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木謙治(Tomoki Kenji)師範的合氣道教導
富木謙治(Tomoki Kenji)的合氣道教導
富木師範於1919年取得柔道初段的資格;在1926年成為開祖的內弟子;1927年獲得柔道五段的資格。於1940年開祖授與合氣道八段的頭銜;1952年成為講道館護身術的制定委員;1961年導入合氣道亂取的競技比賽,可能這段期間一直發展合氣道的關係,所以直到1971年才獲講道館頒發柔道八段的榮譽。沒隔多久,富木便於1979年年底過世。
在2009年時,昭道館合氣道聯盟為此特別製作了過世30年的記念影片;影片的內容,正好是富木在過世當年的夏季所做的講演記錄。這裏面的教導很有意思,有興趣者可以自行研究看看。
過去的人經過二、三十年的練習才能達到的領悟,而富本認為經過他多年的研究與分析,只要透過他們的系統經過2至3年的練習就能有相同的領悟…..
一、用雙方立合掌相接(手刀合awase)的方式了解敵我雙方彼此的距離與力量。
二、敵我雙方必須「隨時」保持一(手)刀一足以上的安全距離(間合)。這裏「隨時」的意思是,不論對方的進、退如何,都要保持一刀一足的距離;同時,不論對方的左右或斜向移動如何,也都要保持一刀一足的距離。除了上述的要點之外,不管對方如何移動,我方一定要隨時保持面向並注視對手的動作。換句話說,我就是要死盯著對方的「間合」與「動作」。
註:我們從前對一刀一足的距離的感覺是模糊的,直線的,透過影片,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它的概念與範疇,較我們的想像更大。鹽田剛三說:「來則迎,去則送,對則和,五五十,二八十,一九十,則之和可。」,除了是施技的準則之外,也適用於控制雙方的間合保持上。
三、確保一刀足的距離之後,就可以進入接手與防禦的練習。意思是說,當對手「向進一步」施展攻擊時,我方也要「進一步」展開防禦或控制。
四、在一刀足的距離下,面對uke的拳或踢的攻擊,進行即時的閃躲及入身訓練。
五、在一刀足的距離下,一旦uke對tori的手部進行抓取時,接觸的同時便要對uke抓取的手進行破勢(後之先之崩)訓練。
六、必須隨時移動身體。當對方發動攻擊時,我方經由身體的移動,不僅能創造適當的間距,更能有效避免受到對方突發性攻擊的傷害。
七、柔道主要是利用「兩點接觸」後的「雙向」扭力,進而將對方摔出。 但合氣道主要是利用「一點接觸」後的「單向」施力,進而讓對方摔出;意即避開uke的攻擊線後,再向uke的死角發力。所以即使當uke的招式完成且雙腳著地的情況下,tori亦能讓uke摔出。
八、當tori被抓取之後,一定要能快速的反應,不管是入身、轉換(同化)或是轉身,以防止uke後續的攻擊。可參考:
後續tori則必須以「當身/tsukuri」的方式來完成技法。有關tsukuri的練習,可以參考:
註:這裏的名詞翻譯有些難(唉)。
九、要不斷的練習當身,才能讓自已的腳步輕盈移動快速。這裏的當身尤指面部當身。可以看到富木演示時,手部先定位之後,再滑步進行當身。
十、合氣道技法的主要目標是摔倒對方並且加以控制,所以合氣道的目的不在於傷害對方。
最後,富木有提到一些未來的願景,希望藉由合氣道愛的武術的理念,透過競技化的合氣道,而在未來能夠像柔道或是空手道一樣的普及。
可惜的是,合氣道雖然歷經養神館、身心統一會、岩間流….的分裂,但目前還是合氣會最具規模,也最具代表性。至於競技的問題,富木雖批評合氣會那些人食古不化,但目前看來市場還是選擇了合氣會,恐怕也是富木始料未及的結果。
個人覺得富木的技法中,應對「抓」、「刺」以及「抓-刺」的練習,遠高於應對「打」的練習,不知道是否和富木心中合氣道的本質有關?
~突然覺得,這位uke看起來好像很辛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