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治療~近期感想202308更新
202308
時間過了很快,相信有些人也會好奇我目前的狀況:
一、辨公室:
最近在辦公室已經可以不需要特別定時的進行伸展運動。二、運動:
1、單槓的的部份,還是固定練習。
2、動物流的部份,因為場地較小的關係已停止。
3、伏地挺身以及捲腹運動等,還是有固定練習。
以上的運動,都只希望保持固定的體能與肌肉狀態,而沒有要求自已不斷的突破。
三、按摩:
三、按摩:
1、在辦公室時,有時下背比較不舒服時,把按摩球在臀部下在坐骨附近的肌肉按一按,並進行簡單的伸展即可。
2、腰、背部,每周還是會花一些時間,用按摩球按摩一下,尤其是運動完,或是感到有些不舒服的時候。
3. 買了支按摩槍,運動完可以在快速地在重點部份直接鬆弛一下。原則上按摩球還是比較能深入,但缺點是有些部位自已按不到。。
四、全身的伸展運動,想到就做;但每週至少1~2次。
202109
沒想到以上的說明及實踐帶出了「運動療法」的概念,而個人目前對於「運動復健」、「運動療法」或又稱為「運動治療」的理解為:
一、讓較弱的肌肉增加它的耐受度或強度。
譬如要能正常的久坐,除了正確的姿勢之外,也必須提升背肌的強度及耐受度,才能有效的延後發病的時間。既然發病的時間及次數變少,相對地就能讓關的肌肉有更多的復原時間。
而開刀後的復健,也是相同的道理。
二、讓不能好好工作的肌肉或者較為虛弱的肌肉,儘可能地加入完整的工作行列。
就是要避免肌肉工作的失衡或是工作順序的錯誤,所產生的代償現象。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左腳扭傷了一直沒好,過了一陣子之後,造成右腳的膝蓋或髖骨疼痛。所以,一邊的肌肉強化了,另一邊的關節或是肌肉的負擔少了,經過一段的復原時間之後,自然就不會疼了(或大幅地降低疼痛)。
又譬如,由低處搬重物時,沒有用到核心的力量,且沒有用大轉子為轉軸(腰為轉軸是錯誤的方式),久了之後,或一不小心時,就造成腰部的拉傷。所以,當肌肉施力的順序及方式改善時,經過一段的復原時間之後,患處自然就不易再受傷了(或大幅地降低疼痛)。
這一部份也可以參考紅繩訓練。紅繩訓練除了可以找出虛弱處之外,也可以用來訓練所需肌力之用。雖然看來不錯,但費用較高。可參考『下背痛治療~紅繩運動』
根據自已看過不少家醫院的經驗,除非是花大錢,很少有醫生能夠統合後告訴患者該怎麼做。骨科就是手術要不然就是打針,復健科的基本就是電療或是熱療。通常沒有醫生會幫助患者規劃,要如何讓患者康復的可行方案。如果電療無效,你還是來看病,醫生就不會給你其它不同的建議,頂多只能使用不同的儀器而已,然後告訴你說再觀察看看,直到患者放棄為止。
個人曾去過安x復診所給他的院長及副院長看過,也看過它的自費特約門診(掛號費1000元),差別只是可以讓你問比較多的問題而已,也沒有想要幫你規劃一個完整的復建方案。如果是患者的經濟能力不夠也就算了,但就是不告訴你有那些可行的方案。譬如,儀器治療時,就應輔導伸展運動。若儀器的效果不好時,就應評估是否一併進行徒手治療。若有改善但不持久時,就要評估是否進行紅繩評估或是其它的運動治療。這一段過程中,也可以佐以超音波或是核磁共振的檢視,以判斷患者是否有潛在的問題而導致無法獲得較佳的復原成效。如果以上都做了,醫生也應告訴患者是否應評估有那些可能的手術可以嘗試看看 。反正通常醫生就是不說就對了。
像我去安x復時,紅繩也是我自已提出評估的要求(即使診所二樓內就有)。骨震波是去三重聯合醫院打的(診所內就有);徒手治療也是我自已去外面找的(診所也有特約門診);後來的增生治療(院長就會)連提都沒有提過。當時診所內的物理治療師,個個學歷滿分,但給我的還是電療、熱療或是拉伸而已。
