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合氣道的體術~坐姿呼吸力養成

合氣道的體術~坐姿呼吸力養成 座呼吸力的操作我們就不談了,但影片中提到了「外部合氣/external aiki」與「內部合氣/internal aiki」兩種名詞,值得我們釐清一下: 片中並沒有用文字或口語解釋內部與外部合氣的不同,但根據個人的經驗,仍可由影片中可以發現一些差異,請參考下圖: #所謂的「外部合氣」:係偏向於「純槓桿原理」的操作,若UKE不能抓得很緊時,這樣的操作手法常常且容易會因為UKE脫手,而導致失敗。有人會說「UKE的敵意不足」所以UKE才會脫手(暗示還是UKE抓得不夠緊而放手),但個人的經驗是,UKE因為槓桿的作用而導致自身的抓力不足而脫手,或是因為造成UKE的疼痛後才脫手。以上這兩種情況,與UKE是不是有敵意完全無關。尤其UKE若有敵意時,也可能伴隨其它的攻擊,不一定會死命的抓。 所以由圖左側可以看出,UKE的手肘被迫向外大幅地開展,握持的雙手手腕也呈現”ㄦ”字的態樣,此時UKE才能維持抓住NAGE的狀態,否則便會脫手。 另外,因為UKE的手腕、手肘及手臂,都已明顯地同時形變,所以UKE的雙手重心是掛在NAGE手腕的外側90度左右。 #所謂的「內部合氣」:係偏向於「筋肌膜原理」的操作,雖然我們不能否定有摻雜一些槓桿原理,但因為UKE不大會感到疼痛,所以不會反射性地放手;而且UKE使用一般性的抓力下即可,也不會要UKE必須「死命地抓」的問題。 從圖右側可以看出,UKE的手肘並沒有明顯地向外開展,UKE可容易地維持抓住NAGE的狀態,所以可以較容易地維持抓取的態樣。 另外,因為UKE的手腕、手叉及手臂都沒有明顯的形變,所以UKE的雙手重心是掛在NAGE手腕的外側30度左右。

合氣道的體術~帶動~筋膜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帶動~筋膜 人體是透過筋肌膜與骨髂的連結才能夠有行、走、坐、臥等動作,所以從片中的介紹可知,「帶動」對方的機制之一,就是想辦法透過操作筋肌膜的連動,來達到帶動或是破勢的效果。 但上述的帶動,在講手(餵招)時較為容易,實戰上仍必須是奇襲或是出奇不意之下施展,才可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一旦雙方進入對峙與試探的情境之下,恐易操作不慎而落入更大的險境。

合氣道的體術~氣沈丹田

圖片
 究竟要如何安定自已的重心?! 可參考空手道中達也師範的講解: ~應用在遭他人後抱時 ~應用在坐姿時 注意: 是將先把意念放在「下丹田」,再把「中丹田」與「下丹田」連成一線,並且保持放鬆。 我們來比較看看鹽田將大師範怎麼做 片中取方的背部狀態很重要,而是要讓仙骨與丹田合一,而背部呈現伸直(不是僵直)的狀態。 在一個太極拳的網頁看到以下的圖示: 鹽田將大的位置: 我們可以發現,鹽田將大的方式,似乎也與命門與丹田之間的關係有關,所以也可以推測為何養神館對於習者的外觀姿態的要求,似乎就是將身體重心的前、後面,進行貫穿及連動,而不論是「命門與丹田」,或是「仙骨與丹田」有興趣者不妨試試。 注意的是,背部伸直是從頭(頸椎)到尾(仙骨),所以操作者不能有頭先身後、或是彎腰駝背的姿態。

合氣道的體術~正面打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正面打 這部影片講了一些uke進行正面打的重點與錯誤事項,值得一看,或也可藉此重新復習一下。 合氣道沒有打擊技,因此身為uke時,不啻為一種練習的方式。所以對uke來說要注意: 一、距離與時機 Uke主動打擊的模式,以合氣會為代表,uke進行正面打,tori被動進行反制。此時,uke要量測好與tori之間的距離,當uke逼進troi的防禦範圍時,uke才能舉手進行正面打的動作。 但不幸的是,很多uke都是先把手舉高高,靠近tori之後再進行打擊。這種忽略敵我意識的打擊方式,不僅uke練習不到正確的攻擊模式,更恐怕uke還沒有打到tori時,就先被tori進行面部的擋身反擊。 至於養神館或是岩間流是以tori主動打擊的模式,此時tori也必須取得良好的距離與時機,才能有效地進行擊打的動作。 二、中心線 就像劍術一樣,uke打擊時,必須由自已的中心線舉起,並且由tori的中心線劈下。 但可惜的是,有不少uke把手舉到頭部的側面後再劈下,而不是由中心線舉起再划下的方式進行打擊。由於uke的發力方式就不正確了,當然練習不到正確的攻擊模式。 三、體態的平衡。 Uke不應該在打擊時,讓自已的身體有奇怪的前傾、後傾、或是左右搖擺的現象。但如果前述一、二點能做到時,這一點應該也沒有困難。        

