當然,從控制對手到制服對手的過程中的變數很多,個人也不認為就可以直接推導而得到這樣的結論。走偏峰一點來說,如果對方很「耐操」,譬如喀葯、酒醉、精神病患、或是有受過特別訓練的人,我方第一時間取得實質控制權,不代表對方完全不能反擊,更不表示可以順利的制服對方。 如果能理解以上的問題,在現實的狀況之下,就不會對於課堂上的理想化的操作過程與結果,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 大澤勇人(HAYATO OSAWA)師範是個人所仰慕的(內弟子第二代)師範之一,經常出席美國合氣道聯盟的夏季研修。請參考以下的影片:   各位應該可以發現,大澤師範在每一支技法的演示時,著墨最多的還是在於雙方一開始接觸的瞬間,並且不厭其煩地強調取方在第一時間接手下的動作、位置及角度。各位可以再觀察一下,這些做UKE的人,絕大多數進行攻擊的力道與氣勢,更接近於實際鬥毆的能量;如果取方在接手時稍一不慎,恐怕很容易造成取方的損傷。 有正確的攻擊與接手,才能有預期的破勢或帶動效果,後續的技法才能「順勢」的完成,是一種武道精神的延伸。而當沒有正確的攻擊與接手時,只有運動的效果,是一種社交的延伸。對於那些常常只有練習固體的習者,或是習慣攻擊力道較弱的練習時,參加大澤師範的研修時,恐怕一時之間會不適應這種練習方式。 另一方面,現代的武術多強調快速的移動及打擊,而與舊時代一擊必殺的搏命演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取方接手的方式也勢必要有所調整。這一類快速應對的接手方式又以史蒂芬席格為代表,其有效地接手後對方的力量與攻擊方向便會有所偏移;當對方的攻勢落空後,此時取方利用當身及(或)時間差的方式,期能有效地施展合氣道技法。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學看看效果如何?! 最後,套上西尾師範的名言,「勝負的決定就在雙方接手的瞬間!」。   延伸閱讀: 【大勇澤人師範訪談】 【合氣道的接手~流擋】 【合氣道的接手~受流的應用】

合氣道的體術~間合~拉開你我的距離

圖片
合氣道的間合~拉開你我的距離 新冠病毒來勢凶凶 敵人來勢凶凶或是揮拳亂舞時,合氣道的習者第一要務就是要保持適當的間合,但客觀環境不許可的情形之下,我方跑不掉也躲不開,又不能保持間合時,除了適時避開攻擊線後進行入身反擊之外,還有其它的應對方式嗎? 在影片中9分左右時,雙方沒打多久就不時的纏抱;對照一下影片中20分30秒時進退有據的打法,大家可以看出,雖然主角都是同一人,但後者多了八極拳中所謂「短腿」或是「低腿」的打法,所以雙方在打鬥時較能保持一定的距離,也讓整個的切磋過程中節奏感十足。所以為了拉開彼此間的距離,保持一定的間合,踢擊似乎是一項不錯的選擇,但又要如何踢呢? 吾人可以參考所謂的oblique kick 或是stomp kick的方式, 前者的中文譯做「無影腳」, 或者中文亦可稱之為「踹踢」。不管叫什麼,這一種「踹踢」與一般的「低掃腿」不同,除了踢的方式不同之外,前者主要是針對膝關節的內外側進行攻擊,而最有名的就是MMA的JOHN JONES,據稱是由詠春拳得到的靈感。 由以上的影片可以發現,這種低踢的方式,不僅可以阻擋對方的連續攻勢,亦可以防止雙方的距離過近,減少雙方的纏抱。而這一種較為藏匿式的踢法,甚至可以讓對手一不小心便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再看一下由JOHN JONES 親自下海演示的oblique kick 異曲同工的技巧,在詠春拳中稱之為截腳 為了這種阻截性的技法,MMA中當時還掀起了是否合法的論戰! 對於不善踢擊的合氣道習者而言,沒有經過長期的學習,當然不適合腿跆較高的踢法,更不用去胡亂地模仿跆拳道的炫目踢技。對合氣道的習者來說,這類低踢較易保持自身的重心,因此適當地學習這樣的技法,對於來勢凶凶的對手,或是面對快擊連續打擊的對手時,不啻為一種有效的選擇,發揮得宜時更具有奇襲上的效果。 誠如合氣道Thomas師範所說:「合氣道中沒有踢擊,是因為古時的戰士都是披著戰袍,因此無法進行大幅地腿部動作;我做了許多的研究,發現唯一例外的是低側踢,因為這個方式可以有效的攻擊對手的膝部!」。所以個人才會附和地覺得,踹踢似乎是合氣道習者擴充技巧中的不錯選項。 有人會說,合氣道那有攻擊膝蓋的?!當然有圖有真象,哈。 齊藤守弘利用攻擊受方的膝蓋後側之後,而讓受方摔倒。 ...