這讓我想到,長x中醫診所的小針刀治療,至少還會一併叫患者當場看電視影片學習如何伸展及運動(能達到多少效果倒是其次)。可參考:『下背痛治療~小針刀』
回首過去,花了四年的時間才讓自已覺得復原到接近正常的作息生活。所謂的接近正常的生活,並不是下背痛就不見了,稍不留神它仍會發作,但頻率少、恢復快,而不會一直覺得肌肉緊繃;或者就算有點緊繃,但隔天休息之後就好了許多。相較四年前的狀況,真是天差到地的無奈。即使如此,運動、伸展、按摩、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久坐,這些注意事項每一樣都不可少。
四、全身的伸展運動,想到就做;但每週至少1~2次。
距離上次的感想,沒想到時間飛逝又已過了一年。
說實在的,這一年我的下背痛的情況,又復原得更好了一些,連在辦公室都比較坐得久一些。即使有不舒服的時候,就利用伸展及按摩球的方式來舒緩,而不會讓人覺得自已的肌肉時時都在緊繃當中。
如果要說這一年有什麼不同,就是運動的項目有點改變:
一、引體向上 :可『參考』
二、動物流基本動作:可『參考』
以上的兩種運動的重點不同,但同樣都會訓練到自已的背肌以及自已的核心肌群,或許是這樣的訓練,才讓自已的下背痛又更加地復原了一些。而以上兩種運動相較,對下背最有感的應該還是引體向上。
附帶一提的是,因為是用門框單槓的關係,我是選用屈膝引體向上的版本,由於手、膝(抬腿)同時出力,因此腰部反而會特別有被拉伸的感覺,但操作上也會相對地吃力。如下圖。
說實在的,這一年我的下背痛的情況,又復原得更好了一些,連在辦公室都比較坐得久一些。即使有不舒服的時候,就利用伸展及按摩球的方式來舒緩,而不會讓人覺得自已的肌肉時時都在緊繃當中。
如果要說這一年有什麼不同,就是運動的項目有點改變:
一、引體向上 :可『參考』
二、動物流基本動作:可『參考』
以上的兩種運動的重點不同,但同樣都會訓練到自已的背肌以及自已的核心肌群,或許是這樣的訓練,才讓自已的下背痛又更加地復原了一些。而以上兩種運動相較,對下背最有感的應該還是引體向上。
附帶一提的是,因為是用門框單槓的關係,我是選用屈膝引體向上的版本,由於手、膝(抬腿)同時出力,因此腰部反而會特別有被拉伸的感覺,但操作上也會相對地吃力。如下圖。
沒想到以上的說明及實踐帶出了「運動療法」的概念,而個人目前對於「運動復健」、「運動療法」或又稱為「運動治療」的理解為:
一、讓較弱的肌肉增加它的耐受度或強度。
譬如要能正常的久坐,除了正確的姿勢之外,也必須提升背肌的強度及耐受度,才能有效的延後發病的時間。既然發病的時間及次數變少,相對地就能讓關的肌肉有更多的復原時間。
而開刀後的復健,也是相同的道理。
二、讓不能好好工作的肌肉或者較為虛弱的肌肉,儘可能地加入完整的工作行列。
就是要避免肌肉工作的失衡或是工作順序的錯誤,所產生的代償現象。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左腳扭傷了一直沒好,過了一陣子之後,造成右腳的膝蓋或髖骨疼痛。所以,一邊的肌肉強化了,另一邊的關節或是肌肉的負擔少了,經過一段的復原時間之後,自然就不會疼了(或大幅地降低疼痛)。
又譬如,由低處搬重物時,沒有用到核心的力量,且沒有用大轉子為轉軸(腰為轉軸是錯誤的方式),久了之後,或一不小心時,就造成腰部的拉傷。所以,當肌肉施力的順序及方式改善時,經過一段的復原時間之後,患處自然就不易再受傷了(或大幅地降低疼痛)。
