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

20200410下背痛治療~增生療法

今年過年之後,下背痛的改善並沒有特別的進展,又去做了幾次的針刀,但似乎完全沒幫助,反而覺得有點退步,因此跑去做頭皮針舒緩一下。

這次的頭皮針比較特別,醫生特別搭配了體針(針灸),做完之後感覺不錯,但終究有幾個部位,還是不時的會覺得疼痛,甚至出力一點按壓時也會。雖然不致於無法忍受,但總是覺得不舒服。

幾過經番的考慮,最後決定前往生x復建診所,試試所謂的增生療法。


~何謂增生療法~

增生療法(或稱增生注射療法、增生治療)是一種促進組織再生修復的注射治療。注射的目標包括身體各部的關節、韌帶、肌腱甚至筋膜等。

和傳統醫療不同,增生療法強調治療各關節的不穩定性(instability),尤其針對難以診斷的肌腱,韌帶受傷造成的關節不穩定,骨骼肌肉造成的轉移痛,做全面性的治療。肌腱,韌帶在身體內是相對血液供應不良的組織,再加上受傷部位常常是日常生活持續在使用的組織,造成受傷後常常無法完全癒合,為最常見造成慢性疼痛的主因。增生療法將促進生長的增生液注射到韌帶,肌腱的附骨點(enthesis),重新啟動體內的發炎反應,使得身體組織能長的更健康,更穩定。

早期的注射液包含高濃度葡萄糖,硫化鋅,魚肝油酸,酚,甘油等促進生長的物質。目前注射液主成分為高濃度葡萄糖(15%~25%),並將過去使用的化學物質除去,兼具效果及安全。另外注射液內會含有微量麻藥,藉以舒緩幾天內會因發炎反應出現酸脹的症狀。注射後會開啟體內生長反應,在接下來的四到六個禮拜經歷發炎期,生長期,修復期幫助組織完整的修復。

自體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即所謂的PPRP,則是另一個新的選擇。

示意影片:





~適應範圍~

增生療法的適應症包括慢性肌腱炎,慢性韌帶損傷,退化性關節疾病等。事實上,經過七十年來的研發討論,幾乎全身上下各部位的骨關節問題都可以治療。以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而言,疼痛的來源幾乎不是來自軟骨磨損(軟骨沒有感覺神經),反而多的是來自關節內與周邊的韌帶、肌腱、神經等;這時若能針對關節內及周邊韌帶做全面性增生注射療法,治療效果才好。另外像是多年的慢性腳踝扭傷,慢性手腕扭傷,久治不癒的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還有長期的肩頸痠痛、下背疼痛、肩關節與旋轉肌周邊的損傷都是增生療法適合的對象


~費用~

預約制。雖有健保,掛號費600元。

收費按照部位計價。一個部位是1500~3000,視不同的部位而定。但二個膝蓋等是二個部份。下背痛算是一個部位;但如果治療範圍包括「下背」加上「髖關節」時,則算兩個部位的費用。

一個部位不是指只注射一針而已,醫生會視受傷的部份及狀況而定。

若增生液使用的是PRP時,一次要1~20000左右。

治療次數和受傷的嚴重程度、個人修復的能力有關,平均治療次數為3~6次。以我們目前的治療模式,注射間隔平均為一個月。 

 


~體驗~

掛號後會由一位護理師先行問診。

接下來醫生會再詢問並確認,也會用觸診及各種姿勢進行評估,最後會利用人體模型進行解說。

醫生人還不錯,滿能聽取病患的述敘及問題,並給予適當的說明。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長期發炎所引起的「退化」,力量不平衡所引起的疼痛。

醫生會搭配超音波確認應注射的位置並進行注射,注射時並不會感到特別的刺痛。必須說,針刀還是比較痛。

因為是坐姿不良所引起的下背痛,因此醫生針對個人坐姿的方式提出建議。

醫生的整個問診及注射過程,約需半個小時。 

示意影片:

 



~注意事項~

不可吃消炎葯及類固醇。

組織要生長需要原料。建議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豆,蛋,奶,魚,肉),維他命(B、C、D等),以及油質(魚油)等。

衛教說回家之後可以搭配熱敷、電療等方式。三天之後可以開始一些較為緩和的運動及伸展。之後慢慢可以開始正常的運動,但仍要避免劇烈運動及運動過度,或任何會引起不適的動作。



~果效~

對我個人來說,除了注射的部位當天有些腫漲,以及患處會覺得有些酸之外,並沒有其它不適或疼痛感。

第二~三天,覺得腫漲感已消失了,偶而會覺得酸,但原來腰椎、薦椎及髖骨附近的疼痛感,似乎消除了不少。

究竟這是一時的現象,還是真得具有療效?!仍有待後續的觀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下背痛治療~雷射治療儀

下背痛治療~小針刀 (20220901 新增後記)

2005年遠藤征四郎(ENDO SEISHIRO)訪談-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