合氣道的體術~體之變更~腕部動作

圖片
合氣道的體之變更~腕部動作 練習合氣道時,老師常常告訴大家,要用腰而不要用手….,因此手部的動作常常被大家給忽略掉。但手部的動作真的那麼不重要嗎? 如果看過個人之前提到有關「帶動」或是「呼吸力」的內容時,應該會認同手的動作也很重要。尤其,手部除了当身之外,透過手部的細微動作,不僅可以對於受方抓、打等力量的引導或移轉,更可以讓體術的操作有更好的發揮,成為體術施技時不可或缺的馬前卒。 參考閱讀: 【 合氣道的帶動~貼附力 】 【 坐姿呼吸力養成法 】 【 合氣道的合氣~手部動作之操作 】 再回過頭來看看體之變更: #先來看看守央的演示: 守央的方式中規中矩,手腕並沒有太多的動作,配合身體的轉身動作。  但手指與手掌,在操作時,係形成一種類似「空抓」或是「爪」的態樣。   #大師兄齊藤守弘所傳承的做法不一樣: 齊藤特別強調手腕的內收,再配合身體的轉身動作。 #看看鹽田剛三 自成一格 的方式: 利用手腕外旋且下切的方式 (類似用杓子向下舀水的手法),再配合身體的轉身動作。 真得很難說那種一方式較好,但都值得學習;或許你也可以交互使用。操作者的身高、體重、膂力,都會有影響。 個人的經驗是,不論是守央或是守弘,這兩種方式遇到膂力很強的人,在操作時要克服一個「拐點」,否則容易會被受方卡死而轉不了身;特別是當受方用四教的方式,用食指的指根頂住的時候會更加的明顯。如果你細看守弘的方式,當他的手肘有很微小的微彎或十分細微的不自然時,個人私擬就是為了克服這個拐點。 而不論是那一種方式,習者可以用更多的想像力來交互使用或融合後使用。但原則都是用身體來帶動,而不是只用手的蠻力。 延伸閱讀: 【 合氣道的體之變更~落腳的位置 】

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第二個月記錄)

圖片
主訴:下背痛,主要痛在右半側,但左半側開始較為明顯。 #治療: 於0508進行第二次增生注射,除了下背的右半側之外,醫生也加強了左半側。 醫生說,一開始我會覺得好了很多,可能是我的體質對於增生液注射之後的空間充填(支撐)效果,有很好的反應;覺得療效下降的情況是正常的,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於治療後的反應也不一樣;當然醫生的技術(注射部位的精準度)、增生液的充填是否足夠,也會有不少的影響。醫生更說,也有一些人甚至會退步回原來就診前的狀況;看來我的情況還不錯,有機會好得更多。 醫生說,如果某個運動的量或強度造成我的患部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停止或是減少強度或是量度。建議較劇烈的運動,等一周過後再進行。不過,仍不應進行劇烈的運動。 #記錄: 因為是以一週為一個單位,所以這中間的病情略有起伏時,只要不是持續性的影響,或者不是較為明顯的負面表現時,就會略過不提。 §第五週0508~0515 #感覺: 第二次注射完後的前三天,特別感到酸痛及不適。不像第一次注射完後,患處有點麻痺的感覺。同時,覺得左半側容易有緊繃及不適感;偶爾會覺得酸。第五天左右,又緩和了一些。 右半側有一些突然的動作(雖然動作幅度不大),還是會覺得有些暗暗的抽痛;但這種情況比上個月少了一些。 #家中或辦公室狀況 前三天在家裏變得比上週不痛;接下來幾天就好多了。 睡覺睡到快天亮時,仍會覺得有些緊繃或不舒服,但不致於痛。不過,還好都可以睡到天亮。 但是在辦公室,本週開始前幾天比上週不舒服一些,應該是剛注射完的關係。每隔一定時間,還是要記得進行伸展。 這第五週不是很舒服,起伏較大,整體而言比第四週差,約比第一次注射前好了三成。 打算先撤掉之前使用的美姿墊。 #運動: 注射三天之後開始 運動:原地慢跑、棒式。由於這三天一直覺得不是很舒,因此決定第四天開始原地慢跑,沒想到隔天腰酸的現象緩解了不少。 伸展:輕度~中等強度。 #其它: 持續補充維他命B及D3。 §第六週0515~0522 #感覺: 上周五晚上睡覺前吃了一顆止痛葯,第二天就覺得好多了。所以週、六日這兩天的晚上也如法泡製。 左半側容易有緊繃及不適感;右半側有一些突然的動作(雖然動作幅度不大),會覺得有些暗暗的抽痛;但這種情況比上週又少了一些。 #家中...