合氣道的體術~單手抓的抓取方式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單手抓的抓取方式 這部影片講了不少uke抓取時的重點與錯誤事項,值得一看,或也可藉此重新復習一下。 簡要來說,就是Uke在抓取時,uke與tori之間,並不是呈直線的方式,也就是說“uke的中心線”不應該正對著”tori的中心線”,否則彼此的力量將會形成衝撞的形態。 片中用tori持短劍的情況來說明,如果uke用雙方面對面的方式來抓的話,uke就會被tori的短劍刺到,所以uke在抓取時,必須從tori的側面進行。 因此uke從tori的手部的側面進行抓取的原因,在於既能控制tori的中心線,又能進一步破壞tori的重心,否則就失去了uke進行單手抓的目的,而tori也失去了練習單手抓的意義。個人以為其中tori抓取的角度應該是30度左右,至多也不應大於45度。需特別注意的是,這一部份也可以概括性地解讀為「若uke抓取時不能對tori投射出有效的重心控制時」,則可概括地視為一種錯誤的抓取方式。進一步來說,這一部份與「單手雙手抓」的原則也完全相通,uke的雙手抓也必須能夠用tori被抓的單手,來控制tori的重心。 另外,tori的手的位置不應過高(不切實際),或是過低(容易被uke壓制),這一部份也可以概括性地解讀為「若tori必須要能在一定的程度之下,足以抵抗uke的抓取力道與投射至tori的力量。」,否則tori如何正確地操作技法 (各種面向的應用除外)。 註:此時tori的手指的「有意識地」伸張動作,以便對抗uke的重心破壞,更顯得相當的重要!可惜片中沒有提到。 最後,tori的手的形態,各派各家都有不同,通常都是食指對著uke的咽喉位置,並模擬持劍的對峙狀態;但片中姆指朝前的方式則較為少見。  

合氣道的體術~一對多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一對多 「一對多」在合氣道的練習一直以來都不陌生,但練習時總會讓人感到不踏實。正是因為這樣,Uke們都常是手下留情,要不然就是出聲提醒,或是一個一個輪流上,否則認真下來真得是一場悲劇。 其它武術也有類似的狀況,例舉如下: 我們先來觀察一下,拳擊處理一對多的方式: 其中一位自已的入門師範曾教導說,要主動迎向其中一位做技法,然後再依序處理靠近自已的uke。隨著自已多年的觀察,這樣的說法應該只能算是對了一半,一次只能處理一位是對的,但主動迎向對方,其餘的人也會跟上,此時我方恐已遭到圍毆當中。 影片中要學習的是他們的走位方式 一、要不斷的移動 二、移動時要繞著場地的外緣走 三、善用角落,但不是死守角落。 有趣的是,角落具有一定的匯聚效果,讓第一攻擊者對其它攻擊者形成障礙。但若當攻擊者的陣勢穩固時,死守角落就只能等者被圍攻。 四、以上方式的綜合應用,並儘可能讓uke們彼此妨礙,並形成類似一直線的狀態,進而讓我方能進入一對一的戰鬥,然後再不斷的移動。 五、重覆以上各點。 從記錄影片來看,席格的1對3時已是令人驚豔的操作。但個人心目中合氣道演示一對多(多於3位uke)的典範,當推松岡春夫師範,而不是席格。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影片中(1'45")獲得理論近乎相同的操作手法。 與開始第一個影片不同的是,合氣道可以儘可能讓被處理的uke去止擋其它uke的動作。所以合氣道的一對多的完整策略可能是: 一、要不斷的移動 二、移動時要繞著場地的外緣走 三、善用角落,但不要死守角落 四、以上的綜合應用,並且儘可能讓uke們彼此妨礙,並形成類似一直線的狀態,進而讓我方能進入一對一的戰鬥。 五、如果可能的話,應儘可能讓被處理的uke止擋其它uke的動作,爭取我方喘息並調整作戰策略的機會。 六、重覆以上各點。 一對多難嗎?很難,但我沒有練習就只能嘴泡而已~🙇 【延伸閱讀】 一位熟悉又陌生的師範~松岡春夫

合氣道的體術~手指關節控制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手指關節控制 (YOBI DORI) 有關手指關節的控制,可以看看席格在4分50秒時的演示: 有關手指關節控制的部份,最有名的流派可能是:SMALL CIRCLE可『 參考 』: 可進一步參考以下的影片 關節控制本來就是合氣道常常練習的招式,尤其是二教與三教,所以擴展這方面的技術應該相對容易許多。有興趣者,可以看看以下的應用情形: 扭打式攻擊時,尤其是在面對抓取性攻擊時,即使是面對柔道習者,手指關節的技巧應該可以提升自已的應對能力,並取得不錯的優勢。不過功夫在人練,有沒有成效或是成效如何,恐怕期待與結果之間存有不小的落差。 話說回來,在面對關鍵的生存時刻,在正常防衛法律的比例原則之下,習者不應忘記任何可以扳回局面的可行性操作,如果插眼、踢(抓)襠是一種選項,那不妨記住手指關節所能產生的驚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