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

合氣道的體術~空手道vs合氣道之散手練習(二)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空手道vs合氣道之散手練習(二) 在(一)中我們看過空手道達人福地勇人與合氣道達人石森義夫相互交流的影片,以下我們可以再看看空手道達人Jesse Enkamp (可參考: https://www.karatebyjesse.com/ )與合氣道LEO TOMAKI師範的輕對打示範。LEO是田村信喜的高徒之一,這裏就不多談。 個人覺得的LEO師範在敘述上的表達重點: #合氣道對打時不使用關節技,因為對方容易有對抗的反應說不易產生效果。此外,關節技通常只能用來應用於水平程度較低的對手。 #合氣道的對打是應用於求生的模式,而不是兩相對抗的模式。 #合氣道不外乎入身及擋身而已。即使用道祖在過世之前,在體弱且移動不利之下,仍只是利用入身與擋身。 #入身時必須讓對手的攻擊落在我方的身後。 #認為壓力測式是很好的功力提升模式。 #合氣道採行的是不對稱式的對抗,譬如對於眼、頸、及陰部…等規則外的攻擊。(咦,這種說法好像常聽XD) #合氣道的習者大多不喜歡打鬥或是被打的情境下的練習,自然無法呈現合氣道對抗的一面。 個人覺得的LEO師範在輕對打時演示的重點: #入身時当身 #可能發生纏鬥時要立即分離 #用掌來進行推、打、砍、戳等攻擊。 #無影腳很重要(~真心不騙~) 雙方的交流都十分地尊重與克制,沒有誰輸誰贏的問題。重點仍在於增廣見聞並期能強化自身的實力。希望透過這些人的努力能讓合氣道有全新的風貌與活力。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體術~空手道vs合氣道之散手練習(一)  合氣道的體術~取方操作技法的距離

合氣道的體術~不折的手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不折的手 有關不折的手,協進會陳小平師範的說明如下:「合氣道應敵時所展現的一種手部應敵態勢,與其他武術所指手刀不同,合氣道手刀在解剖學上分成手掌部、尺骨部、橈骨部三部分:在觀念上手刀是刀劍的延伸態勢;在施技時手刀有如不折的手,氣由腰部傳肩到肘,最後達手指尖,呈現圓柔、自然、迅速、輕巧、銳利地展現,成為一個整體力態勢。….」。所以,按小平師範的說法,手刀藉由不折的手以展現並傳達整體之力。 有些師範亦強調,透過不折的手,可以在操作技法時,更容易破勢,更容易傳導控制的力量。如下圖 不折的手的說法,應該是來自於藤平光一的教導,但其認為是一種「氣」的表現,如下圖。下圖中,藤平的手並不需要特別伸張手刀,因此確有其奧妙之處,但這樣的力量表現用於打架時是否好用,則有待考證。 此外,合氣道的科學一書的作者吉丸慶雪則認為,不折的手主要是一種「伸展肌」的肌力表現,較單純地收縮肌的肌力更有效率。如此似乎可以說明,為何有些習者進行劍道比賽時,認為不折的手可以更有效地傳達身體的力量,讓自已的手臂比較不會感到疲備。 有趣的是,養神館強調的是有意識地伸張手刀才能夠將自已的力量向外傳達,增加手刀打擊的效果,其目的在於日後能有效地傳達整體之力,因此是用「不折的手」來顯示伸張手刀後的力量傳達或延伸的結果,而非利用不折的手去達成破勢或控制的效果。 個人的想法是:不折的手的確容易傳達用身體「推」的力量,譬如推抵uke的下巴時;若取方只想用手臂的伸張力去推時,力量便會弱了許多。當然,用打擊的方式又另當別論。 而一教手與不折的手,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同的表現,穩固並保持身體的架構,進而讓取方的手前臂可以對抗外來的擊打之力。 至於利用技法施行控制時,只是藉由「不折的手」的外觀展現來表達「雙手與身體之間的距離」關係,以方便取方的施技與力量傳達能更有效率。 當然,不折的手亦能表達操作技法時取方與受方的距離關係,讓取方的施技更能令受方破勢,但這樣的破勢不是因為不折的手的關係,而是施技時的相對操作距離的緣故。譬如四方摔,取方轉身後的控制的手,若為內收時,破勢的效果有限;但若轉身後習者控制的手更加向外伸展時,是因為距離的改變而造成受方被旋轉控制的手臂更加地外展所造成的破勢效果,而不是不折的手所造成的。 至於一教推肘破勢很難一概而論,習者操作方式的不同,利用不折的手的情況也會不一樣;對個人而言推肘的破勢主要還是在於...

