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合氣道的體術~富木合氣道看合氣道

~以下內容摘自昭道館合氣道的網頁內容~ §古流柔術、合氣道和柔道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合氣道和柔道都是從古流柔術發展而來的武道。合氣道特別是以大東流合氣柔術為基礎,由植芝盛平翁開創了「神人合氣」的悟境,成為道主;而柔道則主要基於起倒流柔術,由嘉納治五郎師範以「柔道原理」作為根本原理,將古流柔術現代化。在術理上, 合氣道以古流柔術的術理中,與對手保持距離的格鬥形態「當身技」和「關節技」為基礎,而柔道則是在與對手摔跤後的格鬥形態「投技」和「固技」 中繼承了柔道亂取法。 §合氣道的特徵 合氣道是從古老的柔術中誕生的新武術。昭道館合氣道的顯著特徵是 將「Atemi-waza」(当身技術)和「Joint Lock」(關節技)融合成一個全新的體系 。這些「技巧」在柔術中特別有效。 昭道氣道借鑒了講道館柔道的教學方法,制定了「亂取」的訓練方法, 將「当身技」和「關節鎖」單獨劃分為格鬥形式。對於無法融入「亂取」訓練方法的「技巧」和「格鬥形式」,則制定了以「型」練習為重點 的教育方針。 §內弟子成山哲郎的回憶 我第一次見到東信義老師是在這個時候。東老師自昭和35年以來一直擔任國士舘大學的教員,並擔任柔道部的教練,當時接受了富木老師的指導。之後,他作為交換教授前往美國。在美國,他於昭和51年成立了美國富木合氣道聯盟,為競技合氣道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貢獻。目前,他在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合氣道作為體育課程。 師範經常和我們談論柔道和合氣道的距離問題。 「柔道因為是在對手的足腰可及之處進行,所以會有足払いや(掃腿)跳腰的技術,而合氣道則是在足腰無法觸及的地方施展技術。」他提到「與四、五段的柔道選手對抗時,如果在足腰可及的範圍內,根本沒有時間站著。」 每當有機會,他都向我們解釋柔道的有效性。 他還表示:「如果能夠充分鍛鍊足腰的柔道選手來學習我們的合氣道,那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個人感想: Q:若合氣道以当身及關節技為主時,那麼合氣道似乎不應該過度強調摔技。 A: 譬如入身摔在早期時,通常都是以攻擊受方的下巴為主,再進而摔出。小林保雄也曾說過,早期練習都是把對方的下巴向地板壓下(意即当身+摔)。但可能是因為安全的考量,才逐漸以演化成以摔技為主。 Q:若以昭道館的說明來看,昭道館合氣道似乎更具有實用性? A: 就像空手道一樣,有型的練習,也有亂取的練習。若出自於安全性,或是操作上的困難度考量時,...

合氣道的體術~岡本師範的真心話大冒險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岡本師範的真心話大冒險    從9分17秒起,就是岡本師範的真心話大冒險,摘記如下: ~~~~~~~~~~~~~~~~~~~~~~~~~~~~~~~ ……植芝老師未教的技術?植芝老師把這些未教的技術(遺)留在哪裡了? 他沒有用語言教學生,因為他們不能被言語教導,所以他們只能用看的方式學習(偷學)。總的來說,我沒有教你用新陰流的「龍口」拿著劍的話, 他們總是說劍術很重要,但不教他們而當你使用它時,你的身體會上升 但是,在你逐漸進步並成為他主人家裡的學生(意即內弟子)之後,你會明白這一點,這裏發生了一些事情(意即,不是你原來想的那樣進行揮劍) 每個人都揮舞著他們的手臂,好像一把劍,這又不同了 (意即,理解之後雖然同樣是揮劍,其中的意義與技巧就不一樣了)…… ~~~~~~~~~~~~~~~~~~~~~~~~~~~~~~~~~ 岡本師範表示,道祖在教學時從不以言語表示,大家也許覺得奇怪,但這一點從許多內弟子的訪談記錄中已獲得證明。對於內弟子的提問,道祖常常不是禁言,就講不清楚,或是談談陰陽,甚至把一些大本教的東西拿出來講,所以內弟子們只能依樣劃葫蘆,依各自的理解去學習。我們無法獲悉道祖對吉祥丸在私下時說了多少?!但這的確嚴重地造成弟子們的學習障礙。 就好的方面來說,合氣道是多面向的,每個內弟子的生活背景不同,既有武術背景也不同,所以每位內弟子的技法與技巧都有不同。因為每個內弟子都只學會道祖的一部份,表示合氣道的多元,包容與博大精深……。 但理解內弟子在學習的上的背景後,也不難理解合氣道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無法有效的傳承。以鹽田剛三為例,如果不是他自行習得的「金魚擺動」的技巧,又怎會有後來他的發光發熱?!當然你可以說是受到道祖的啟發…… 有趣的是,養神館、岩間流或是昭道館,對於入門者的學習細節與過程,比合氣會來得嚴格許多,所以每位弟子的表現,起碼在外觀上都大致相同,功力大部份也都有相應程度的表現。咦~難道是因為這些內弟子在道祖那邊的遭遇,所以創建之後就詳加要求?! 技法雖然不好學,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充份並且有效講解技法的老師更難。難怪內弟子黑岩洋志雄師範嘆道:「我聽說大山倍達曾表示:『如果開祖過世之後,合氣道就會消失了』。所以,這就是我之前常說的,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開祖的合氣道技法,弟子們受限於自已的能力及經驗,都像是瞎子摸象般地了解...

