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0的文章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反手摔

圖片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反手摔 開祖宗道臣獲推薦他給隱居北京的北派少林義和門拳第二十代宗師文太宗相見。(按:有無文太宗其人,現已很難查考)。對於這段難忘的經歷,宗道臣在一九三六年所著《少林寺拳法》一書中回憶寫到:“文太宗原在嵩山少林寺為僧。 在少林寺習好基礎後,下山繼承少林義和門第十九代宗師黃龍伯的法統。” 文太宗很賞識宗道臣善學武藝的才華與勤奮,便把自己掌握的少林武術精要,傳授給宗道臣。一九三六年,文太宗便親自帶領宗道臣竭拜河南嵩山少林寺,在達摩袓師殿前舉行正式傳法儀式,成為少林門下的弟子。宗道臣在日本所傳少林拳法,遠非師門所授,而是另闢溪徑。他把在中國所學各種武藝加以整理和再創,編成三法二十五式六百多種基本武術技巧,取名為“日本少林寺拳法”,而自成一派,他傳授的“羅漢拳”、“仁王拳”、“龍王拳”、“龍華拳”、“天王拳”等等,除“羅漢拳”外, 均非少林傳統拳法套路。   年青時的宗道臣深受少林文化影響,但他創立日本少林寺拳法時,其實也揉合了很多傳統日本武技以至哲學思想。故此日本少林寺拳法並不是中國少林拳系的分支,而是一個獨立的體系。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世界觀以「金剛禪」信仰為基礎,強調「自己確立」及「自他共樂」,即「要兼顧自己與他人之幸福」。在實際的技法上,則有所謂的「三鼎 三法 二十五系」: 三鼎為智、體、心,其中「智」代表戰術,包括陰陽、虛實、地位等。「體」則是技術,而「心」是心態與意志,即氣力、氣勢、氣合等。 三法為剛法、柔法、整法,各自代表著不同技術,二十五系即為此三法的總和 二十五系之剛法,即是打擊技。包括突技、切技、蹴技等。 二十五系之柔法,即一些利用人體重心進行攻擊的技術,以及防守反擊等,例如投技、捕技、縳技。 二十五系之整法,即一些擒拿及關節技,包括整經、整脈、整骨等。 個人以為也許是以上的緣故(以上內容係摘自網路),因此少林寺拳法比空手道等更加的全面且靈活多變。 回到正提,反手摔已是合氣道的招牌技法之一 我們看看少林寺拳法怎麼做: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受方的模擬攻擊較大部份的合氣道更為快速與猛烈,更符合現代的攻擊態樣,因此習者在實戰上應該更能得心應手。 操作的假設前提是受方右手打擊後會快速的收手,所以取方的左前手拍開受方的右手時要趁勢定住(抓取),此...

電影葉問4所隱含吐露的事

圖片
電影葉問4所隱含吐露的事   一、體力。傳武師父們的技巧不錯,但體力不濟。影片中一幕有看到振藩武館內的設備與練習,都與力量的鍛鍊有關。 二、破壞力。傳武師父們的技巧不錯,一開始時師父常常能打擊到對方,但讓對方受到的傷害十分有限。 三、抗擊打能力。傳武師父們一開始的技巧不錯,但被打幾下就受不住了。 看看詠春丁浩的比賽,就可以對照出上述三點的不足。 不能說這樣丁浩一定會贏,但起碼可以能大幅增加和對方長時間對抗的機會。尤其看看少林寺的練習,體力與耐打都是起碼的訓練。 余昌華也有類似的狀況。   另外一個問題是,電影中傳武習者技巧高超的人,雖然都是師父等級,但不幸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這樣子的學習效率是否太低?!而年紀比較大時,能產出的破壞力以及抗擊打能力也會相對的降低,如果是這樣,又要如何和年輕力壯技巧又不差的人相抗衡呢? 如果傳武的習者學的是健身及自衛之術,當然沒有問題。但客觀上來說,除非你能一擊必殺(應該是假設性的肯定),否則不論是學習那一種武術,不論武術技巧的高低,習者只要沒有辦法克服體力、破壞力、抗擊打能力的問題時,又怎能期待自已能夠上得了現代的擂台賽?!我不知道古時候的傳統的學習是如何進行?但只知道絕大部份有名的傳統武術都是靠「打架」或是「戰鬥」打出自已的名號! 假設空手道源自於鶴拳,但卻只有空手道仍能立足在世界,最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學習的過程與模式。意即,先由「型」及「對抗」著手,進而確立個人的操作理論,以及個人的衍生技法);也就是先利用形而下的實踐,再來進入形而上的理念及技術改進。或者簡單來說,先用運動化再要求技巧的內化與提升。 我們來看看空手道中達也師範的做法: 那合氣道呢?我們常常說合氣道的無奈,但也是同樣的問題。開祖是由多年的學習及實踐下,最終確定其理論及理念;但後人卻只能由開祖的理論下並期待能複製出開祖的實踐,難怪學習與結果之間會有很大的落差。 註:葉問與太極師父的內力比併,好像在實戰上都無法發揮功效。能夠把玻璃弄碎,可是卻很難傷得了陸戰隊的頭頭,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