下背痛治療~近期感想202006

圖片
這種下背痛的問題,依個人的經驗與理解,主要牽涉的變數問題如下: 1. 枕頭與床墊的搭配,簡稱床組。 2. 肢體當時狀況。 3. 日常生活的姿勢。 4. 運動或工作。 5. 肢體的伸展與放鬆。 但更麻煩的是,以上的變數問題並不是單一的選項,而是有密切的關連與交互的影響。 譬如,之前一直覺得枕頭不合適,買了一堆的枕頭卻仍找到不舒服的。沒想到上背的肌肉利用按摩球揉開之後,之前一直覺得不合適的枕頭也變得可以用了;也就是說,肢體的狀況良好時,都可適應一定程度(即使稍差)的床組。當然反過來說,不適合的床組,經過一夜的折騰之後,亦容易漸漸地導致肢體的狀況變差,最後造成肢體的傷痛。 又譬如,運動或工作中覺得某些身體的部份快僵硬了或是快要不舒服時,立即的伸展與放鬆才不會進一步地形成肢體的僵硬,甚至造成疼痛。 有些運動也要量力而為,或是最好能避免,以免因為肌肉或筋膜動,讓尚待復原的患處,無法獲得有效的休息。像之前自已會做仰臥起坐或是捲腹運動,因為對於腰椎、附近的肌肉、韌帶等都會有牽動性的影響,因此現在也放棄了。深蹲運動也只敢拿來當做暖身用,更不敢多做,免得讓自已的腰又緊繃起來。很遺憾,但也是不得不的選擇。 不管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的姿勢,甚或者在運動前、中、後時,也要更注意適時給予適當伸展。有必要時,或者可以常常利用按摩球把緊繃處放鬆之後,才不會讓肌肉或筋膜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 學會觀察那一些的動作或是運動,容易讓身體感到不適;發生不適之後,應試著回想之前做了那些讓自已身體不適的動作或是運動;同時也要推想身體發生不適之前,是否身體已經發出一些微小的求救訊號;這個求救訊號常常是所謂的肌肉緊張(繃)感。自已的下背痛的問題,就是去交大上課課後讀書時的坐姿不良所引起;明明就已經不舒服,卻用忍耐的方式帶過去。等到看書到一段落時再處理酸痛,在時效上就晚了一步,更何況自已的處理也不到位,不僅沒有積極地改善讀書的坐姿,也沒有在日常的生活姿勢上有所調整,這就註定現在要嚐的苦果。 忽略身體的警訊而勉強持續一些動作或是運動,最終只會讓身體感到不適;身體的鍛練與患處的復原之間的天平,常常不能取得平衡,反而更容易向惡化那一端傾斜。自已的心意會覺得不甘願,但這也是取捨下的選擇;畢竟之前的筋骨傷害並沒有完全康復,或者已無法完全康復,順著身體的感覺反而通常是最好...

合氣道的體術~歐式護身

圖片
合氣道歐式護身~歐式護身 有別於傳統的柔道式護(受)身,近幾年來合氣道界也吹起了一股「歐式護身」潮。 歐式護身強調的是技法操作時的「安全性」,以及技法演練或是演武時的「流暢性」。對外人而言,看起來既華麗又炫目,運動性的動感十足,演練者當然具有滿滿的成就感。 歐式護身的重點之一,就是受方在施作時,將儘可能地利用身體翻滾位移時,或身體依序落下時所產生的「滾動性」,來取代傳統護身時「直接背部摔下」的動作。 先回過頭來看看,合氣道中所謂的「受方」的主要目的及功效: 一、協助取方練習並熟悉技法 二、不同身形的阻抗可幫助取方提升技法 三、適度的抵抗並幫助取方培功力 四、受方可以練習聽勁 五、受方藉由護身的運動,達到保護、健身及強身的功效。 我們可以觀察看看通常利用歐式護身時的受方的動作又會是如何?! #UKE已經準備好了 #取方的手未到,受方已身先動 #完美的演示 由於歐式護身進行時,受方的主動調整性更強更容易有 做假 過度配合的情形,因此對照前述的受方的目的及功效來看,其中「沒有適度的抵抗」,恐怕是其主要的缺點之一,恐將不易協助取方在技法的有效性上做進一步成長。 進一步而言,受方的身高、體重、胖瘦等因素也不再是問題;由於受方已主動配合之故,因此不會形成一種技法操作時的天然阻抗,恐更不易協助取方在技法的功力有進一步的提升。 #取方的前手抓著受方的衣領朝向前方時,受方的身形已準備好進行護身的動作 需注意的是,有一些技法受方被取方卡死,或是取方的手死抓不放之下,而讓受方無法進行「滾動」的動作時,歐式護身恐怕難以有效的施展。 必須要強調的是,不管是柔道式護身或是歐式護身,只要受方是「過度配合」的情況,一概都是不利取方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註: 一、個人私擬,柔道式護身還可以一併練練「撞背功」,所以更是一舉數得,哈! 二、個人學習時通常要求擔任受方者不要空翻,這樣受方才易從取方的技法操作中,體會出取方施力的力量走向並找出最有利及更有效的技法操作方式。 又曾遇過幾位使用歐式護身的受方,練習時較傳統護身的習者, 更時時專注在如何自發性地操作護身,反而不經意地忘了技法的學習才是根本 ,為此我還 碎唸 提醒一下"不要還...