合氣道的體術~肘当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肘当 肘当的技法,在合氣會裏稱「呼吸摔」,如下圖。   這支技法,在養神館裏也稱之為「呼吸摔」,只是前面加了「肘当」,如下圖所示。 養神館更清楚的技法操作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 但我一直不懂的是,為何在協進會裏通稱為「角落摔」?!(這裏並沒有指責的意思)如下圖: §手法: 依個人的經驗中以為,這支技法最有殺傷力的實施方式,就是取方用肩膀把受方的手肘(或手肘至肩膀這一段)頂著,此時受方因為槓杆施力的緣故,雖然看似勝之不武,但似手怎麼摔都容易。當然,這種施力的方式用在四方摔也是同樣的道理。 記得以前的授業老師告訴大家說,取方可以用「頓挫」的方式將受方的手肘給擊傷;受方為了避免受傷,所以就只能滾翻過去…..。這裏面臨的問題是,受方的手肘被控制時,原則上都會將手臂向身體內縮並產生緊繃的狀態。除非受方刻意把力量放掉,否則上述的「頓挫」之力,將很難有效地發揮。 另一位授業老師的解決方案,就是將受方的手腕旋轉,使得受方被控制的手的手心面向取方(通常都只做到手心向上而已);此時受方因為手腕已被牢牢地鎖死,受方的手臂緊縮也無妨,而在這種痛楚之下,取方便能較為容易地將受方摔出。 但根據鹽田剛三師範在total aikido一書中的說明可知,「取方利用呼吸力,瞬間以自已的手肘施力於受方被鎖住的肘關節後,讓受方喪失平衡後而摔出」。這裏完全沒有提到,取方是因為將造成受方的疼痛或是受傷而讓受方摔出!雖然這也是可能的結果。 讓人感到有趣的是,既然這支技法名為「呼吸摔」,理應不該讓受方是因為怕被傷害而摔出?!這點讓我想到十字摔,取方也許能破壞受方的肘關節,但其實主要是因為受方的雙手都控制住的關係,取方的向前邁一步的動作,讓受方不得不被摔出;迴轉摔前方也是同樣的道理。(註:事實上,若受方的雙手繃緊時,除非施以暴力,否則取方也不易破壞受方的手肘關節。嗯....當然技巧夠的人,這也讓對方受到傷害也是可能的結果) §步法 取方向前摔出時的前腳,一定要踩到受方的前腳之處,且能止擋受方後腳向前移動;而且踩出的前腳一定是要「斜向地」踏出,如下圖所示。 事實上,取方摔出時,受方只要將前、後腳同時向前滑動一步,取方就摔出不去了。(註:在雙手抓單手的操作時,因為受方雙手都被控制,身形的移動有限,所以這支肘当技法的成功機會顯然會比單手高出許多。) 那麼有其它的處理方式嗎?有,例如西尾...

合氣道的體術~再談帶動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再談帶動 先看一下遠藤師範的演示: 接著我們看看這位傳武習者就傳武面的解說: 以上傳武的解釋中,就是之前本人提過的帶動的理論裏,屬於「力量的欺騙」的一項。這其中包括: 1. 「利用感覺錯誤」:讓對手覺得力量仍在向前,但我方的身形或動作已經改變。當然這一部份通常伴隨著力量的導引。 2. 「利用反射動作」:遠藤征四郎在美國華盛頓講習時提到,若對方的手伸出卻顯得無力時,我方與對方的連結關係並不存在,因此必須創造連結的關係。 但如何創造連結呢?就是利用我方在對方的肢體上進行突然的出力(譬如推、拉、或壓)或是当身,讓對方自然產生一抗力、身形的閃躲、或力量的潰散,我方再針對此抗力進行連結,或進或退、或移轉身形,從而進行帶動並破勢。 譬如斜打四方摔,若我方採內迴旋的方式時,我方先進行一教擋身。這裏的擋身通常是由下而上之勢,除了讓對方較不易發現我方的攻勢之外,同時會讓對方的身形因為閃躲而有向上浮起之勢,同時對方手部攻擊的力量潰散,我方更容易讓對方的身形破勢。 最後另外再復習一下,針對抓取的攻勢,我方被抓的部位有以下三個發動合氣的時機:⑴對方即將抓取時;⑵對方剛抓取時;⑶對方已抓取但再次出力時。但若對方的惡意高、恐擊性強時,透過「利用反射動作」的技巧,也是應對的方式之一。 延伸閱讀: 【 合氣道的帶動~貼附力 】 【 坐姿呼吸力養成法 】 【 合氣道的合氣~手部動作之操作 】

