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中陰陽在動作的表達(Henry Korno)
發表於2007年。
如果我在自已的家鄉練習合氣道40載,以下的說明將不會發生。因為我在日本觀察過道祖四年(1964~1968),所以我才能明白這個道理。雖然當時道祖因為年事已經不常在本部道場出現,即使出現他教導的時間也不長,但總括地來說,我看過他練習約莫300次,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我們做的練習和他所演示的不一樣。我們都一直努力的重製他的教示,但卻極少能成功。即使你做不到,道祖原則上也只會再演示一次,而不會予以進一步解釋。這樣的教學方式在當時日本的武道大師中都是一樣,直到大師將他的秘密帶入安息地為止。
鹽田剛三師範數年前曾在英國表示,他在道祖身旁學習十年後,從未聽過道祖對於所演示技法加以解釋,所以鹽田只能自已的觀察來自行解讀。當我在本部道場時,道祖常說「我不會告訴你如何去做,你必須需自已了解我在做什麼。」。所以這也就是為何道祖的學生所演示的內容,都不盡相同的原因。
然而,這樣的情況,倒也促使我個人覺得,道祖的技法只能由其內容,而不能按照技法的形式去了解。我也開始去猜測道祖在操作技法時的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麼,我心想道祖一定有一些適用於合氣道的普遍性原則。
我開始耐心且勤奮地練習,除了他滿口的神秘之語外,我更期待有朝一日道祖能解開我的疑問。要知道學生直接詢問道祖是無用的,我只能耐心的等待。有一次大夥兒聚在一塊慶祝道祖的生日,我悄悄地問道祖「為何我們做不到你所做的技法?」,沒料到道祖說「因為我知道陰陽,而你們不了解。我花了40年去了解陰陽到底是什麼;事實上,是經過一個月的默想與省思後,所有的事才能清楚的向我展現」。這時我突想發現了一個雛型,能整合所有的技法。但要如何在合氣道中依循陰陽之理呢?我接下來會說明。但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澄清,我並未專指任何人,我也不會說這是惟一的練習方式,我只是提議一個不同的方式,以便能更符合道祖演示的內在意義。我已八十歲了,形式之爭對我已不重要,我只是希望能夠將我的心得,傳承給那那些希望學習的人。
陰陽是相對且相應地和諧的出現,在合氣道就是指受方與取方要取得和諧,而為了達到和諧,就要能找到能取得平衡的中心。
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可以相對中心進行操作。首先,個人的中心會落在丹田的位置,但雙方在一起時,問題會變得複雜,雙方會各自擁有自已的中心。如下圖一所示。
第一種方式,就是利用我方的重心來奪取對方的重心,我定義為「自我中心」模式。
另一種方式,必須刻意的保持和諧,使得雙方具有相同的中心,讓雙方的力量保持平衡。
當我和道祖在一起的時間,我多次發現他將他的注意力,固定在中心,意即雙方共同的中心,即如圖二所示。也就是敵我雙方的個體已再不存在,而在交互作用之下結合為一體。此時,無陰即無陽,無陽也無陰。
道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困難,因為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各自擁有自已的中心,擁有自已的空間以及觀點。我們的意識讓我們不得不陷入圖一模式的框架中。
因為我們長久以來的意識作用,要維繫這個共同的重心也很困難;同樣地,對方一旦出現,也將會讓我們的意識選擇遺忘去維繫這個共同的重心。即使我們天生的本能告知我們不是這樣(要有自已的重心),我們仍必須要迫使自已與對手合而為一,就像銅板一體的兩面一樣。
面對突衝時,穩定、協調及分析能力都大幅下降,腎上線素開始作用。所以很多的武術大師都說在街頭或是求生的環境下,技法必須要單純且基於簡單的原則,不需複雜的神經傳導,使用最小的記憶,進行有限的肢體協調。因此除了操作速度之外,我們必須要防備自已會被外來的因素影響,不論是否來自於恐懼,必須迫使自已能保持在圖二的情境之下。所以,合氣道將會是一個「感覺/feeling」的技藝,而是一種「知/knowing」的技藝。
