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的體術~體之變更(tai no henko)~落腳位置
Tai no henko (體之變更) 最近聽說合氣會本部道場要調整體之變更的標準操作方式(俗稱單手抓轉身法),傳聞是因為歐美人士太高大,所以對於功力有限的習者,在操作時容易產生一些困難,造成無法破壞受方的重心。 這裏談的重點是在於取方被抓時,前腳的落腳位置。 §合氣會的做法: 先來看看道主守央在2016年下半年在第12屆IAF中的演示: 在DVD合氣道一書中的做法: 注意取方手部被抓的重直線位置在取方前腳之外。 如圖: 守央一直以來,都是將取方的前腳掌落在受方的前腳掌左右的位置,當取方轉身完畢之後,使得受方與取方呈現「同化」的關係位置,此時取方的轉身為180度。 聽說這次合氣會的變動,就是取方的前腳的落腳位置,趨近於取方被抓手部的垂直線位置;轉身的角度不變,仍是180度。 §養神館的做法 養神館並沒有強調取方前腳的落腳位置,以及約95度的轉身幅度,而非通常的180度轉身。 注意取方手部被抓的垂直線位置在取方前腳之外。 如圖: §岩間流齊藤守弘師範的做法 片中提到,取方前腳的落點太近或是太遠,都將讓取方無法有效的進行轉身的動作,所以合氣會的做法,也會面臨同樣的困擾(聳肩)。所以片中特別強調,取方的前腳的落點應該在雙方腳趾兩相靠近之處,而取方的轉身為180度。 注意取方手部被抓的重直線位置在取方前腳之內,該手部的垂直線通常至多也在前腳的前緣左右。 如圖: 註解: 就外觀來看,岩間的做法已經把被抓的手包含在取方雙手不超過身體的「中心範圍」之內,會比合氣道的做法來得穩固,所以推測習者自然比較容易達到轉身及破勢的動作。 養神館的做法,因為轉身只有95度的關係,所以操作時較有「滑動」的效果,進而達到轉身及破勢的目的。 合氣會的新做法,雖然被抓的手在取方前腳之外,但透過落腳的位置,將被抓的手涵蓋在取方身體的「中心範圍」之內,似乎是不錯的調整。但必須說,這樣的方式,就個人遇過的經驗裏,並不是首創之見。 不管是那一派的做法,取方的被抓點不動、及其手、腳、臀部的協同一致的整體力,都是必然的要求。 不過,就流體的操作而言,取方的手不太可能放得太前,取方又可借力操作,所以前腳落角位置所造成的技術效果的差異應該不大。