合氣道的體術~擋身的速度

圖片
啥,擋身的速度?! 看慣了合氣會的擋身及技法操作,都是1-2-3-4,然後再來一次。 問題是,我方實施有效的擋身之後,除非對方當下傷重或是受到過度的驚嚇,否則對方真得不會跑嗎?所以其中一個有趣的話是,究竟擋身的操作有速度上的要求嗎? 來自REAL AIKIDO 的FARIZ師範的演示如下,告訴你有多快。 註: ⑴ 值得注意的是,FARIZ師範,其實除了擋身的速度快之外,在實施擋身的同時,他的左手還立即壓住了對方的右手手背,防止對方脫逃。一般合氣會的練習則不會進行受方手的控制。 ⑵現想的情況下,我方操作擋身時還必須同時進行有效的移位,造成對方的身形處於破勢的狀態(就是對方失去重心而跑不掉的意思)。但隨著對方的動作加快時,技術不佳的我總是無法成功。而且對方抓取的手也可能順勢對我方進行推壓的動作,讓我方無法進行反制,甚至也沒法直接逃脫。 值得觀察的是,若我方的身形真得在瞬間造成對方失勢,表示雙方的間合較大,此時擋身的力道反而減弱許多,後續技法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2018年多田宏(Hiroshi TADA)師範的真心話大冒險

圖片
多田宏(Hiroshi TADA)師範的真心話大冒險 目前為合氣會中年紀最長的內弟子,數年前接受了採訪。整體訪談的內容有三段,其中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二段。 體術與劍杖的關係並不是合氣道所獨有,了解技法與身體的關係後,自然容易掌握使用武器的技巧。現代的劍道與柔道,因為是競技取向,自然就少了這一部份的省思。 (註一) 自已都練不好時,與對手也練不起來。如果是套招練習時,可以做得正確,但如果對方是用組合技時,就會慌亂了手腳。 基本的練習是為了讓習者的身心獲得鍛鍊。掌握了基本之後,才能加以運用。如果只是抱著練體力的想法時,就無法理解(如何利用)。如果習者不能自由的控制身心,又如何與對手練習(組合技)。若雙方講好之後的練習,只能視為一種應用練習,而不是實戰練習。就像外科醫生一樣,如果不懂基本技巧,自然無法為人開刀。所以,首先要能掌握身心的使用,技法就會自然而生。這就是傳統武術的想法。最終面對緊要關頭時,還是取決你的身心使用。 (註二) 本部道場為何幾乎都不談「氣」,是因為氣是一種屬於非常個人的研究。氣就是要學習如何使用生命中的能量,如果不是從小就培養這樣的觀念時,長大後就很難理解。 (註三) 合氣道的稽古法,包括了「氣的流動」與「氣的鍛鍊」兩種。其中的「氣的鍛鍊」指的是讓對手用力抓取。而在這個狀況下,而不會被對手控制自已的身心,自已才有移動的機會。但這些只是鍛鍊並不是技法的一種,否則對方早已被砍頭而亡。 (註四) 「氣的流動」,指的是習者必須熟悉技法的動作順序,久而久之就能愈來愈圓滑,最終變成一個圓。讓能量產生流動,進而讓身體產生流動的狀態,最後再透過呼吸來接收能量。所以氣的流動的練習,就是擴大並專注在生命的能量,古代的武人也是透過此一方式來為自已治病,而這也不是合氣道所獨有。而利用這種氣的流動的練習,才能將技法與能量統整起來。 (註五) 註一:很多合氣道習者一直自許體術是由劍杖而來的說法,看來並不可靠。菅野誠一師範曾說,古時劍杖本來就是常見的東西,自然會拿來作為比喻。 註二:很遺憾的是,對於合氣道如何實戰的問題,多田宏師範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TADA僅僅表示單純的練習並不能對抗對方的組合技,而不能對抗的原因在於技法的鍛練不夠通透,因此習者無法完全掌握自已身心如何使用。當TADA說單純的練習並不能對抗組合技時,當時的採訪人的語氣似乎有點興奮,以為師範要講出實戰...

