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的體術~接觸的瞬間已決定勝負~他山之石
我們先看看Adam Mizner師傅的說明及演示
片中簡要的來說,當對手移動並快速出拳(譬如拳擊手),除非我方拿(控制)的時機能掌握的十分到位,否則太極拳是無法處理這種快速擊打的問題,至少對片中主角所學的是如此(師承太極名師黃性賢),否則推手再怎麼厲害或是發勁,都只是玩(初階)的階段。
讓我們想像一下,合氣道的練習中,除了少數的技法之外(譬如呼吸摔、或是直接当身KO),都需要先控制對手,而控制對手除了当身之外,就是藉由入身、轉換與轉身等技巧處理對手的力量問題,進而使對手失去平衡,最後再利用後續的技法來制服對手。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何西尾昭二師範一直強調說「接觸的瞬間便已決定勝負?」,個人推測的原因就是因為「必須先控制對手之後才能施技」,這個說法與片中主角的說明似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對西尾師範而言,技擊時,大多數的情況是「当身」才是鉗制與控制對手的首要方式,緊接而來的才是「帶動」與「操作技法」。
另一個衍生的討論是,那麼植芝盛平在建構合氣道時 ,為何不強調大東流的合氣之技呢?我們先不談是或不是,看看別人怎麼說:
大東流琢磨會的小林清泰師範,在看到的開祖合氣道最重要的特點在「移動及施技角度」,而富木師範看到的合氣道的本質是「處理遠距的当身與關節技」,西尾師範說要處理「接觸的瞬間」。
利用上述的聯集與推測之下,我們或許可以對合氣道有了一層新的認識:「保持移動」與「保持距間」,在「對方的死角」發動,並在「瞬間」施以「当身」及「關節技」,進而控制或制服對手。
延伸閱讀:
後記:有興趣者,可以看看任忠信師傅的太極散手,有直拳、勾拳、也有閃躲,控制對手後,再予以擊打、摔或推出。甚至在進行擊打時也能造成對手失去平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