合氣道的體術~帶動~受方請跟緊一點

圖片
合氣道中的帶動~受方請跟緊一點 合氣道中的帶動,通常必須克服以下的要點: 1. 取方技巧不夠導致沒有真實的帶動。 2. 取方的動作與動作的轉換之間,因為動作不協調,或者施技角度不正確…等因素,造成受方的重心不當地偏移,因此無法再次帶動 3. 受方的抓取不具有真實的攻擊意識,而只想鎖死取方的動作。   但實際使用的狀況下,即使有做到上述,恐怕也很難像演武時技法那麼地流利  華麗 。尤其這種大開大合的操作,實用上更無法達到流利 華麗 的視覺效果。看看岩間流的演武,恐怕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好慢…. 不過,有次去其它道館交流時,針對「雙手抓單手的反手摔技法」請本人做受方/uke,因為本人來者是客,總是要很勤勉地做個稱職的受方;操作完畢之後,聽到對方在指導下級者說道:「雖然取方(指導者)的動作很快,但因為受方跟過去的動作夠快,才能達到這種效果….」。也就是說,受方要發揮「聽勁」,不只是了解取方的技法動作,更要探求並配合其施技的「速度」及「方向」,如此才能達到預期 華麗  的效果,此時我才恍然大悟…..。 說實在的,要能帶動受方已經很不容易,更不用說在實戰中受方更不會心甘情願的被帶動,所以這種狀況之下,技法通常操作得都不會好看…..。可是,畢竟「以運動導向」的習者,總希望能呈現最好看的一面,若遇到這種不夠勤勉的受方,可能就會被唸說「不配合」。 因此要呈現演武時的敏捷  華麗  效果,事實上要歸功於配合的受方,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但總要記得提醒受方「務必請跟緊一點!」。 註: 這裏並沒有明示或暗示所引用的影片中的任何人的技法的功力高低,或是那一種方式比較具有實用性;或是說誰比較強,還是誰比較弱的。 有些人偏實用路線,有些人走運動路線,只是隨性而為的喜好。更何況有些人的實力已經很強只是用運動風來表現,許多外人或年輕的習者不懂只是有樣學樣,更誤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的呈現。 舉例來說,山田嘉光師範受訪時曾說:「大家都以為藤平光一師範的技法只有呈現氣的運用效果,殊不知藤平光一的體術真得很強。」。👀

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第一個月記錄)

圖片
主訴:下背痛,主要痛在右半側。 治療:於0410進行增生注射,主要是針對下背的右半側 記錄:因為是以一週為一個單位,所以這中間的病情略有起伏時,只要不是持續性的影響,或者不是較為明顯的負面表現時,就會略過不提。 §第一週0410~0417 #感覺: 覺得患處稍微脹脹、麻麻的;有時也會覺得酸。 有一些突然的動作(雖然動作幅度不大),會覺得有些暗暗的抽痛。 #家中或辦公室狀況 不管是辦公室還是家裏,幾乎都不痛了;如果一定要比得話,比注射前好了約八~九成。已可以在辦公室扒在桌子上睡了。 之前睡覺有時會覺得有些痛,需要常常變換睡姿,目前雖然有時會有些緊,但也幾乎都不痛了。 #運動: 運動的方式有:原地慢跑、伏地挺身、捲腹運動、深蹲。 注射三天之後,開始進行伸展(約平常的50%)及運動(約平常的50%)。 伸展不太會痛,也許是不敢大幅地伸展的緣故。 #其它: 衛教說電療會有幫助,反正家裏有機器(雷射儀),因此也進行電療。 有一併補充維他命B及D3,雖然這是平常的保健食品。 §第二週 0418~0424 #感覺: 麻或脹的感覺都沒有了,有時仍會覺得有一些痛;右半側比上週痛一些,但至少比注射前好了七~八成或以上。有點耽心,效果會不會隨著時間衰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右半側的疼痛感大幅減少的關係,左半側的痛感、緊繃、或是左側背肌會麻的現象開始會不定時的浮現,有時換個姿勢就好多了,或許是自已的姿勢沒有調整好的關係?! #家中或辦公室狀況: 家裏的沙發可能坐得不合適(雖然試著加了靠墊),腰部的肌肉會覺得緊繃,感覺介於痛與不痛之間。看來,要嘗試換其它的坐姿方式。 辦公室坐久了腰部及臀部會覺得肌肉有一些緊繃,或是一些不舒服的感覺,起來動一動作一些伸展,就會覺得恢復了不少。  在辦公室扒在桌子上睡時,還是要注意一下不要讓腰部過度彎曲,否則容易造成緊繃感。 #運動: 開始進行伸展(約平常的80~90%)及運動(約平常的80%)。 較大幅地伸展時,會有一些拉伸的痛,但已不像從前那般程度的拉扯痛。 #其它: 於20及21日,特別感到患處不適,因此自21日起先停止使用雷射儀。 持續補充維他命B及D3。 §第三週 0424~0501 #感覺...