合氣道的體術~入身摔

圖片
對於入身摔而言,如何進行有效的頭部控制,常常是一個練習的困擾之一。 我們看看Christain師範怎麼說 一般的方式,是將受方的頭部置於自已的前方後摔出。但C師範的方式有所變化,我們如下的截圖來看,取方最重要的是將自已的頭部,主動越過受方的頭部,讓雙方的中線成為一種交叉的狀況。 個人受教於老師父時,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更趨近於柔道的方式,取方以前手將受方的頭部帶到後手的前臂處後,再將手以弧線的方式勾起並上揚後摔出(也像劈材的態樣),此時剛好跟上圖的中線類似。 個人覺得C師範的方式,因為是主動所以入身快,我方的頭部已藏在受方的身後,受方反而不易用反身肘或反身拳反擊取方。進一步來看,這種主動入身的態樣,甚至可以操作裸絞的技法。 受方的頭部雖然脆弱,但也不易有效的控制,至少個人對於受方的頭部控制一直有一些操作上的困擾。若對方的攻擊速度加快時,這種困擾會更加的明顯。所以個人這一年來,不自覺地慢慢改採類似C師範的模式,雖不成熟,但有趣的是C師範也提出類似的技巧供大家參考。

合氣道的體術~肘当與六教

圖片
先看一下六教的型態如下: 另參考由 HEIN 師範的演示: 對於六教與肘當的技法的相通性,個人認同片中 HEIN 師範的說法,也認為肘當的技法在快速的對抗之中很難實踐。 不過,肘當的技法在自我防衛技巧中,仍有其可用及訓練之處。尤其學習如何利用整體之力透過手肘來破壞對方重心的訓練,遠比它是否能在「對抗」有效(操作)來得重要。   從前遇過的老師,常強調肘當之目的主要在於破壞對方的手肘;但吊詭的是,「肘当」在合氣道的大分類是屬於「呼吸投」;如此說來,造成傷害並不是重點,而要能夠破壞對方身體的重心使之摔出才是它的主要目的。 肘當的技法,鹽田還有另一種十分少見的做法,感覺更趨近於六教的型式;其中取方位於受方手掌側的手部控制方式不同,而不論是受方的手掌端或是手肘端,都需要取方施以更精準的操作。由此可知, HEIN 師範在片中的說法亦應屬正確的推論。 個人私擬的另一種操作選項,是當控制對方的手後,雙手合抱後立即向外向後 180 °進行轉身,進而將對方摔出。咦~這應該是取巧吧.....  👅 延伸閱讀: 合氣道的體術 ~ 肘当  

合氣道的體術~間合的維持~他山之石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間合的維持 先看一下影片 # AI總結 Sifu Singh 在視頻中教授如何透過與對手建立關係來發展格鬥步伐,強調移動要與對手保持同步,而非跟隨或超前。 # AI摘要 Sifu Singh 在這段影片中,通過與學員的互動,指出在格鬥中步伐不流暢、節奏不正確的問題。他強調,要與對手保持同步,而非隨後移動,因為這樣會使自己容易受到攻擊。他提出了「餵招者」和「接收者」的概念,其中「餵招者」通過意圖和能量與「接收者」建立關係,並透過這種關聯來引導對方。Sifu Singh 強調,在訓練中,要學會適當地與對手建立關係,並保持同步,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對方。此外,他還將這種同步和關注的重要性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強調要學會聆聽和關注他人,而不是僅僅處於自己的想法中。 # AI觀點 戰鬥腳步的關鍵:在戰鬥中,腳步的重要性在於能夠與對手保持同步,而不是練習在對手動作之後移動。 餵招者與接收者的關係:透過意圖和動作,餵食者與接收者之間建立關係,進行非言語溝通。 同步與適應:在練習中,需要學會如何適應對手的節奏,並保持同步,這是成功的關鍵。 聆聽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如何真正地聆聽他人,而不是只想自己想說的話或者提前做出反應。 避免心中的噪音:學會抓住內心聲音,意識到不斷評價和預測對手動作的傾向,並學會如何只為了聆聽而聆聽。 # AI TIMELINE 解析 [00:00:05] - [00:00:50] 講師在指導學員改變方向,並強調要準備好。他提到了什麼是不流暢的節奏和動作,並指出學員的動作不夠流暢,不是跟隨著他。 講師解釋了「跟隨」的真正含義,即不是在對方動作後面跟上,而是與對方同步動作。不是提前也不是遲緩。 [00:00:53] - [00:01:38] 講師展示了如何作為領導者引導伙伴動作,並強調了建立關係和同步的重要性。他提到了「餵招者」和「接收者」的概念,並解釋了如何通過意圖和能量來與對方建立聯繫。 講師進一步說明了如何通過動作來與對方溝通,並強調了在訓練中需要建立關係和同步的重要性。 [00:01:38] - [00:02:42] 講師談到了在實戰中跟隨對手的重要性,並指出在生活中也需要學會如何跟隨和聆聽他人,真正地在場並關注當下。 他提到了人們通常不善於聆聽,因為他們在腦海中思考自己想說的話或下一步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專注於聆聽。 [...