我們實際上練習太過努力,也太過認真,以致成為技法的俘虜,而不是去簡單地了解這個概念。我們要退一步來省思,而不要只會一直不斷的練習你我已知的技法。
太極圖中的陰陽是兩個流動的能量,一方壓縮,另一方就會予以擴展,藉此形成常態性的平衡。就像圖三中所示,陽(紅線)是由外而內直指中心,陰是由內而外直指外界,陰陽兩線不相交會而是平行,但都透過中心而予以聯結。對習者來說,我們要去抵擋陰陽彼此之間的干擾,但卻只能透過中心予以連動並取得平衡。
我個人覺得合氣道中不拘於固定的姿勢(stances)是十分的重要,如此受方拖力於取方時,取方便能隨時保持平持。道祖未提姿勢(posture)的原因,在於姿勢是固定的,它會限制自然的流動,也會限制取方調整自已適應受方的能力。
必須要保持在心的是,若一能量直指中心時,則其它的要避開它。不論是一方接觸我方,我是我方接觸他方,我們都只需要考慮接觸中心,而不要理會我們自身的感覺。要了解它而不是感覺它,而不對自我感覺有任何的讓步。
當我們的感覺得知受到了受方的接觸時,我們的肢體會按照圖一的模式,就自然的會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對抗;如此將會離圖二模式的概念愈來愈遠。
一開始學習時,我們可以想像是一列火車對我們行駛而來,而不是將對手的攻擊予以個人化,如此可以幫助我們從受到攻擊所導致的心理緊張之中給解脫出來。我們的心理就不會被 ”為什麼是我?” 、“對方到底要幹什麼?”、”我到底做了些什麼?”等問題所迷惑,而只剩下一個事實”我正站在火車行經的路上”。如此,我們就不會打算用「自我中心」的模式來應對,就像你也不會打算奪取火車的中心一樣。
我所告訴你的合氣道秘訣,就是不需要找出自身的問題,因為自始都沒有問題的存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隨著我們面前所發生的事一同移動,學習不要妨礙流動,直到它停下來為止;並且更重要是要與受方一同保持平衡。雖然如此,受方是陽取方是陰的角色並未改變,但陰不會要摧毀或取代陽。取方的技法在於受方的動作,否則取方不會進行其它的行動。
道祖曾說「合氣道不是用來改變對方,而是用來改變自已。」,如果我的動作用來保持雙方的平衡,我就不需要施技於對方,我只是相對於中心施技於自已的身上而已。若不能了解上述時,我們的練習就只是按「自我中心」的模式,用既多且雜的技法來打斷力量的流動而已。我們應該告訴自已:「當對方的力量過來時,模式二的方式處理比較好,雙方便能產生一個相同的力量流,而我們兩者此時都是陽。」。
經由圖一或圖二的模式下處理的結果並不會有不同,兩者都會有效。但如果你像我一樣的老,或是你是一位嬌小的女性,利用圖二的模式來練習時效果會更佳。我們只要決定要如何去操作技法?是要求生存還是要催毀對手?但其中只有一個會產生和諧。而根據我個人四十年來的研究,只有圖二的模式才能隨著力的流動,也只有如此才能從自我的意識中解脫,辨視力的流動並與它融合。
按圖二的模式,我們必須接受中心並不存在於我方身上的事實。練習時我們可以假想,當對方是碰觸到我們,我們事實上正碰觸中心。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應可以辨視出對方的重心移動,我們只需要調整自已的所在位置,便可以與對方的重心合而為一。
我並不打算改變你的練習方式,但我建議你銘記在心,或許有朝一日你會了解我所告訴你的原則,並且拿來操作技法。
我確實親眼看過道祖操作技法約300次,即使他從未告訴我們他是如何的施技,但道祖沉默的訊息其實是明顯的,他要我們打開自已的心來看力量的自然流動。若能明白這些,我們就能模擬自然它本身的移動。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以下的影片說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