引土道雄師範的教導

圖片
引土道雄師範的教導 用現在的話來說,位於熊本新宮市的引土道雄師範應該是最強的外掛~開祖去世之前三個月,被道祖賦予十段的頭銜。引土過去曾提出要求本部道場提供證明,但本部道場拒絕給予任何的憑證,認為這是在非正式下的會談的結果因此不算數。 不過引土是內弟子之一也是不爭的事實,引土也獲道祖的指示,在新宮建新合氣道場。因此道祖過世後,引土也開始自稱為「直傳」的十段弟子。 引土的教導可參以下影片: 正面打入身摔、正面打一教系:當受方剛開始起手,取方就要開始動作。 施展技法時,第一要務就是保護自已,並同時進行挡身的動作。 單手抓轉身法:雙手在轉身後要向前延伸,引導受方向前,取方才可以避免受方用另一隻手攻擊。而且轉身後,配合雙手向前延伸的動作,取方的後腳跟應該抬起,除可讓身體具有彈性之外,更可以強化引導受方向前的破勢效果。前腳的腳尖向前時,後腳的腳尖也要一併向前,而不是向側方甚至是後方。 應敵時,採自然姿態(雙手下垂)最好,而不是擺出防禦姿態。若採防禦姿態時,取方的心中只有想到受方,因而無法與受方進行合氣。等候對手的攻擊,就是讓自已無法合氣,而取方必須要主動施技。 為了避免受到取方的攻(反)擊,受方進行抓取時,一定要從斜側方,而不是從前方。同樣地,進行斜打時,也是從斜側方攻擊,受方的身體不要在正面。 單手抓轉身呼吸摔時,取方轉身時,取方被抓的手的指尖向前向內,另一隻手要搭(控制)受方的手肘。雙手抓轉身呼吸摔時,取方轉身時,取方被抓的手的指尖向上揚起,另一隻手要控制受方的手肘。 若單手被抓時採用雙手抓的手指向上的方式時,因為受方抓取的力量不易導引出去,因此易遭到受方後手的攻擊。 若雙手被抓時採用單手抓的手指向內的方式時,因為受方抓取的力量太大,則取方不易完成轉身的動作。 專注(look at)在對方的眼睛,對方會奪取你的心。專注在對方的武器,會奪取你的注意力。 在1953年,道祖寫了一卷杖術的要義交給了引土,其中教導如何掌握與熟練長武器。 掌握對方的氣,就能感受對方即將發動的攻擊,進而避開或反制對方的攻擊。 註: 既然有了棒術的要義,那合氣道算不算有專門的杖術呢?😆

合氣道的體術~擋身的發力(續1)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挡身的發力(續1) 之前討論過挡身的發力,是藉由整體力所產生的集中力。 但整體力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呢?! 片中提到,形意拳中所謂的整勁就是「手腳必須要齊到」。片中主角利用上述的原理進行了一些實作,來證明整勁與一般出力方式所產生的勁道的不同之處,這裏就不多討論。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鹽田剛三在Total Aikido一書中提到,要產生具有整體力的挡身,就必須讓臀、腳、膝、肚進行統合性動作,身體要處於放鬆的狀態,若身體能統整為一體而進行移動時,就能將該力量集中於一點而產生集中力。 有趣的是,鹽田所說的「身體統整為一點而進行移動」,似乎就等同形意拳中的「手腳齊到」的發勁方式。巧合的,就像在延伸閱讀裏所說的,練習素振時,刀砍下時的落點就是身體向前律動時的頓點。 又譬如,在操作斜打四方摔時,受方以右斜打時,取方同時會操作內迴旋的入身並且同時利用右手刀進行面部挡身的動作,此時取方內迴旋所踩出的右腳若與右手刀齊出至定點時,似乎就能練習如果操作「整體力」。可惜的是,現在的練習當中,不是擋身不到位,要不然多是手掌原地比劃一下,當然更練習不到如何發揮「整體力」。 綜合掌握以上的技巧之後,就是如何加速與加大施展的力道。 另一方面,同樣的方式是否可以用在摔技呢?遠藤征四郎雖以柔法著名,但他的入身摔卻十分的有力。如下圖所示,圖左的上手破勢尚未摔出,同時前腳尚未著地;圖右時,前腳著地時再同步摔出,似乎也暗示者「手腳齊到」的技巧。   行筆至此,覺得自已還真會嘴泡。哈。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體術~挡身的發力

