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葉問4所隱含吐露的事
一、體力。傳武師父們的技巧不錯,但體力不濟。影片中一幕有看到振藩武館內的設備與練習,都與力量的鍛鍊有關。
二、破壞力。傳武師父們的技巧不錯,一開始時師父常常能打擊到對方,但讓對方受到的傷害十分有限。
三、抗擊打能力。傳武師父們一開始的技巧不錯,但被打幾下就受不住了。
看看詠春丁浩的比賽,就可以對照出上述三點的不足。
不能說這樣丁浩一定會贏,但起碼可以能大幅增加和對方長時間對抗的機會。尤其看看少林寺的練習,體力與耐打都是起碼的訓練。
余昌華也有類似的狀況。
另外一個問題是,電影中傳武習者技巧高超的人,雖然都是師父等級,但不幸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這樣子的學習效率是否太低?!而年紀比較大時,能產出的破壞力以及抗擊打能力也會相對的降低,如果是這樣,又要如何和年輕力壯技巧又不差的人相抗衡呢?
如果傳武的習者學的是健身及自衛之術,當然沒有問題。但客觀上來說,除非你能一擊必殺(應該是假設性的肯定),否則不論是學習那一種武術,不論武術技巧的高低,習者只要沒有辦法克服體力、破壞力、抗擊打能力的問題時,又怎能期待自已能夠上得了現代的擂台賽?!我不知道古時候的傳統的學習是如何進行?但只知道絕大部份有名的傳統武術都是靠「打架」或是「戰鬥」打出自已的名號!
假設空手道源自於鶴拳,但卻只有空手道仍能立足在世界,最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學習的過程與模式。意即,先由「型」及「對抗」著手,進而確立個人的操作理論,以及個人的衍生技法);也就是先利用形而下的實踐,再來進入形而上的理念及技術改進。或者簡單來說,先用運動化再要求技巧的內化與提升。
我們來看看空手道中達也師範的做法:
註:葉問與太極師父的內力比併,好像在實戰上都無法發揮功效。能夠把玻璃弄碎,可是卻很難傷得了陸戰隊的頭頭,到底是怎麼回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