合氣道的體術~富木謙治看合氣道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富木謙治看合氣道 富木合氣道的佐藤忠之師範,在2025年的研修會中,討論了合氣道的根源以及與富木合氣道的關係。 (註:佐藤的父親為富木的柔道夥伴,因此能直接向富木師範學習。) 他表示,富木謙治師範發現,嘉納治五治郎與植芝盛平,在學習之路十分的類似,但卻分別開創出柔道與合氣道二個截然不同的技術。 圖: 相較於師承武田惣角的代表性人物堀川幸道與植芝盛平二人,也展現出二個截然不同的技術: 大東流的風格為:猛烈、快速、剛硬。 合氣道的風格為:靈巧、平順、柔軟。 圖: 富木謙治師範認為,合氣道之所以為合氣道,因為它根自於「起倒流」的技術。有趣的是,這些年來,常常有許多人說合氣道的核心在於大東流,但富木師範卻認為合氣道的核心應該是起倒流! 研修會中亦播放了富木師範的錄音檔,原音呈現出他的看法: 「從植芝先生的技巧中減去武田先生的技巧,剩下的就是起倒流。」 「起倒流是古式之形,現在在講道館練習。」 「由此,我有一個理論,古式之形是植芝先生合氣道的基礎。」 「我已經清楚地定義了哪些技術是什麼,從兩三年前開始。」 「比較武田先生和植芝先生,植芝先生的技術非常像柔道。」 「他非常擅長投擲技術,並且擅長使用關節的投擲技術。」 「它非常流暢,像流水一般。」 「這是植芝盛平老師的特點。」 「然而,在講道館練習的技術是在組手之後進行的,對吧?」 「在古式之形中,有些技術是在組手之後進行,而另一些技術則是通過抓住試圖組手的手,並在不讓其組手的情況下應用該技術。」 「有許多擒拿手臂的投擲技巧。當你抓住關節時,你可以用很小的力量巧妙地擊敗你的對手。」 「植芝盛平老師的優勢在於他能像武田老師一樣,以流暢的方式使用這些技巧。」 註:其中起倒流的型,富木謙治師範讓它保留在富木合氣道亂取的17個基本型之中。 延伸閱讀: 富木謙治(Tomoki Kenji)師範的合氣道教導 由富木謙治師範的武術分類看合氣道

合氣道的體術~隅落的破勢方法

圖片
合氣道的體術~隅落的破勢方法 很詳細的講解 透過AI的整合,我們可以快速的了解以下: Sumi Otoshi:強調在進行技巧時要引導對手的重心到不受支撐的角落,而不僅僅是移動對方的手臂。 破壞平衡(kuzushi)的方法:包括使用對方的重心、使用取方身體重量(omomi)、取方將自身的膝關節鬆開(hiza-nuki)、以及滑動破壞平衡(Sakka no kuzushi)。 掌手與支撐手的平衡:在實施技巧時,如何根據情況來決定是專注於掃手,還是平衡使用兩手,甚至是在某些情況下使用一手來完成技巧。 身體移動(tai sabaki):在破壞對手平衡時,身體移動至對方的弱點位的重要性。 對手的反應與姿勢:根據對手的反應和姿勢來調整技巧的應用,並且在沒有接觸點的情況下,如何通過 hanmi(半身姿勢)來應用 Sumi Otoshi。 反覆練習的重要性:通過反覆練習來提高對對手重心控制的能力,並且學會如何在不同的接觸點下應用 Sumi Otoshi 總結: Sumi Otoshi 的實踐要點,鼓勵觀眾在自己的練習中嘗試這些技巧,並強調通過不斷練習來適應不同對手。 §個人觀點: 對於試探性的抓取,隅落的技法應該無法實施。 面對非試探性的抓取的可操作時機可能稍縱即逝,更遑論合氣的操作。 應搭配当身的操作。 若有機會實施時,身體移動至對手的弱點位置並配合槓桿的技巧,可能較易完成隅落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