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的體術~消極的防禦方式
合氣道與手刀間的關係密不可分,預備姿勢的合氣道,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訊息呢?
合氣道的半身姿勢在於一雙立於身前的手刀,同時並將手刀立於身體的中心線上。這樣子的好處,除了可以提供施力時能發揮力道之外,是不是還有其它的好處呢? 我們可以觀察得知的是,一般的格鬥多將前手虛立於身體的前方,後手則近乎放置於胸前。或者,雙手立於面前,以提供頭部有較多的保護。接著利用前手的距測、標定(瞄準)、欺騙、或是格擋等作用,當時機成熟時,再由後手給予致命的一擊。
以頂視的角度來看,除非攻方的手部長度,佔了完全的優勢 (好比大人與小孩一樣,當大人以手按著小孩的頭時,小孩總是無法打到大人),否則當攻守雙方的手臂長度近似時,攻守雙方二者所面臨的受力風險其實是完全相同。
所以,利用虛招、格擋、移動…等方式,都是為了要找出對手的空門,再給予守方具有威力的打擊。如果合氣道習者(守方) 的雙手總是位於身體的中心線上(或稱不折的手),這樣會有什麼結果呢?
要釐清這個問題之前,需先了解攻方要構成有效的攻擊必須克服以下的問題:
1. 攻方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克服守方的手臂長度的距離問題。 愈接近守方,攻方所受的反擊風險愈高。
2. 攻方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克服欲縮手攻擊時的距離加大問題。 距離加大後,也加大攻方切入攻擊的難度。
3. 攻方第三個問題就是要克服守方的身體移動問題。 守方的一點點移動,就會脫離攻方的攻擊範圍。
綜合以上可知,理論上守方只要利用雙手守住中心線時,攻方若不利用抓取或壓制的方式,卻又要能夠讓守方落入攻方的攻擊範圍之內可說是十分的不易!尤其,當攻方必須克服守方及縮手的距離時才能到達守方的身體時,守方已可藉由這段的時間差,觀測出攻方的意圖與運動方向,而守方也只要稍微移動雙手,便可以力偏移的方式化解攻方的力道。
走筆至此,虛招的問題似乎也可以化解了。因為無論攻方怎麼佯攻,守方只要固定中心線的防禦姿勢,攻方便很難進入守方的雙手所形成的防護圈之內。守方只要處理進入防護圈的攻擊即可,但同樣地攻方也是冒著風險進入這一個圈子,所以施予攻方的力度通常也不高。 同理,處理受方腿擊時也是一樣的情形。腿部攻擊時,攻方的膝蓋位置也必須曝露在守方的手肘位置左右的地方,才能施展一有效的攻擊。攻方要克服守方的手臂長度進行有效的踢擊,也必須要冒著守方入身反擊的風險。所以不管如何,只要訓綀得宜且沒有其它的意外狀況時,守方大都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勢均力敵的平衡局面。
在7分左右,我們可以觀察到,春岡師範的手刀放得比我們平常的方式來得更高,以應付對手的快速打擊。同時利用雙方食指與姆指所形在的三角區域,標定在敵方的胸前。這樣對我方視覺的好處是可以同時看到敵方手部及腳部的動作,進而能及早進行相應的反制,免得措手不及。
來自以色列的real Aikido, 手刀的位置也放得較高。
但相較之下,三代主守央的手部位置就顯得低了許多。
常常看到有些師範在演武時,將雙手的位置甚至垂放在雙腿之上進行表演,也充分表現出氣與身形的運轉,但是否具有實戰上的意義,則有待評估。但個人依然私擬「揚起你的手刀來」還是最好的選擇!
合氣道的半身姿勢在於一雙立於身前的手刀,同時並將手刀立於身體的中心線上。這樣子的好處,除了可以提供施力時能發揮力道之外,是不是還有其它的好處呢? 我們可以觀察得知的是,一般的格鬥多將前手虛立於身體的前方,後手則近乎放置於胸前。或者,雙手立於面前,以提供頭部有較多的保護。接著利用前手的距測、標定(瞄準)、欺騙、或是格擋等作用,當時機成熟時,再由後手給予致命的一擊。
當然,前手亦可作為攻擊之用 (譬如反手打法或剌拳),不過卻以阻嚇的成分居多 以手部攻擊而言,無論是正拳、鉤拳、剌拳…等等的攻擊,攻方都必須讓守方進入所謂的可攻擊範圍之內,也就是在手部可及之處。攻方的手若要發揮較大的打擊力時,則必須向後縮手約一肘的距離才能展現威力,否則也只能產生皮肉之創傷,並不能讓守方造成實質的傷害(不談所謂的吋勁)。 所以,當攻方愈接近守方時,也愈面臨守方愈大的反擊力道。
以頂視的角度來看,除非攻方的手部長度,佔了完全的優勢 (好比大人與小孩一樣,當大人以手按著小孩的頭時,小孩總是無法打到大人),否則當攻守雙方的手臂長度近似時,攻守雙方二者所面臨的受力風險其實是完全相同。
所以,利用虛招、格擋、移動…等方式,都是為了要找出對手的空門,再給予守方具有威力的打擊。如果合氣道習者(守方) 的雙手總是位於身體的中心線上(或稱不折的手),這樣會有什麼結果呢?