合氣道的體術~消極的防禦方式(續一)

圖片
合氣道消極的防禦方式(續一) 有不少的師範曾說,合氣道是由劍術而來,所以也有不少的師範,十分重視並每每利用劍的動作來演示並對照合氣道的體術。 這個來自日本「劍護身術」的代表黑木博文,由於本身是大東流合氣柔術的師範,因此擷取其中的「劍術」理念,將劍術與防身術之間加以連結後,並進一步創設所謂的「劍護身術」。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揚起你的雙手來,才較能創造保護自已的防禦空間(除間合之外),並換取我方的反應時間,才能更有效的保護自已。因此揚起雙手後的靈活運用,可以進一步透過以下的影片有更多的了解。片中甚至指稱,無經驗的人也能快速的學會如何保護自已.... 這種透過配帶護具的自由演練,的確比一般的傳武更容易學習到防身相關的實用技巧,身形也更加的靈活。此外,雙手開展的手掌,除了可以擊打或控制對手之外,更具有迷惑對方的視覺效果。 另值得合氣道習者學習的是,我方的雙手必須要能「時時地」威嚇、控制、或是打擊到對手的面部,而不是只想要用我方的手來控制對方的雙手,否則就容易變成纏鬥或是以大勝小的局面。 有趣的是,我方展開的手掌,一定要小心手指不要被對手用擒拿的手法給抓住。(~笑~) 延伸閱讀: 【合氣道消極的防禦方式】

合氣道的體術~当身~建立縱深

圖片
建立合氣道中当身的縱深 我們通常練習的当身,真得能讓對手因為當下的恐懼或疼痛而暫時中止攻勢嗎?   看了一下以上UFC的慢動作影片後,相信大家可以發現,簡單的当身,並不能阻止企圖心強的攻擊,而且對方的力道,尤其會因為慣量的關係,一直向我方逼進。首先,在高漲的情緒下,即使面對当身,也不一定擋的住對方的攻勢。其次,若我方閃躲不了時,將造成我方大小程度不一的傷害。 若當我方沒有避開對方的攻擊線時,我方沒有当身、当身不足、或即使有充份的当身的情況之下,對方的攻擊還是一定會追上來。 甚至,若我方有避開對方的攻擊線時,我方沒有当身或当身不足時,對方的攻擊也還是一定會追上來。 所以,基於以上的邏輯,要更能「朝向實戰使用」的合氣道的操作原則必須是: ⑴必須避開對方的攻擊線,並且進入對方的死角; ⑵施以「正確的当身」; ⑶有效的實施技法。 根據鹽田剛三在total aikido 一書中說,道祖表示在真實戰鬥之中,其中的当身佔了70%,技法則只佔了30%。 另按網路資料,齊藤守弘在traditional aikido Vol 4中指稱,合氣道中99%是当身。 所謂的「当身」就是一種攻擊的動作,並不局限於手,甚至包括了身體的所有部位。当身的目的,除了攻擊對手之外,最常用的就是分散對手的注意力,破壞對手對我方的拑制力以便完成技法的操作,甚至直接造成對手的傷害。 個人不解,為何仍然有人主張「当身會破壞了氣的流動」之類的話?或是說「当身」與一般的打架有何差異?甚至說只要學「当身」就好,何必練習技法?! 我們可以觀察看看,鹽田剛三在節目的最後,是如何操作当身讓主持人板東英二跌倒的….。 進一步來看,沒有当身,有那一支技法,真得可以在上述的情境之下立即保護自已? 但…….我們平常練習時,又不可能真得打,那麼如何能在平常練習時培養「正確的当身」呢? 這裏個人私擬的做法是:「為当身建立足夠的縱深」。當取方距離受方太遠,就不可能實施正確的当身,此時当身能夠進入受方防守區域的縱深自然淺。也就是,當取方距離受方足夠的接近時,此時当身能夠進入受方防守區域的縱深自然會深,就有機會實施正確的当身。進而讓受方改變平衡的姿態,或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傷害。簡單來說,起碼的要件是:「當身就必須要儘可能打到對方」,否則受方為何要停止他的攻擊?更不用...