這一部份也可以參考紅繩訓練。紅繩訓練除了可以找出虛弱處之外,也可以用來訓練所需肌力之用。雖然看來不錯,但費用較高。可參考『下背痛治療~紅繩運動』
根據自已看過不少家醫院的經驗,除非是花大錢,很少有醫生能夠統合後告訴患者該怎麼做。骨科就是手術要不然就是打針,復健科的基本就是電療或是熱療。通常沒有醫生會幫助患者規劃,要如何讓患者康復的可行方案。如果電療無效,你還是來看病,醫生就不會給你其它不同的建議,頂多只能使用不同的儀器而已,然後告訴你說再觀察看看,直到患者放棄為止。
個人曾去過安x復診所給他的院長及副院長看過,也看過它的自費特約門診(掛號費1000元),差別只是可以讓你問比較多的問題而已,也沒有想要幫你規劃一個完整的復建方案。如果是患者的經濟能力不夠也就算了,但就是不告訴你有那些可行的方案。譬如,儀器治療時,就應輔導伸展運動。若儀器的效果不好時,就應評估是否一併進行徒手治療。若有改善但不持久時,就要評估是否進行紅繩評估或是其它的運動治療。這一段過程中,也可以佐以超音波或是核磁共振的檢視,以判斷患者是否有潛在的問題而導致無法獲得較佳的復原成效。如果以上都做了,醫生也應告訴患者是否應評估有那些可能的手術可以嘗試看看 。反正通常醫生就是不說就對了。
像我去安x復時,紅繩也是我自已提出評估的要求(即使診所二樓內就有)。骨震波是去三重聯合醫院打的(診所內就有);徒手治療也是我自已去外面找的(診所也有特約門診);後來的增生治療(院長就會)連提都沒有提過。當時診所內的物理治療師,個個學歷滿分,但給我的還是電療、熱療或是拉伸而已。
這讓我想到,長x中醫診所的小針刀治療,至少還會一併叫患者當場看電視影片學習如何伸展及運動(能達到多少效果倒是其次)。可參考:『下背痛治療~小針刀』
那這些復健科呢又做了些什麼?若是慕名去找的醫生,很多都是電視或網路上講得多,看診時做的少說得更少。唉,明說就好,沒錢的就乖乖走人。但這些診所通常都推說是保守治療,醫療顯然無效時也不說,就讓患者呆呆地的一直付掛號費,診所也一直收健保費。要不然就是丟一堆文件讓患者自已看自已選(這還算有費一點心思的診所),讓患者陷入選擇的障礙,不知如何是好。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曾帶姪女去一家在羅斯福路上的蔡x宙骨科診所,理論滿滿,花樣特多,但一下做鞋墊,一下子又要買手杖…,到底是診所還是器材行?認真下去沒有萬把元還走不出來….。是的,蔡x宙診所是能讓患者有滿滿的選擇,但患者有需要一次做到滿嗎?一次做到滿就真得能解決問題嗎?真得適合患者的需要嗎?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曾帶姪女去一家在羅斯福路上的蔡x宙骨科診所,理論滿滿,花樣特多,但一下做鞋墊,一下子又要買手杖…,到底是診所還是器材行?認真下去沒有萬把元還走不出來….。是的,蔡x宙診所是能讓患者有滿滿的選擇,但患者有需要一次做到滿嗎?一次做到滿就真得能解決問題嗎?真得適合患者的需要嗎?
回首過去,花了四年的時間才讓自已覺得復原到接近正常的作息生活。所謂的接近正常的生活,並不是下背痛就不見了,稍不留神它仍會發作,但頻率少、恢復快,而不會一直覺得肌肉緊繃;或者就算有點緊繃,但隔天休息之後就好了許多。相較四年前的狀況,真是天差到地的無奈。即使如此,運動、伸展、按摩、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久坐,這些注意事項每一樣都不可少。
延伸閱讀:
獲益良多,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