合氣道的體術~間合與反制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間合與反擊 現今街頭上的攻擊形態,除了王八拳之外,再來就屬刺拳。刺拳的出擊快,收拳也快,即使沒有產生重擊的效果,但也可以讓對方受到震折,或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在合氣道館中練習時,雙方的間合至少是雙方伸手出來後能微接觸或是再微開的距離。如果人的平均手臂長度是60~70公分時,那約略就是1.5米左右。而養神館練習時約是保持1個榻榻米的距離,甚至達1.8m之遠。 影片中利用劍的距離,來表現出取方對於受方動作的反應能力。由於合氣劍的長度約96公分,扣掉握持的長度、再加上雙方的間隔及對方雙方前抱的長度,因此雙方的間合,約略也是1.2m左右 。或者用合氣杖,約130cm,作為兩者的間距更棒。 總的來說,就是取方至少位於「對方在一舉手的距離」之外,否則對方的突刺就很容易成功達陣。個人是覺得維持「一刀一足」的距離的難度很高,雖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片中小遺憾是,取方接了對方的刺拳之後,對方的拳甚至身形並沒有被破勢,對方的手似乎只是被撥落,若取方後續的入身及擋身不足時,受方還是能很快地發動後續的攻擊。如圖一 理想的狀態如下圖: 當受方破勢之後,取方要做擋身或是後續的入身摔或是反手摔,自然就容易得許多,否則也只能搶時機了。 上圖中請注意取方右手造成受方破勢的位置。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體術~接手~正確的接手

合氣道的熱身~盤龍抻拔法

圖片
合氣道的熱身~盤龍抻拔法 合氣道除了習知的熱身方法之外,偶而看到YT頻道的傳武介紹,經個人操作之後覺得很不錯,因此介紹大家試試。 有趣的是,為何不是「伸」筋而是「抻」筋呢?可參考以下片中的說明,: 註:「抻」發音ㄕㄣ (又音) ㄔㄣ」建議發音同「嗔」以便與「伸」區別。 合氣道的熱身,多是著重在身體各關節與肌肉的柔軟度。個人以為,以下的方法除了可以打開關節之外,更可以強化筋肉的韌度,不僅應用於武術,對於久坐的現代人來說,亦有強筋健骨之效。 雖然它有易經筋或是八段錦的味道,但個人特別覺得它和易經筋有易曲同工之效~操作者的力道必須要由肩背發出,並直達肢體的末段後進行抻筋的動作,久習之後甚可發揮出整體之力。 #有關肩、背、肘、腕的運動: #有關脊椎的運動: #有關足、膝、骻的運動 長期旅居法國的田村信喜師範,後來在熱身時也喜歡融入一些八段錦的身法,而這個抻拔法不僅能供個人鍛鍊之用外,偶爾也可以當作合氣道熱身動作的調劑。如下圖: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熱身~真向法

合氣道的體術~一教-短刀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一教-短刀 片中Lia師範的作法與座姿呼吸力養成法的方式類似。 雙方的短刀接觸時,取方向後微移動重心,導引受方的前手向後向上,取方推抵受方的手肘並浮起受方的重心,隨後取方向下推肘,同時取方的後手向下切受方的前手臂(腕),最後完成一教的破勢。 若按照富木謙治師範的說法,合氣道被分類為是用來處理與應對「對手持有武器時的近距攻擊」,片中師範利用短刀的解說法式,倒也相當地合理。 片中訓練方式的好處在於:⑴取方習者更能體會出如何導引受方的重心偏移;⑵受方習者更能感受重心偏移時身體的體態的變化。 受方持短刀時,會了確保短刀能有效握持,所以重心會移轉到身體的最前面,再加上短刀的槓桿效應,取方操作一教時自然會順暢了許多。 但習者應該注意的是,這樣的方式不必然能直接應對使用正面打或直拳上段的「真實性攻擊」。受方的攻擊加上力量與速度之後,所有的挑戰才正將開始。 延伸閱讀: 由富木謙治師範的武術分類看合氣道

基督徒要順服掌權者嗎?

圖片
 精闢的見解 群眾運動必須是來自於對神的愛 能夠愛你所反對的對象嗎? 高舉運動的目標是否已超過高舉基督? 面對不如意的事,是否只會定某一些人、某一族群或是某一政黨的罪?

合氣道的體術~取方操作技法的距離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取方操作技法的距離 這裏指的不是受方與取方的間合,而是取方操作技法時,與受方之間的距離。 演武時敵我雙方的大開大合自然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演武時呢? 我們真得能在肢體的遠端破勢,還能操作後續的入身或是技法控制嗎?! 法國的LEO師範,是田村信喜的高徒之一,在歐洲地區創立了以法國為主的喜振會(KISHINKAI),可『 參考 』: 我們可以看看LEO師範他獨特的技法:入身、擋身、破勢、控制雖然老生常談,由LEO師範操作起來更有行雲流水的感覺。 LEO師範的技法施作當中,受方與取方之間的距離特別的近,取方好似擠入受方的懷中,並且藉由這樣的近距離夾帶者擋身的威嚇來打破受方防禦的圍籬,進而撼動受方的中心線而產生破勢的效果。 但uke請務必小心,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