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

圖片
20200410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 今年過年之後,下背痛的改善並沒有特別的進展,又去做了幾次的針刀,但似乎完全沒幫助,反而覺得有點退步,因此跑去做頭皮針舒緩一下。 這次的頭皮針比較特別,醫生特別搭配了體針(針灸),做完之後感覺不錯,但終究有幾個部位,還是不時的會覺得疼痛,甚至出力一點按壓時也會。雖然不致於無法忍受,但總是覺得不舒服。 幾過經番的考慮,最後決定前往生x復建診所,試試所謂的增生療法。 ~何謂增生療法~ 增生療法(或稱增生注射療法、增生治療)是一種促進組織再生修復的注射治療。注射的目標包括身體各部的關節、韌帶、肌腱甚至筋膜等。 和傳統醫療不同,增生療法強調治療各關節的不穩定性(instability),尤其針對難以診斷的肌腱,韌帶受傷造成的關節不穩定,骨骼肌肉造成的轉移痛,做全面性的治療。肌腱,韌帶在身體內是相對血液供應不良的組織,再加上受傷部位常常是日常生活持續在使用的組織,造成受傷後常常無法完全癒合,為最常見造成慢性疼痛的主因。增生療法將促進生長的增生液注射到韌帶,肌腱的附骨點(enthesis),重新啟動體內的發炎反應,使得身體組織能長的更健康,更穩定。 早期的注射液包含高濃度葡萄糖,硫化鋅,魚肝油酸,酚,甘油等促進生長的物質。目前注射液主成分為高濃度葡萄糖(15%~25%),並將過去使用的化學物質除去,兼具效果及安全。另外注射液內會含有微量麻藥,藉以舒緩幾天內會因發炎反應出現酸脹的症狀。注射後會開啟體內生長反應,在接下來的四到六個禮拜經歷發炎期,生長期,修復期幫助組織完整的修復。 自體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即所謂的PPRP,則是另一個新的選擇。 示意影片: ~適應範圍~ 增生療法的適應症包括慢性肌腱炎,慢性韌帶損傷,退化性關節疾病等。事實上,經過七十年來的研發討論,幾乎全身上下各部位的骨關節問題都可以治療。以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而言,疼痛的來源幾乎不是來自軟骨磨損(軟骨沒有感覺神經),反而多的是來自關節內與周邊的韌帶、肌腱、神經等;這時若能針對關節內及周邊韌帶做全面性增生注射療法,治療效果才好。另外像是多年的慢性腳踝扭傷,慢性手腕扭傷,久治不癒的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還有長期的肩頸痠痛、下背疼痛、肩關節與旋轉肌周邊的損傷都是增生療法適合的對象 ~費用~...

血和水的意義 (摘記)

約翰福音十九31-37 31猶太人因這日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32於是兵丁來,把頭一個人的腿,並與耶穌同釘第二個人的腿,都打斷了。33只是來到耶穌那裡,見他已經死了,就不打斷他的腿。34惟有一個兵拿槍扎他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35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36這些事成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37經上又有一句說:「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羅馬士兵能憑著豐富執行刑罰的經驗作判斷。他們檢視耶穌時,確知祂已死去,便不用打斷其腿。用槍刺祂的肋旁,乃是要把其心臟刺穿,見到血和水分開了,便證實祂已死去。所謂「甦醒」論,從羅馬士兵之舉,證明祂確實已死。 釘十架不是會死嗎?還要打斷其腿?人被掛在十架上,會因窒息而死,但可用腿撐著十架,承托著其身體,保持呼吸而推遲其死亡;腿若被打斷了,受刑者會因窒息速亡。 「血和水流出來」有兩大功效:(1)「血」──除去人的罪,主的血流出,表明祂洗除人的罪,使人能進到神面前;(2)「水」──釋放出並分賜神聖的生命給人。主的水流出,象徵祂流入人的裡面,作其生命。 這象徵著教會的聖禮。洗禮主要是靠水;而聖餐則是靠主的寶血。洗禮是藉主所表現出神洗淨的恩典之記號;而聖餐的酒則代表耶穌的寶血除去人的罪。

合氣道的體術~帶動~貼附力

圖片
合氣道的帶動~貼附力 利用合氣的帶動,除了之前提過的「筋肌膜」以及「皮膚合氣」等理論之外,另一種利用合氣帶動的理論是「貼附力/adhesion」。 遠藤征四郎師範如火純青的演示: 再複習一下個人認為的合氣帶動的理論: 1. 合氣 1.1 力量的引導 1.1.1 力量的偏移;譬如引導至受方的出力至其重心弱點處。 1.1.2 力量的跟隨;退則進,進則退;讓受方的力量達到其盡頭。 1.1.3 力量的欺騙 1.1.3.1 利用反射動作;譬如利用當身,破壞受方在某處的集中力。 1.1.3.2 利用感覺錯誤;讓受方誤以為取方的出力在被抓之處; 譬如坐姿呼吸力養成法時,取方藉由其腰與手肘出力,而不是被抓的手。 1.1.3.2.1 取方的肢體狀態,在面對受方出力時要將自已的手臂「放鬆」。 1.1.3.2.2 取方被抓的手,可能要建立第二接觸點。 譬如坐姿呼吸力養成法時,除了被抓的手腕之外,還利用被抓的手的手背及手指,搭在受方的下臂內側 。 1.1.3.2.3帶動受方的機制,一種可能的理論在於受方的「肌筋膜」或「皮膚」在無預警之下被取方所牽動。 1.1.3.2.4 執行的要領,在於取方不能把受方「抓死」,也就是不能把受方的肌肉牢牢地抓緊,而是用「含住」的感覺。 此處,就等同於本篇說明的「貼附力」。個人推測的可能理論是,外觀上是取方貼附於受方的皮膚,但力量卻是透過肌膜來傳導。也就是說,當受方的力量是由手臂的中央發出時,取方的力量卻是透過側邊的方式進行傳導,進而控制或改變受方的出力方向。 §執行的困難之處: 1. 對方心存試探,而用打帶跑的模式時。 2. 對方的肌肉放鬆時 3. 對方的肢體力量與我方的肢體之間沒有相嚙合或接合(engage)時。 老話一句,唯有在不斷的實踐(練習)之中,才能逐漸地體會。 延伸閱讀: 【 如何帶動 ~ 皮膚合 】 【 如何帶動 ~ 肌筋膜 】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反手摔