要釐清這個問題之前,需先了解攻方要構成有效的攻擊必須克服以下的問題:
1. 攻方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克服守方的手臂長度的距離問題。 愈接近守方,攻方所受的反擊風險愈高。
2. 攻方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克服欲縮手攻擊時的距離加大問題。 距離加大後,也加大攻方切入攻擊的難度。
3. 攻方第三個問題就是要克服守方的身體移動問題。 守方的一點點移動,就會脫離攻方的攻擊範圍。
綜合以上可知,理論上守方只要利用雙手守住中心線時,攻方若不利用抓取或壓制的方式,卻又要能夠讓守方落入攻方的攻擊範圍之內可說是十分的不易!尤其,當攻方必須克服守方及縮手的距離時才能到達守方的身體時,守方已可藉由這段的時間差,觀測出攻方的意圖與運動方向,而守方也只要稍微移動雙手,便可以力偏移的方式化解攻方的力道。
走筆至此,虛招的問題似乎也可以化解了。因為無論攻方怎麼佯攻,守方只要固定中心線的防禦姿勢,攻方便很難進入守方的雙手所形成的防護圈之內。守方只要處理進入防護圈的攻擊即可,但同樣地攻方也是冒著風險進入這一個圈子,所以施予攻方的力度通常也不高。 同理,處理受方腿擊時也是一樣的情形。腿部攻擊時,攻方的膝蓋位置也必須曝露在守方的手肘位置左右的地方,才能施展一有效的攻擊。攻方要克服守方的手臂長度進行有效的踢擊,也必須要冒著守方入身反擊的風險。所以不管如何,只要訓綀得宜且沒有其它的意外狀況時,守方大都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勢均力敵的平衡局面。
<此處不討論守方主動反擊問題,因為反擊就易產生空門而落入對方的反擊。>
這樣子的膠著狀態是很容易讓攻方氣餒的事,因此若當攻方施以巨力、粗心大意、或是以抓取方式欲控制守方的雙手防禦時,卻也落入合氣道習者擅長的項目。 一擋一打的一般的攻擊方式,難然看起來很精彩但實際上卻面臨著比力道、比反應、比體力的原始格鬥模式,而到最後仍落入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的局面。而藉著合氣道充滿氣力的雙手,雖然不能說控制或擊倒對方,但若能維持不敗的局面再加上不屈不撓的氣勢,亦為一種絕佳的防身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鹽田剛三演示的雙手放置位置較高,其前手在胸前,後手在丹田前方一個拳頭遠的位置。
而植芝守央的位置較低,但意義上應該是相同的道理。至於那一種比較好用,則大家不妨試試。
這樣子的膠著狀態是很容易讓攻方氣餒的事,因此若當攻方施以巨力、粗心大意、或是以抓取方式欲控制守方的雙手防禦時,卻也落入合氣道習者擅長的項目。 一擋一打的一般的攻擊方式,難然看起來很精彩但實際上卻面臨著比力道、比反應、比體力的原始格鬥模式,而到最後仍落入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的局面。而藉著合氣道充滿氣力的雙手,雖然不能說控制或擊倒對方,但若能維持不敗的局面再加上不屈不撓的氣勢,亦為一種絕佳的防身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鹽田剛三演示的雙手放置位置較高,其前手在胸前,後手在丹田前方一個拳頭遠的位置。
而植芝守央的位置較低,但意義上應該是相同的道理。至於那一種比較好用,則大家不妨試試。
源自席格的天心道場的春岡春夫師範( HARUO MATSUOKA)又是如何操作?
在7分左右,我們可以觀察到,春岡師範的手刀放得比我們平常的方式來得更高,以應付對手的快速打擊。同時利用雙方食指與姆指所形在的三角區域,標定在敵方的胸前。這樣對我方視覺的好處是可以同時看到敵方手部及腳部的動作,進而能及早進行相應的反制,免得措手不及。
來自以色列的real Aikido, 手刀的位置也放得較高。
但相較之下,三代主守央的手部位置就顯得低了許多。
常常看到有些師範在演武時,將雙手的位置甚至垂放在雙腿之上進行表演,也充分表現出氣與身形的運轉,但是否具有實戰上的意義,則有待評估。但個人依然私擬「揚起你的手刀來」還是最好的選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