圖片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反手摔 開祖宗道臣獲推薦他給隱居北京的北派少林義和門拳第二十代宗師文太宗相見。(按:有無文太宗其人,現已很難查考)。對於這段難忘的經歷,宗道臣在一九三六年所著《少林寺拳法》一書中回憶寫到:“文太宗原在嵩山少林寺為僧。 在少林寺習好基礎後,下山繼承少林義和門第十九代宗師黃龍伯的法統。” 文太宗很賞識宗道臣善學武藝的才華與勤奮,便把自己掌握的少林武術精要,傳授給宗道臣。一九三六年,文太宗便親自帶領宗道臣竭拜河南嵩山少林寺,在達摩袓師殿前舉行正式傳法儀式,成為少林門下的弟子。宗道臣在日本所傳少林拳法,遠非師門所授,而是另闢溪徑。他把在中國所學各種武藝加以整理和再創,編成三法二十五式六百多種基本武術技巧,取名為“日本少林寺拳法”,而自成一派,他傳授的“羅漢拳”、“仁王拳”、“龍王拳”、“龍華拳”、“天王拳”等等,除“羅漢拳”外, 均非少林傳統拳法套路。   年青時的宗道臣深受少林文化影響,但他創立日本少林寺拳法時,其實也揉合了很多傳統日本武技以至哲學思想。故此日本少林寺拳法並不是中國少林拳系的分支,而是一個獨立的體系。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世界觀以「金剛禪」信仰為基礎,強調「自己確立」及「自他共樂」,即「要兼顧自己與他人之幸福」。在實際的技法上,則有所謂的「三鼎 三法 二十五系」: 三鼎為智、體、心,其中「智」代表戰術,包括陰陽、虛實、地位等。「體」則是技術,而「心」是心態與意志,即氣力、氣勢、氣合等。 三法為剛法、柔法、整法,各自代表著不同技術,二十五系即為此三法的總和 二十五系之剛法,即是打擊技。包括突技、切技、蹴技等。 二十五系之柔法,即一些利用人體重心進行攻擊的技術,以及防守反擊等,例如投技、捕技、縳技。 二十五系之整法,即一些擒拿及關節技,包括整經、整脈、整骨等。 個人以為也許是以上的緣故(以上內容係摘自網路),因此少林寺拳法比空手道等更加的全面且靈活多變。 回到正提,反手摔已是合氣道的招牌技法之一 我們看看少林寺拳法怎麼做: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受方的模擬攻擊較大部份的合氣道更為快速與猛烈,更符合現代的攻擊態樣,因此習者在實戰上應該更能得心應手。 操作的假設前提是受方右手打擊後會快速的收手,所以取方的左前手拍開受方的右手時要趁勢定住(抓取),此...

電影葉問4所隱含吐露的事

圖片
電影葉問4所隱含吐露的事   一、體力。傳武師父們的技巧不錯,但體力不濟。影片中一幕有看到振藩武館內的設備與練習,都與力量的鍛鍊有關。 二、破壞力。傳武師父們的技巧不錯,一開始時師父常常能打擊到對方,但讓對方受到的傷害十分有限。 三、抗擊打能力。傳武師父們一開始的技巧不錯,但被打幾下就受不住了。 看看詠春丁浩的比賽,就可以對照出上述三點的不足。 不能說這樣丁浩一定會贏,但起碼可以能大幅增加和對方長時間對抗的機會。尤其看看少林寺的練習,體力與耐打都是起碼的訓練。 余昌華也有類似的狀況。   另外一個問題是,電影中傳武習者技巧高超的人,雖然都是師父等級,但不幸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這樣子的學習效率是否太低?!而年紀比較大時,能產出的破壞力以及抗擊打能力也會相對的降低,如果是這樣,又要如何和年輕力壯技巧又不差的人相抗衡呢? 如果傳武的習者學的是健身及自衛之術,當然沒有問題。但客觀上來說,除非你能一擊必殺(應該是假設性的肯定),否則不論是學習那一種武術,不論武術技巧的高低,習者只要沒有辦法克服體力、破壞力、抗擊打能力的問題時,又怎能期待自已能夠上得了現代的擂台賽?!我不知道古時候的傳統的學習是如何進行?但只知道絕大部份有名的傳統武術都是靠「打架」或是「戰鬥」打出自已的名號! 假設空手道源自於鶴拳,但卻只有空手道仍能立足在世界,最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學習的過程與模式。意即,先由「型」及「對抗」著手,進而確立個人的操作理論,以及個人的衍生技法);也就是先利用形而下的實踐,再來進入形而上的理念及技術改進。或者簡單來說,先用運動化再要求技巧的內化與提升。 我們來看看空手道中達也師範的做法: 那合氣道呢?我們常常說合氣道的無奈,但也是同樣的問題。開祖是由多年的學習及實踐下,最終確定其理論及理念;但後人卻只能由開祖的理論下並期待能複製出開祖的實踐,難怪學習與結果之間會有很大的落差。 註:葉問與太極師父的內力比併,好像在實戰上都無法發揮功效。能夠把玻璃弄碎,可是卻很難傷得了陸戰隊的頭頭,到底是怎麼回事?!😅

合氣道的體術~帶動~以臉領身

圖片
合氣道的帶動~以臉領身  Andre Nocquet 師範來自法國,是1950年代的內弟子之一。 Andre師範年輕時曾練過法式摔角以及日本柔術,是開祖唯二的外國籍內弟子之一。Andre與田村信喜師範兩人在日本時算是同梯的內弟子,因此在阿部正師範回到日本之後,他們兩人為法國的合氣道奠定了日後大幅發展的基礎。 參考影片中5'20"~ 6'20"處,看看Andre師範演示的入身摔   其中特別說明了要如何帶動受方,亦即取方必須用「以臉領身」的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帶動受方。 Andre師範入身摔的另一個特點是用「巴面」或是「巴頭」,更接近開祖在「武道」一書中「推下巴」的技法。合氣道的入身摔的操作各有所好,但個人私擬這類「巴面」的做法更能在實鬥上進行靈活的運用。 這種「以臉領身」的方式並不罕見,在養神館中,譬如反手摔、入身摔,甚至是一教後方,都有用到這個技巧。   合氣會的標準技法並沒有相關的說明,恐怕也不會看到這樣的演示。但如果細看三代主守央的技法時,譬如入身摔或是一教後方,個人覺得他也常常會不經意地用到這樣的技巧。 所謂「以臉領身」,並不是單純的轉頭而已。臉只是一個方向的葯引,取方最終仍要訴諸整體之力。田村信喜師範手指的指向示意(2021/10補充):   有人認為「以臉領身」的方式,恐怕在實戰上不利,因為格鬥時取方應該一直盯著受方的一舉一動,才能做出適時的反擊或因應。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或許轉臉時仍利用眼睛餘光觀注受方的做法,可以在技法與實戰上取得平衡;但這一部份則必須由習者自行摸索與體會。

合氣道的體術~應對刺拳的省思

圖片
合氣道應對刺拳的省思 養神館八段森道治(Michiharu Mori)師範曾跟在鹽田剛三旁的最後的內弟子 參考:『 Aikido Yoshinkan Brisbane Dojo 』 如果在澳洲這個人高馬大的地方,MORI沒有三兩三,恐怕很難有立足之地。所以MORI師範的功力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他是如何處理刺拳或是前打上段?! 針對合氣道八段鹽田剛三直傳弟子對於刺拳或前打上段的處理,在佩服其創新的勇氣之餘,個人也不得不點出以下兩點應該受到反省的問題: 1. 這樣的應對方式,很難處理較有經驗的對手。更不用說是較專業的對手。 2. 如果上述成立的話,我們長久性鍛練及培養的這些功力,譬如呼吸力養成法、呼吸摔、單手抓轉身法…到底是所為何事?難道合氣道只能處理抓的問題嗎? 另外,我們再看看柴田(Yoshihito Shibata) 師範的呼吸力,幾乎到了如火純青的境界。可參考:『 坐姿呼吸力養成法 』一文。以及以下的影片: 但柴田師範又是怎麼演繹刺拳及前打上段的應對呢? 咦,內力很強喔,但是否面對打架時就不行了?恕在下眼拙,實在很擔心這支技法的有效性。也沒有看過柴田其它足以應對的技法。 看了上述的影片,個人還是要發出不得不的省思: 1. 承認合氣道是源自於舊時代的武術,或是一種源自日本的一種特殊的傳統武術,它並無法全面性的應付現代的狀況,尤其是競技。 2. 承認現在的合氣道是一種運動型的武術,兼具有健身及防身的功效。 3. 承認合氣道有所不足,但仍有它獨特的應對攻擊的技巧。 其實,大部份的人都不會介意承認現在合氣道訓練的不足及有限的能力;或許有很厲害的大師但恕我不知(道祖很厲害,但弟子就….);但光是「抗擊打能力」的訓練,合氣道的練習就落漆了。若不能放棄這樣的光環的話,就不要一直提升自已說是「武道」,貶低別人的都是「武術」;更不要說合氣道有多厲害之類的話(雖然以上這些是很多傳統武術一致的痛…..),反而讓別人看不起。 當然,在合氣道的原理原則之下,合氣會可以對於所有的技法進行全面性的汰換檢討;或者在不放棄既有的傳統技法時,合氣會應該有能力也有相關的資源,可以針對現代的主要搏擊技術,新增一些可以因應的合氣道技法,作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